有哪些新手要知道的耳机知识(在入手新耳机之前)

在音频圈摸爬滚打这些时日,总体来说老黄是过得比较愉悦的,毕竟是自己喜欢的事业,和有着同类兴趣爱好的人打交道简直不能更开心,况且老大时常告诫要雨露均沾,为非烧友分享心得解解惑也是件有趣的消遣。不过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这行干得久了,偶尔也会遇到比较堵心的情况,并且经过总结这类尴尬的情形都有一个大主题:耳机该买什么好?有人可能会纳闷,这个是一个好问题呀,有啥好闹心的,矫情!但事实上真不是老黄作,不信看看下文便知道为啥这么头疼了。

有哪些新手要知道的耳机知识(在入手新耳机之前)(1)

非烧友篇一:预算不限的耳机

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某国企小伙伴发年终奖了,知道老黄是音频小编,给他推荐个比较好的耳机,“钱不是问题”。看到这话顿时老黄心里也有了底,心想人家国企的就是棒棒哒,得给推荐个符合人家身份和地位耳机,一时兴起就给推荐了极致Tribute7。结果发生了这样的对话:

有哪些新手要知道的耳机知识(在入手新耳机之前)(2)

讲实话,老黄也尴尬了。一方面,毕竟耳机市场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四位便的价格便众人仰望的情景——那时候除了大奥小奥、KK、R10这类成为传奇的旗舰,经典的CD3000、HD580、K340大耳,被称为4321的顶级塞子也都没超过五位数,甚至都不用五千的价格。 然而从AKG的K3003定价为12800起,耳机的定价似乎再也见不到天花板:16800的先锋MASTER 1,19999的16Astell Kern的LAYLA II,再到HIFIMAN 高达5w美元(超过30万人民币)的香格里拉,毕竟不是马爸爸、王公共,面对堪比奢侈品的售价不免唏嘘退却。另一方面,相比手机不服跑个分、显卡跑个3Dmark的直观性能表现,评价耳机客观性对环境平台和测试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太高,而听感因人而异显得主观说服力不足,大众对其了解缺乏共性,兴趣没培养起来,自然不愿意做出太多的投资。不为难老黄的好哥们,下次请不要轻易说预算不限,钱真是问题!

有哪些新手要知道的耳机知识(在入手新耳机之前)(3)

非烧友篇二:杂食的音乐类型和耳机

同样尴尬的情况,也发生在老黄和朋友的聊天中:

有哪些新手要知道的耳机知识(在入手新耳机之前)(4)

嗯,其实概括一下就是这个朋友常听的囊括了欧美、华语、日韩的……流行曲风,八竿子离不开流行的音乐类型。在老黄看来,至少能接受早上命运交响曲的闹铃(西方古典),哼着猪老三(民谣)上班,在十二女子乐坊幽婉的独角戏伴奏(民乐)进行午休,醒来叨唠着Desiigner的Panda(说唱)焕发下午的精神力,晚上呼朋唤友在清吧吼个海阔天空(摇滚),周末再去一场爵士音乐会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杂食。

有哪些新手要知道的耳机知识(在入手新耳机之前)(5)

另外,说到音乐的类型也不得不谈谈众人对XX品牌的耳机适合听XX类型的音乐这个话题,比如歌德适合摇滚金属,铁三角女毒,森海塞尔拜亚动力听古典,AKG演绎人声。不得不承认,因为工程师的听音习惯、科学素养选择调音手法/取向不同,最终会导致有些耳机欣赏某种类型的音乐会特别的悦耳动听,如用Beats STUDIO听电子舞曲。但这些和耳机品牌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上述基本上除了歌德这个牌子(歌德基本所有产品都在100HZ、2KHz、5KHz的位置有隆起的调音,会导致低频量感增强和高频明亮甚至刺耳的声音特点),其他都显得以偏概全了。举个简单的例子,铁三角的M50X、森海塞尔的HD25、拜亚动力的DT770PRO和AKG的240系列耳机都是录音棚的常客,用于监听和后期混音制作,每年成千上万的音乐作品涵盖各种音乐类型,由此可以反驳品牌决定声音走向的单调的结论。更何况正常的商业逻辑是,丰富产品线适应市场以获取更大的利润。至于哪个耳机更符合自己的听音风格,这大概就是薛定谔的耳机:耳朵收货,适不适合自己只有试了才知道!

非烧友篇三:没信心的国产耳机

有哪些新手要知道的耳机知识(在入手新耳机之前)(6)

也许是曾经国内产品工业制造水平不高,同时市场上国产的山寨劣质产品太多,反正就是那样的年代奠定了洋货在大众心目中靠谱的高大上形象。在音频耳机这方面,老烧们都还记得当时论坛上SONY E888、森海MX500、铁三角CM7为人津津乐道,其实现在看来也就是一般的水准——不是对手太强,而是当时国货可以选择的确实不多,达音科模仿CM7外观的S01便已经是惊艳群雄。但那是07年的事情了,尽管十年后的今天制造水平早已突飞猛进,很多人还是迷失在“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不自信。生活中的例子就好比上次老黄在漂亮的女同事面前摆弄飞朵天狼星耳塞,小姑娘一眼觉得造型精致前卫顿生好感,佩戴后PO了个自拍发在朋友圈称国产精品,但她的小伙伴愣说是洋货,有亲身在国外某会展见过的,甚至有留日的朋友称在耳机店看到的。而事实上天狼星已经参加过不少国外的展会,国外也有不少的代理罢了。

有哪些新手要知道的耳机知识(在入手新耳机之前)(7)

中国早已是世界工厂,无论是产品设计经验还是产品线的质量管控早已经在制造业前沿,再加上劳动力价格比发达国家低,也正是在这样的优势下,我们才会在那么多的大品牌上看到Made in China甚至 Design in China的字样。事情的真相还不止于此,在还有人崇洋媚外的时候,得到肯定的代工厂却早已不满足为大厂“做嫁衣”的幕后工作,而是把更多的主要精力更优先于在走自主品牌的产品上。在此对那些谈到国产耳机就皱起眉头表示怎么可能的,老黄要吐槽一句:不是国货不行,是这一届的吃瓜群众不行。

烧友篇一:不好推的耳机

有哪些新手要知道的耳机知识(在入手新耳机之前)(8)

别以为堵心的都是没玩过耳机的圈外人,有些似懂非懂的烧友作起来也一点都不比普通人省心。比如最常见的是一些灌水的测评提到前端音量的大小,然后就得出结论某个耳机不好推。这么不严谨?难道是将推力和音量划等号了?如果是的话……EXO ME??老黄表情如下:

有哪些新手要知道的耳机知识(在入手新耳机之前)(9)

要弄清楚耳机好不好推的问题,首先要明白推力是前端的提供的,完全抛开前端评价耳机难易推的,不是外行就是耍流氓!然后是推力的定义,有的人认为推力是最大输出功率和控制力,其实更加规范的说法是最大不失真功率;而音量的定义是播放器的音量值,一个单纯的数字,并不意味着接上耳机后的响度。举个例子,有的播放器满格音量是40,有的是120,而它们可能分别在最大音量的时候接同一个设备才具有相同的响度。因此,无论是音量还是响度,都不能作为推力的判断依据!

有哪些新手要知道的耳机知识(在入手新耳机之前)(10)

真正准确无误的判断,主观上要求对手头上的设备有熟悉的了解以及听过该耳机推好状态。如果只写到这里就停止老黄就是在写玄学了,对于面对真正难推的耳机,天知道推好是怎样的状态!难道是把K701推出澎湃饱满的低频吗?起码大手办难推是共识,在这里老黄只给大家介绍大致判断耳机好推的辅助方法:

首先我们把接iPhone跟接声卡、专业播放器设备声音基本一致的情景假定为推好的状态。一般有麦克风的,工程师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接手机、iPad等消费级便携设备的情况;或者灵敏度大于110dB,同时阻抗小于等于24Ω,一般这类耳机不难驾驭。特殊情况是当你看到最大最大输入功率高达1800mW甚至2000mW的时候,前面好推判断的条件作废。

烧友篇二:耳机上的小金标

之前本地聚会,有位烧友一本正经地说,以后买耳机要买贴了小金标的(也就是通过Hi-Res认证),它们的高频更好,能播放更高清的内容。周围都是熟人,老黄掐指一算,估计是初烧,决定把呵呵的表情藏在心里。

有哪些新手要知道的耳机知识(在入手新耳机之前)(11)

首先说说Hi-Res认证是怎么的一回事。别看现在Hi-Res Audio是由JAS(日本音频协会)和CEA(消费电子协会)制定的高品质音频产品标准,最开始的时候是Sony提出的,为的是宣传大法自家支持192K/24Bit等高清音乐规格的产品。凡是能够支持超过CD格式的20KHz频率上限的超高频声音的产品就可以申请Hi-Res认证,而这实际上并不是个特别高的产品技术标准(某厂家工程师就曾私底下跟老黄坦言这是个阿猫阿狗都能通过的认证,只是以前大家比较少把频响曲线测到那么高),跟耳机性能的好坏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举个例子,K3003频响范围10-30KHz,ER4B频响范围20-16KHz,他们都没有小金标,也不影响到成为一代经典。

有哪些新手要知道的耳机知识(在入手新耳机之前)(12)

那么小金标的意义何在?一方面,它类似一个见证了中学毕业的资格书——具备Hi-Res标志的耳机代表其具有支持高清音频规格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厂商而言,通过Hi-Res认证的产品多了个宣传和推广的噱头,背景了解不多的人群,小金标的存在会对其营销能造成积极的影响:毕竟认证也Hi-Res是要花钱的嘛,愿意掏钱多少说明厂家自己也还有点信心。

写在末尾

其实,耳机该买什么好更像是个伪命题,只要有米,预算不是问题;大家对杂食音乐类型和耳机、国货、贴了小金标的产品有了新的认识,也跟老黄学了点判断耳机好推与否的小窍门,啥耳机好不说你们心中有丘壑,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再上述的五个疑虑。那么问题来了,看完这篇稿子,大家会不会又有新的烦心事为难老黄呢?感觉突然被掏空,像是写了一篇假杂谈,要笑着活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