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明朝三眼火铳(明朝神器三眼火铳为例如何)

在《明朝那些事儿》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种神奇“三眼火铳”。在作者的笔下,三眼火铳可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离远了可以当作火枪来个三连发,离近了可以当作大棍子呼呼地。简直是明朝之最神奇伟岸之兵器。

一、作者描述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对于三眼火铳的描述:

“三眼神铳,全长约120厘米,共有三个枪管,枪头突出,全枪由纯铁打造,射击时可以轮流发射,是辽东铁骑的标准装备。发起冲锋时,辽东铁骑即冲入战阵,于战马上发动齐射,基本上三轮下来,就能冲垮敌军。

但问题似乎也未完全解决,三枪打完后怎么办呢?

一般说来,换兵器是免不了的了,但中国人的智慧在此得到了完美的验证,这把火铳之所以用纯铁打造,枪管突出,是因为打完后,吹吹枪口的烟,换个握法,把它竖起来使,那就是把十分标准的铁榔头。

人骑着马冲进去,先放三枪,也不用装弹,放完抡起来就打,这么下来,估计神仙也扛不住,铁骑之名就此横扫天下。

顺便说一句,这种三眼铳今天还有,就在军事博物馆里。每次当我看到那些铁榔头的时候,都会不禁感叹:科学技术,那真是第一战斗力。”

我一开始也是《明朝那些事儿》的粉丝,看到三眼火铳这一段真的是热血沸腾,想不到我大明居然有着这样厉害的武器,进可攻,退可守,俨然凌驾于世界军事之上。

如此说来,凭借着三眼火铳,明军在战马之上利用火枪压制对手,在三轮齐射之后再冲上去砍杀,敌人已经被三轮火枪打得抬不起头,之后更是抵挡不住三眼火铳的火力肯定就输了。但是细细一下,我觉得不是这么个事啊!

二、个人疑问

我的疑问主要是以下几点:

第一点:马上射击的难度。

我想大家在脑补三眼火铳的时候,都将三眼火铳构想成为了带着扳机的手枪一类的武器,明军只需要扣动扳机,之后那么子弹便嗖嗖嗖地飞出去。

但是当时的火枪并没有扳机,全是依靠火绳点火。因此甚至会出现一门火枪需要两个火枪手,一个负责摆正位置瞄准,一个负责点火射击。我们试想在战马之上,士兵要操控战马,要用火枪瞄准,要点燃火绳……这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说明骑手很难保持移动射击。

第二点:威力真的那么强吗?

说实话,当我看到三眼火铳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东西长得非常像大呲花。古代因为技术限制,因此火枪往往都是做得比较长,口径比较狭小,以增强其穿透力以及威力。但是我们看三眼火铳,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是一种口径大、长度短的火器。在古代火药、制器技术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说实话我很质疑三眼火铳的威力。

当然有人说了,三眼火铳不是让你远程射击的,是让你近战射击的。那么就是第一点了,马上射击的难度。当你在马上点火射击的时候,估计敌人的大刀早就落到你的头上了。

三、历史事实如何?

有一个知名武将出来背书,他说的话可信度比较高,他就是戚继光。戚继光上过战场、操练过新兵而且很重视各种火器的使用,可以说是我们能够接触到的比较权威的人士了。戚继光在自己的《纪效新书》中写道:

“马上、步上惟鸟铳为利器。北卒坌而不耐烦,剧未见鸟铳之利,尚执迷快枪,虽比于教场,鸟铳中鹄十倍于快枪,五倍于弓矢,而终不肯付,亦可异哉!”

戚继光的观点很简单,就是说北方的快枪(类似于三眼火铳),就威力来说远远比不上南方的鸟铳。戚继光做了实验,用鸟铳、快枪、弓箭同时射鸟,发现鸟铳的命中率最高、弓矢次之、快枪又次之。但是就算是这样,北方军队依然迷信于他们的快枪而不愿意使用鸟铳,这让戚继光觉得非常郁闷。

戚继光觉得三眼火铳这个东西,最好的归宿就是做号炮。就类似于我们在《三国演义》里面看到的,“三声炮响,伏兵齐出”。这个东西并不适合作战,而是适合于作为号令枪。毕竟连发三发、容易携带,号令三军最为容易了。

当然了,三眼火铳是有着自身的优点所在的。就有人认为三眼火铳更加适用于北方的作战环境,其中写到:

“惟三眼铳一杆三铳,每铳可著铅子二、三个,伺敌三、四十步内,对真方放;一炮三放,其声不绝,未有不中者。虏马闯至则执此铳以代闷棍,虏纵有铁盔、铁甲,虽利刃所不能入者,惟此铳能击之。故在北方鸟铳不如三眼铳也。”

其实这种观点也是可取的,可能就因地制宜来看,三眼火铳更加适合北方的作战环境。但是就算这样,至少说三眼火铳也不是我们所认识的那种“神器”,虽然有着可取之处,但也不是无敌的武器。

在《明朝那些事儿》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种神奇“三眼火铳”。在作者的笔下,三眼火铳可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离远了可以当作火枪来个三连发,离近了可以当作大棍子呼呼地。简直是明朝之最神奇伟岸之兵器。

复原明朝三眼火铳(明朝神器三眼火铳为例如何)(1)

一、作者描述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对于三眼火铳的描述:

“三眼神铳,全长约120厘米,共有三个枪管,枪头突出,全枪由纯铁打造,射击时可以轮流发射,是辽东铁骑的标准装备。发起冲锋时,辽东铁骑即冲入战阵,于战马上发动齐射,基本上三轮下来,就能冲垮敌军。

但问题似乎也未完全解决,三枪打完后怎么办呢?

一般说来,换兵器是免不了的了,但中国人的智慧在此得到了完美的验证,这把火铳之所以用纯铁打造,枪管突出,是因为打完后,吹吹枪口的烟,换个握法,把它竖起来使,那就是把十分标准的铁榔头。

人骑着马冲进去,先放三枪,也不用装弹,放完抡起来就打,这么下来,估计神仙也扛不住,铁骑之名就此横扫天下。

顺便说一句,这种三眼铳今天还有,就在军事博物馆里。每次当我看到那些铁榔头的时候,都会不禁感叹:科学技术,那真是第一战斗力。”

我一开始也是《明朝那些事儿》的粉丝,看到三眼火铳这一段真的是热血沸腾,想不到我大明居然有着这样厉害的武器,进可攻,退可守,俨然凌驾于世界军事之上。

如此说来,凭借着三眼火铳,明军在战马之上利用火枪压制对手,在三轮齐射之后再冲上去砍杀,敌人已经被三轮火枪打得抬不起头,之后更是抵挡不住三眼火铳的火力肯定就输了。但是细细一下,我觉得不是这么个事啊!

复原明朝三眼火铳(明朝神器三眼火铳为例如何)(2)

二、个人疑问

我的疑问主要是以下几点:

第一点:马上射击的难度。

我想大家在脑补三眼火铳的时候,都将三眼火铳构想成为了带着扳机的手枪一类的武器,明军只需要扣动扳机,之后那么子弹便嗖嗖嗖地飞出去。

但是当时的火枪并没有扳机,全是依靠火绳点火。因此甚至会出现一门火枪需要两个火枪手,一个负责摆正位置瞄准,一个负责点火射击。我们试想在战马之上,士兵要操控战马,要用火枪瞄准,要点燃火绳……这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说明骑手很难保持移动射击。

复原明朝三眼火铳(明朝神器三眼火铳为例如何)(3)

第二点:威力真的那么强吗?

说实话,当我看到三眼火铳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东西长得非常像大呲花。古代因为技术限制,因此火枪往往都是做得比较长,口径比较狭小,以增强其穿透力以及威力。但是我们看三眼火铳,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是一种口径大、长度短的火器。在古代火药、制器技术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说实话我很质疑三眼火铳的威力。

当然有人说了,三眼火铳不是让你远程射击的,是让你近战射击的。那么就是第一点了,马上射击的难度。当你在马上点火射击的时候,估计敌人的大刀早就落到你的头上了。

复原明朝三眼火铳(明朝神器三眼火铳为例如何)(4)

三、历史事实如何?

有一个知名武将出来背书,他说的话可信度比较高,他就是戚继光。戚继光上过战场、操练过新兵而且很重视各种火器的使用,可以说是我们能够接触到的比较权威的人士了。戚继光在自己的《纪效新书》中写道:

“马上、步上惟鸟铳为利器。北卒坌而不耐烦,剧未见鸟铳之利,尚执迷快枪,虽比于教场,鸟铳中鹄十倍于快枪,五倍于弓矢,而终不肯付,亦可异哉!”

戚继光的观点很简单,就是说北方的快枪(类似于三眼火铳),就威力来说远远比不上南方的鸟铳。戚继光做了实验,用鸟铳、快枪、弓箭同时射鸟,发现鸟铳的命中率最高、弓矢次之、快枪又次之。但是就算是这样,北方军队依然迷信于他们的快枪而不愿意使用鸟铳,这让戚继光觉得非常郁闷。

复原明朝三眼火铳(明朝神器三眼火铳为例如何)(5)

戚继光觉得三眼火铳这个东西,最好的归宿就是做号炮。就类似于我们在《三国演义》里面看到的,“三声炮响,伏兵齐出”。这个东西并不适合作战,而是适合于作为号令枪。毕竟连发三发、容易携带,号令三军最为容易了。

当然了,三眼火铳是有着自身的优点所在的。就有人认为三眼火铳更加适用于北方的作战环境,其中写到:

“惟三眼铳一杆三铳,每铳可著铅子二、三个,伺敌三、四十步内,对真方放;一炮三放,其声不绝,未有不中者。虏马闯至则执此铳以代闷棍,虏纵有铁盔、铁甲,虽利刃所不能入者,惟此铳能击之。故在北方鸟铳不如三眼铳也。”

其实这种观点也是可取的,可能就因地制宜来看,三眼火铳更加适合北方的作战环境。但是就算这样,至少说三眼火铳也不是我们所认识的那种“神器”,虽然有着可取之处,但也不是无敌的武器。

复原明朝三眼火铳(明朝神器三眼火铳为例如何)(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