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斤为什么变成十两(半斤八两原来是这么来的)

#点亮好奇心#

涨知识啦!

我们都知道,一斤等于十两,那半斤应该是五两才对啊!为什么我们都说半斤八两呢?

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生活中我们常说:他们两个半斤八两。

哈哈哈,这可不是夸人的话,暗戳戳的贬义词,说明他们两个都不是特别优秀,水平差不了多少。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单位不统一,重量单位也五花八门。秦朝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下令统一了度量衡,规定了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在随后两千多年里,一斤等于十六两的度量标准一直被沿用并传承下来。

一斤为什么是十六两?

据传,春秋时期有个一人叫范蠡(后来被称为商圣),他将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以及福禄寿三星,总共16颗星比作16两。16颗星的排序又比较有意思,顺序是南斗六星、北斗七星、福禄寿。福禄寿三星是最后面的三两,是为了约束商人要诚实守信,不能缺斤短两。少一两缺少福;如果少二两,缺少俸禄,缺少财运。少三两,会折寿。

后来这种说法演变到“秤”上。古人一杆秤由木质秤杆镶有秤星。十六两为一市斤。半斤即八两。 十六颗秤星,寓意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后面再加上福禄寿三星。

古代一斤为什么变成十两(半斤八两原来是这么来的)(1)

秤杆

前人叮嘱后人,不欺天不瞒地,不然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

所以说做买卖的人,最忌讳缺斤少两。

通过把缺斤少两和自己的福禄寿挂钩让人遵守诚信。古时候人们迷信,商人对于福禄寿十分在意,用这个巧妙的技巧约束商人的行为,减少缺斤少两的小伎俩。

为什么不是十进制呢?

因为如果将银子作为当时货币结算而流通,十六进制更方便一些!如果是十进制,那分成两半就是五,五在分成两份就是2.5,再往下分会更困难的!古代没有计算器,天平等,再往下分也不好计算!

现在看来在当时不发达的情况下,这种算法既科学又简单!

网友热评 :原来秦始皇是最早的程序员

这就是劳动中创造出的伟大发明和发现!

又一次膜拜了古人的智慧!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度量单位一直演变,不断优化!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9年6月25日,由于十六进制计算不方便,加上时代的发展,十六两制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才执行“一斤等于十两”的规定。所以才有了现在半斤为什么不是五两的疑惑!

科普:半斤八两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元来是半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