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张一曼有什么污点(驴得水电影结尾)

“校长我错了,我不敢了,我已经在改造了,让我戴罪立功”,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驴得水张一曼有什么污点?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驴得水张一曼有什么污点(驴得水电影结尾)

驴得水张一曼有什么污点

“校长我错了,我不敢了,我已经在改造了,让我戴罪立功。”

“一曼,赶快回屋去做校服。千万记住,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要出来,什么也别听,什么也别管,记住了吗?”

为了防止罗斯发现事情真相,特派员和孙校长联手演了一出铜匠假死的戏码。

如果疯了的张一曼被看到,事情很有可能会穿帮,所以孙校长让她待在房间里安心做校服,不做好不要出来。

以前的张一曼,是一个我行我素的人。

面对裴魁山的表白,她可以毫不犹豫的拒绝,因为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面对铜匠,各种侮辱人的词汇她也能张口就来,因为虽有好感却不能破坏别人的家庭。

为了自己活的自在点,张一曼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别人的感受。

现在的张一曼,经历了多重打击,反而开始在意别人的眼光。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她跟校长认错、摘花讨好特派员和美国人、甚至乞求裴魁山娶她(话剧里的情节)。

一些事情只有真的感到痛了,才能学会成长。

这种成长,在别人眼里反而像是疯了,相当讽刺。

张一曼的转变,可以说是痛到心坎里了。

首先是裴魁山的言语辱骂。

电影借裴魁山之口,告诉了我们张一曼愿意跟随大家来偏远地区的原因——

在城里时,张一曼的风评很不好,已经到了被人唾弃的地步。

正如裴魁山所说,她已经成了过街老鼠。

在张一曼陷入绝境之时,孙校长刚好打算来偏远地区创办教育。

于是张一曼就跟来了。

这里没有认识她人,也没人知道她的过往,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对于张一曼的事情,其他几位老师都是心照不宣,但都不会说出口,算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毕竟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没有必要故意给张一曼难堪。

就连特派员来考察时,清楚说明了其他三位老师的“污点”,独独张一曼的事情闭口不提,也算是给她留了颜面。

现在裴魁山赤裸裸的把张一曼事情说了出来,这事就摆到了台面上。

这无异于把张一曼的伤疤重新揭开,同时把张一曼的自尊心狠狠踩到了地上。

裴魁山的这些话,同时暗示了他对张一曼并不是平等看待。

在潜意识里,裴魁山认为张一曼是没人要的女人,所以他表白、想娶她,算得上是一种恩赐。

可结果是被拒绝了,这让裴魁山的自尊心大受打击——被人唾骂的张一曼都看不上自己,自己究竟有多差?

趁着铜匠给出的机会,裴魁山把心里的不满一股脑都说了出来。

从这点上来说,张一曼拒绝裴魁山反而很正确。

如果不是以互相尊重为前提,那么两人即使在一起也很难长久。

其次是铜匠的伺机报复。

张一曼为了让铜匠跟老婆回家,故意说了很多伤人的话,甚至骂他是“牲口”。

这件事确实是张一曼错了,无可辩驳。

毕竟跟铜匠划清界限有很多种方法,张一曼却选择了最差的一种方式。

这也导致了铜匠的报复。

铜匠得志后,先是让众人对张一曼言语辱骂,然后扇耳光,最后又让孙校长剪掉张一曼的头发。

对于女生而言,铜匠要求的每件事都极其过分,他还一次性做了三件。

关键是张一曼之前对铜匠是有好感的。

前面用那种方式骂走铜匠,她心里也不好受。

现在看到铜匠变成这个样子,对张一曼而言也是有一种瞎了眼看错人的感觉。

相比于裴魁山,铜匠是因为思想觉醒后被张一曼侮辱才做的反击。

从他的表现来看,他对张一曼同样有感情。

而且这份感情更加纯粹,没有同情和怜悯,只有不舍和遗憾。

相对于其他人而言,同样是伤害自己的人,张一曼对铜匠可能是最没有怨言的。

对张一曼打击最大的,其是孙校长的“做大事不拘小节”。

前面说过她跟孙校长来偏于地区做教育是想重新开始。

刚接触时,裴魁山貌似是最符合她条件的人。

谁知后来发现裴魁山遇事就爱躲(腹泻),身体能力也不行(几秒钟)。

那么张一曼当然不愿意跟这样的人过一辈子。

孙校长是三民小学的一把手,却一直在做各种错误的决定。

其中最大的错误就是让铜匠假装吕得水老师,这个过程中牺牲最大的是张一曼。

面对铜匠不愿意拍照的情景,以孙校长的“聪明才智”根本想不出什么有用的办法。

张一曼为了报恩,才决定“睡服”他。

谁知铜匠媳妇找来后,孙校长跟局外人一样直接就把张一曼出卖了。

后来铜匠让人剪掉张一曼的头发,孙校长又是那个亲自动手的人。

表面看似最老成持重的孙校长,其实是做事最不靠谱、伤害张一曼最深的人。

如果打从一开始孙校长就听从裴魁山的建议把真相告诉特派员,后续根本不会有这些事情发生。

最后是周铁男的见死不救。

原本周铁男是唯一一个跟张一曼既没有利益冲突,又没有情感矛盾的人。

但是在那晚军官想要强奸张一曼时,他见死不救,这点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张一曼而言,先后经历了裴魁山、铜匠以及孙校长的伤害。

周铁男即使什么都没做,她也会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比如一个班里所有人都欺负你,只有一个人既没打过你也没骂过你,你就会感觉这是个好人,即使他同样没有安慰过你。)

可此时的周铁男已经被手枪吓破了胆,根本升不起一丝反抗之心。

经历过生死一线,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强,这不能怪他。

但是站在张一曼的角度就是她被所有人抛弃了。

连番打击之下,张一曼突然发现,自己在三民小学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自己遇到困难时,没有任何一个人帮她。

所以她从之前我行我素的思想,转变成需要别人认同的思想。

只有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别人才会需要她。

张一曼这种巨大的转变,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就跟疯了一样。

前后的巨大落差,对于张一曼来说心理同样是痛苦的。

以前可以自由自在,现在却要小心翼翼。

这跟她“活得自在”的理念严重冲突了。

所以在电影最后,她选择自杀,这样起码不用再委屈自己。

点个“关注”,鼓励鼓励。(。・`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