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别太急功近利(职场谬论能者多劳)

小白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十年有余,已经从一个职场“小白”逐渐成长、成熟,在单位上能够独挡一面,口碑也很不错,领导认为他有担当、可信任,同事也认为他能力强、思考全面,貌似一切很美好,但他却觉得越来越憋闷。为什么呢?就因为一句话:能者多劳!因为工作能力强,工作标准高,领导习惯性地将急难险重的工作交给他去做,美其名曰“多锻炼锻炼”;因为思路开阔,材料也不错,同事有什么事儿都爱找他商量,美其名曰“帮帮忙”。时间长了,他的案前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各种各样的工作,加班成了“家常便饭”,连轴转成了“习以为常”,大家都说“能者多劳”。

一、“能者多劳”的谬论

1.“能者多劳”却不能“多劳多得”。在市场经济的法则里,“能者多劳”不是单独的一句话,而是后面紧跟着一句“多劳多得”。但是现实生活中,长久以来都是“论资排辈”,特别是财政给付人员只减不增,每个单位的职级数都是一定的,即使是实行了“职级并行”,也很容易就碰到“天花板”。也就是说,在行政事业单位里,多劳不可能多得,大多数“多劳”的同志都是靠着理想信念的支撑,在纪委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的“紧箍咒”下不得已而为之。

2.“能者多劳”却不“劳而有闲”。在物质上、前途上无法得到补偿的前提下,正常的思维,应当给“能者”其他的补偿,比方说,能力强者,工作效率高,可以获得更多的休闲时间。可是现实却恰恰相反,越是能力弱者,越不用承接任何工作,每日在岗位上推推工作、按时打卡上班,怡然自得地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因为够资格,也有时间);越是能力强者,被赋予越来越重的工作,天天加班,压力骤增,也很少有机会参加各种培训活动(美其名曰:岗位太重要,离不开)。

3.“能者多劳”却“多劳多错”“多劳多责”。按照正常的考评机制,干的少的人考核应该不好,干的多的人应该给予更好的考核结果。但“打脸”的是,干的少的人,避免了和其他部门的冲突,干得少错的也少,反而考核的结果更优;而干的多得人,难免在沟通中和其他部门产生摩擦甚至出现错误,而且摩擦和错误的概率和工作量的大小、工作的难易程度成正比,反而是干得多、错得多,往往很难树优评先。

4.“能者多劳”却“多劳多傻”。好吧,通过前面的分析,能者多劳,多劳不得、多劳不闲、多劳多错,你是不是已经觉得很惨了。但可惜,这还没到头,还会有“不干”的人站在“干的”人背后指指点点,评头论足,什么爱出风头啊、巴结领导啊、处理的不好啊,如此云云。正如一篇文章中说的“三分之一干的,三分之一不干的,还有三分之一捣乱”的。

综上,“能者多劳”真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话!

职场中别太急功近利(职场谬论能者多劳)(1)

二、是什么造成了干事的人流血、流汗又流泪

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已经感觉到“能者多劳”背后的不公平。当然,在成人的世界里,不公平是绝对的,公平是相对的,但爱刨根问底的吃瓜群众,一定会问一句:为什么会这样呢?总的分析,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没有建立正确的激励考核机制。经过几轮的行政体制改革,对于公务人员的考核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像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已经打破了“铁饭碗”,实行聘用制,实现绩效考核制,力促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但是在大多数地方还是沿用了旧的官本位思想,仍然保守的沿用了论资排辈的晋升方式,鲜有破格提拔的案例。领导往往是把事儿交给谁他省心就交给谁,交给谁他少担责交给谁,而不是合理分配工作,该谁干谁干,干不了的人要不去学怎么干,要不就主动让位。

(二)没有建立必要的容错纠错机制。从概率学上讲,本来就是谁干的事情多,错的几率或者基数就大。但是目前没有建立必要的容错纠错机制,或者没能让容错纠错落到实处,这里面有尺度难以把握的原因,也有不愿意得罪人的原因,但终究是没有落实好,没能给干事儿的人解除后顾之忧。

(三)没有直面不良风气的勇气。单位出现这种现象绝对不是个例,也不是一天而成。但长久以来,大家心照不宣,谁也不去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种局面的出现。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那个“多劳”的人有一天也会变“聪明”,也会成为那个“不劳”的人。

职场中别太急功近利(职场谬论能者多劳)(2)

三、怎样打破僵局

(一)要坚持“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原则。要建立合理的正向的激励机制,鼓励能干事的人多干事,让多干事的人有更多收获。对多干事、干成事的人,就应该大张旗鼓的表扬、奖励、提拔,就应该让干事的人有更多的收获或者得到更好的休闲补偿。

(二)要让容错纠错机制真正落地。容错纠错机制本来就是一种创新,是一种“干事”的态度。在落实容错纠错机制过程中,就要大胆试、大胆改,要让容错纠错在落实机制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和升华,只要原则正确,具体的标准、实行的方法都可以根据推进情况适当调整,不要因噎废食,不能举棋不定,要摸着石头过河,在尝试中求突破。

(三)要对“干事”的人说好,对“不干事”的人说不。社会需要正能量,不能在单位中产生“破窗效应”,就应该对干事的人说好,让不干事的人寸步难行。要让干事的人早下班,多休息,受表彰,让不干事、干不成事的人多加班、少收入、受谴责。

职场中别太急功近利(职场谬论能者多劳)(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