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哪有700平演出地方 坐着牛车去演出的大同工宣队的小姑娘

大同古城是大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不可估量的稀缺资源。古都情结扎根于每个大同人的心灵深处。

大同日报新媒体编辑部开辟新栏目《老照片故事》,以珍贵的老照片来讲述大同故事,留住古城记忆,记住大同乡愁。

大同市哪有700平演出地方 坐着牛车去演出的大同工宣队的小姑娘(1)

光阴的故事里

尽是岁月变迁

在泛黄的老照片里

总有一段段美好回忆

老照片里记录着泛黄的故事

老照片里藏着每个人的秘密

老照片里收藏着老大同人的记忆

那些沿街的商店、银行

菜店、理发店里

曾经包容着老大同人的职场生涯

那些胡同、大院、街巷

排房、筒子楼

曾经收纳着老大同人几辈人的

平凡生活……

第二十期

讲述人:徐爱珍

大同市哪有700平演出地方 坐着牛车去演出的大同工宣队的小姑娘(2)

1969年我好像还是一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吧,作为补充队员我进入十校宣传队,当时的宣传队在城区各所学校中已是小有名气了。负责宣传队的倪永福老师是个很有才气的音乐老师,他在工宣队的支持下,从各个班级抽调出文艺骨干成立了宣传队。他自编自导自做服装排练了一台节目,经常去外面演出。

大同市哪有700平演出地方 坐着牛车去演出的大同工宣队的小姑娘(3)

年轻时的徐爱珍

那时候我们放学早,一放学就去宣传队报到,然后在学校最大的教室里把桌子板凳合并起来,开始排练,一直要排到天黑才能回家。因为经常有演出任务,有时候还要加班加点地练,工厂、农村、剧院、街头到处都是我们演出的战场。

有时候化妆后刚出校门,后面就簇拥了一群喜欢看节目的人,用现在的话说叫粉丝。他们一边跟着我们,一边评头论足,说着悄悄话,满眼都是羡慕,那时候的我们是多么自豪啊!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但天生没有一副好嗓子,只是音乐细胞还可以,那时候电影《英雄儿女》里的战地新歌我都能哼几句,当个群众演员根本不在话下。

寒暑假,学生们都放假了,我们却在学校里热火朝天地排练,上午去了写会儿作业,下午开始排练。有些节目到现在我还都记得很清楚,比如女生表演唱《俺村的姑娘练兵忙》“火红的太阳照靶场呀哎,俺村的姑娘练兵忙,又刺杀呀哎,又磨刀,惊动了隔壁院的王呀么王大娘。”这时候一个装扮成王大娘的出来唱到:“三女子、四姑娘、小翠兰子王桂香,又弄刀来又耍枪,一二三四喊的忙,你们是搞的什么名堂,我的姑娘哎!”还有《战士时刻准备打》、舞蹈《红军不怕远征难》、京韵大鼓《赞党章》、表演唱《我们是人民的八大员》、快板群等等。

大同市哪有700平演出地方 坐着牛车去演出的大同工宣队的小姑娘(4)

当年城区十校的倪永福老师

我们的道具大都是刀、枪一类的,那时候上台演出要求上身穿白衬衣,下身深蓝色的裤子,有的同学家境贫寒,也没有布票(买布凭票供应),所以每次演出都要和别人借。刚开始我也没有,后来母亲用全家人节省下来的布票给我做了一件白衬衣。

第一次穿着白衬衣演出回来时,正赶上瓢泼大雨,我们正坐在大卡车敞篷里,一点遮雨的东西都没有,只有一面红旗,我们几个人就用红旗搭在头上。等雨停后,发现新衬衣被红旗染成了大花脸,浑身上下也全湿透了。

有一次在城关乡永久大队演出后,村大队的人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五六个西红柿,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啊!

大同市哪有700平演出地方 坐着牛车去演出的大同工宣队的小姑娘(5)

宣传队当年的合影

还有一次是小南头公社沙岭大队邀请我们去演出,他们派了一辆拖拉机和一辆牛车来接我们,我们几个坐在牛车上,一边和赶车的大爷拉呱着,一边往沙岭赶。那个牛车慢悠悠地往前走,坐着头晕,我只好跳下牛车大步流星地朝前走。

牛车真的没有人走得快,因为不认得路,就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看见牛车快要接近我了,我就继续朝前走,看不见牛车就在路边等等,最后还是又坐在牛车上进了沙岭大队。

沙岭人热情地用黄糕、羊肉炖茄子招待了我们。大家吃的那个香呀,可他们哪里知道我是不吃羊肉的,没有菜黄糕怎么能咽下肚呢?也不知是谁告诉了老师,最后给了我两个馒头才填饱了肚子。

大同市哪有700平演出地方 坐着牛车去演出的大同工宣队的小姑娘(6)

宣传队当年的合影

村子里有个大舞台,晚上的演出就在那里进行,从住地去往舞台途中要经过一个办丧事的人家。他们穿着丧服,搭凉棚,还雇了一帮吹鼓手,动静大的很。下午往舞台送道具路过时就吓得惊魂失魄的,到了晚上就更不敢走了。

不仅我怕,还有一个队员也怕。工宣队的齐师傅就说:“没事,你们俩跟着我走,师傅给你挡着!”齐师傅高大魁梧,我们俩娇小,走到凉棚时我俩就躲在齐师傅身侧战战兢兢地低着头过去。

大同市哪有700平演出地方 坐着牛车去演出的大同工宣队的小姑娘(7)

宣传队当年的合影

当舞台的灯光亮起后,室外的小飞虫也打着团儿地往灯下聚。台上台下热闹非凡,演出很成功,受到了村民的赞扬,他们也分给我们每人五六个西红柿。深夜回到住家歇息,第二天早上吃完小米稠粥大烩菜才离开。朴实善良的农村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宣传队我度过了小学最后的一段时光,直到毕业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那个曾给我们留下难忘记忆的宣传队。后来倪老师被抽调到城区红领巾歌舞团,名气更大了,岂不知他就是从城区十校宣传队最早起步的。

大同市哪有700平演出地方 坐着牛车去演出的大同工宣队的小姑娘(8)

倪永福老师近照

大同市哪有700平演出地方 坐着牛车去演出的大同工宣队的小姑娘(9)

徐爱珍近照

陈雁秋

大同市哪有700平演出地方 坐着牛车去演出的大同工宣队的小姑娘(10)

大同资深摄影人陈雁秋先生拍摄了很多大同古城老照片,作为老大同人,他为这座老城拍下很多珍贵的影像,为我们记录下老街古巷的点点滴滴。同时,他也正在收集整理老照片里大同人的故事。

大同市哪有700平演出地方 坐着牛车去演出的大同工宣队的小姑娘(11)

上面这个地方您熟悉吗?如果您与这个地方也有故事,期待您分享出来,请在留言区写下您的故事,或投稿给我们。

投稿邮箱:hy1200@126

策划 贺英

责编 菅雨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