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陉太行山中的茶马古道(富春江碧胡公情浓)

富阳、永康,是浙江大地上两块富饶的沃土,都孕育了彪炳史册的人才、创造了光彩夺目的文化。随着胡公文化团队的富阳探源考察之行成功进行,两地之间进一步搭建了一座历史人文的交流之桥、友谊之路。

去年12月12日、13日,冬雨初歇、暖阳和煦。在永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章锦水和永康胡公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公书院院长胡联章的带领下,胡公文化团队一行前往杭州市富阳区考察交流胡公文化与地方文化。

在富阳区文旅局副局长陈明陪同下,胡公文化团队先后走访了环山乡诸家坞村胡氏文化、郁达夫故居、常绿镇五联村胡公庙、大源镇三岭村胡公庙等地,所到之处,富阳的文化之韵和富阳、永康两地的情愫情怀,都令人振奋难忘。

白陉太行山中的茶马古道(富春江碧胡公情浓)(1)

三轮缘分 永康富阳情深意长

一、孙权故里在龙门,孙权赐名“永葆安康”

相传,东汉名士严子陵游历富阳,发现这块灵秀之地,即赋予一个响亮的名字——龙门。龙门古镇现有7000多人口,其中九成以上是三国吴孙权家族的后裔。据家谱记载,沿袭至今已是第65代,是一个名门大族的聚居地,远近闻名的“世外桃源”。

以卵石作墙垣的民居,显露原木本色的宽阔厅堂,尽染古朴灵气的古樟古桥,潺潺作响穿村而过的秀溪……我们仿佛在异乡见到了永康的母亲河。

《永康县志》记载,相传三国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孙权之母因病到上浦进香,祈求“永葆安康”。吴国太病愈,孙权大喜,遂赐名该地为“永康”。这一吉祥的名字,护佑永康千百年,成就了安逸富饶的一方福地。

多少年来,孙氏一门自古多豪杰。孙权坐踞江东,成就一代霸业;上溯春秋,兵圣孙武写就《孙子兵法》;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都与龙门孙氏有着割不断的血脉亲情。厚重的人文,凝聚成富阳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二、清代富阳篆刻名家胡震是永康先贤应宝时的幕僚

去年12月12日上午,胡公文化团队走进了以胡氏文化而著名的环山乡诸家坞村。群山环抱的诸家坞村,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与胡公家乡永康胡库相似,诸家坞村大部分村民都姓胡。更巧的是,挂在祠堂墙上的《胡氏家训》也和永康的《胡氏家训》不谋而合,告诫子孙要“读书,勤俭,和顺,谨慎,忠孝”。

胡氏家族淳厚朴实的家风孕育出了众多人才,乡邦文化让诸家坞的底蕴更显深厚。村内有清朝帝师董邦达的私塾、嘉庆皇帝赐给孝子胡谦的“六胜园”、晚清篆刻名家胡震等名人的文墨遗宝。

胡谦当年身体力行的孝德,至今没有过时,因为有孝的理念,胡氏家族的家庭、邻里关系尤为和睦;胡震出生于书香之家,为人特立独行,对书法、篆刻有很高的造诣,是影响深远的浙派篆刻奠基人之一。

在参观胡震故居时,章锦水发现,胡震原来是永康人应宝时(清代江苏按察使、上海道台)招募的幕僚。《海上墨林》卷三亦揭示了两人的关系并不一般,其上记载:胡震卒于沪上,应宝时理其丧,蒋敦复为立传。

白陉太行山中的茶马古道(富春江碧胡公情浓)(2)

三、郁达夫妙笔著文,《方岩纪静》脍炙人口

永康的出名,既是由于五金工匠响当当,更不乏因方岩胡公之故。而方岩的美名远扬,又与富阳的一位大文人密切相关。“从前看中国画里的奇岩绝壁,皴法皱叠,苍劲雄伟到不可思议的地步,现在到了方岩,向各山略一举目,才知道南宗北派的画山点石,都还有未到之处。”这就是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郁达夫先生笔下的灵秀方岩。上世纪三十年代,他走读方岩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方岩纪静》。从此,方岩与胡公更成为有缘之士心驰神往的地方。

昔前有郁达夫先生登顶永康方岩,积弘胡公文化之功;而今,永康胡公文化团队一行来到其富阳故居,探访先生当年的生活印迹,略表致敬之意。郁达夫故居原在富阳城关镇的一条幽巷里,1998年因旧城改造,迁移至富春江畔的郁达夫公园内。门前约三十米就是美丽的富春江。周围被高木簇拥着,楼前是花枝繁茂的小花园,小楼旧韵幽幽,重现了郁达夫的童年、少年、结婚时的场景。正厅与房中陈列着郁达夫的生前遗物,以及和鲁迅、郭沫若等好友交往的书画文稿。

站在楼上,听江涛阵阵,让人不免回味起郁达夫先生字里行间的温润清和。他是这样描述方岩胡公庙的:“从岩下街起,曲折再行三五里就上山,山上的石级是数不清的,密而且峻,盘旋环绕,要走一个钟头,才走得到胡公庙的天门。……胡公少时,曾在方岩读过书,故而庙在方岩者为老牌真货。”这一番描述,使得方岩“胡公大帝”的名声更盛,慕名前来朝拜者常年络绎不绝。

白陉太行山中的茶马古道(富春江碧胡公情浓)(3)

两座庙宇 胡公赫灵感人心脾

近千年来,人们祭拜胡公,胡公赐福于人们,其中的灵迹故事数不胜数。在每位香客信众心中,胡公是慈悲的、爱民的、有求必应的。走访富阳的两座胡公庙,我们有幸亲耳听到了胡公赫灵之神奇而感人的故事……

常绿镇五联村胡公庙:

老夫妻守庙38年,胡公赫灵感人心

常绿镇位于富阳区东南部,与萧山、诸暨相连,地处“两市三地”的交界,历史上称长春,全境遍布竹林,居民绝大部分姓章。沿着蜿蜒的山路,望着满山的翠绿,我们一行人抵达常绿镇五联村崔尾岭的胡公庙前。乍一看,很难想象,眼前这座规模不大的胡公庙,竟然承载了各地香客数百年的虔诚与信仰。

一对老夫妻迎接了我们。93岁的章德祥阿公和88岁的朱茶香阿婆,他们俩既是“修庙人”,也是守庙人。据介绍,该村的胡公庙始建于明代,已有400多年历史。现在的这座胡公庙,是在朱茶香50岁那年修建的。至今,夫妻俩已守庙38年了。

白陉太行山中的茶马古道(富春江碧胡公情浓)(4)

“最早的胡公庙在这里。”朱茶香老人一边比画,一边讲述起修庙的故事:老胡公庙是祖辈传下来的,由于岁月沧桑,庙堂已经陈旧,原先是不打算扩建的,因为她顽病缠身30余年,四处寻医问药也不见好转,经济拮据。后来,一个梦让她有了新的想法……“有天晚上,我做了个梦,胡公二夫人吩咐我要修胡公庙。第二天,我跟家里人说了这件事,全家商量,虽然家里钱不够,但有多少就拿多少,一定要把胡公庙修好!”于是,一家人省吃俭用,还把养的猪也卖掉,积攒的钱都用在修庙上。村邻感其修庙之善举,也纷纷捐资助力。

章德祥老人回忆,修庙并不容易,他特意步行到杭州万松岭,去请专门师傅来修造,足足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老人指向屋檐,我们看到梁柱由一根根细木整齐搭建,依稀可见当年耗费的心力。老人的孙子章开锋告诉我们,修庙期间,爷爷奶奶担心被窃,天天守在庙里,晚上就在庙里打地铺。

重修了胡公庙,夫妻俩也成了守庙人。让朱茶香想不到的是,多年旧疾,竟渐渐好起来了。此后,这对夫妻一直面色红润,身体康健,在乡里被传为佳话。“胡公大帝是我们老百姓的保护神,只要心诚行善,就能得其护佑。”

接受记者采访后,朱茶香老人悄悄地问我们(在场的有章锦水、胡祖军、夏虹、王燕燕、马忆玲和当地人):“你们当中是否有两个叫‘章’的?”我们一时没反应过来,老人接着说:“前夜,我梦见胡公说老家人要来看我,有两个‘章’要来。”众人大吃一惊!章锦水很快反应过来,接口说:“胡联章、章锦水!不正是‘两个章’吗?”我们的惊讶之情可谓难以形容。

也许真如朱茶香老人所感悟的,胡公的福荫,早已超出永康;作为地方神,他与家乡人的关系是亲密的、互动的;心至诚,胡公真的显灵了……

大源镇三岭村胡公庙:

为胡公庙造桥,两个奶奶喜得贵子

浙江大学教授、原浙江传媒学院首任院长张梦新先生的老家就在富阳大源镇岭下张村。他在去年11月11日发表的《奶奶走了,全村人都来为她送行》一文中写到:大源镇岭下张村的胡公庙建在山溪的对岸,没有桥,善男信女进香要绕很大一圈。为了表示对胡公的敬仰,爷爷奶奶出资、雇人在胡公庙前修了一座石桥,方便人们过溪干活和前往胡公庙进香。说来奇怪,修造石桥后,两个奶奶先后怀孕,两年时间连得三子。

怀着好奇,我们来到了张梦新教授笔下的这个小山村。如今,岭下张村已和三支村合并,改名为三岭村。还未见胡公庙,倒先瞧见一个显眼的“胡公庙”公交车站牌。村人说,来这里进香拜胡公的人很多,公交车站牌是为方便他们往来而特意设立的。

白陉太行山中的茶马古道(富春江碧胡公情浓)(5)

三岭胡公庙墙体漆红,背靠山峰面朝溪流,支木为柱。门头两侧刻写着毛主席赞评胡公的语录和胡公颂。胡公雕像于殿内居中而坐,门外的香炉余烟袅袅。村里7位老人自发组成了胡公庙管委会,我们从他们口中得知了这座胡公庙的前世今生。约700多年前,净空大师游历至萧富边境的山岭村落中,发现此处山明水秀,实乃风水宝地。于是奔波化缘,建起了一座规模相当的胡公庙,香火甚是旺盛。

每逢农历八月十三胡公生日,为祭拜这位清官“活菩萨”,这里都会办一场庙会。“我记得五六岁那会儿,真是热闹极了!”说话的是胡公庙管委会成员、80岁的张月桥老人。按辈分算,他得唤张梦新教授为爷爷。据他回忆,那时庙前会搭起戏台,请戏班来唱上两天两夜,邻村邻镇甚至邻县的都会赶来,就连一些“大人物”也会来看戏。

时间更迭,胡公庙会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热闹的气势不减。附近村民、四方香客仍结队前来进香拜胡公,祈福祈寿求平安。一些慷慨的香客还承包了庙里每月一天的公德供饭。

沧海桑田,这座有700多年历史的庙宇也历经坎坷。1956年和2009年,先后遭遇特大洪水,两度冲垮了基坎。现在看到的胡公庙是2006年当地村民筹资重建的。如今,村里正计划扩建胡公庙,并申请开发三岭胡公庙旅游金牌线路。对此,三岭村支书楼汉华很有信心,他说:“胡公精神受到毛主席、书记的高度评价,是一张金名片,如果用得好,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可以双丰收,这也是胡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新体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