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风俗及文化意义(民俗文化清明将至)

源自公众号:小一时空

清明风俗及文化意义(民俗文化清明将至)(1)

2019年3月22日 (农历二月十六 星期五)是春社日

春社日,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是一个汉族传统节日。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

按民间习俗,祭扫未满三年的新坟要在春社日之前。所谓“新坟不过社”。

给新去世的人祭扫,一般不叫扫墓,叫"挂社"。

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春社日。

清明风俗及文化意义(民俗文化清明将至)(2)

据史料记载:

中国古代的社日节一年两次,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

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赐福、五谷丰登。

秋社报神,在丰收之后,报告社神丰收喜讯,答谢社神。

"社",古指土地神,《白虎通义·社稷》记载:"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一 一敬也,故封土立社。"

-

春社指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同样秋社也是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我国很多地方如湖南湖北广东等,有“新坟不过社”之说。

即给新坟(新亡三年内)祭扫要在春社前。

挂社时,先摆放好鲜花,贡品,泼酒水,燃香烛,烧纸钱,给去世的人鞠躬或磕头,然后燃放鞭炮。

同时给新坟理理草,去除杂草泥土;和去世的亲人说说话,以表达怀念之情。

清明风俗及文化意义(民俗文化清明将至)(3)

众所周知,一般祭祖多在清明节和七月半鬼节。

尤其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

那么为何“新坟不过社”,即为什么要在春社前,而不能到清明节与老坟一同祭祀?

一般民间有这样的说法:

对于去世未久的人来说,他们刚到阴曹地府孤独无依,势单力薄。

阳世亲人捎去的祭品总会被别的野鬼抢夺。

而社前是冥界的法定的接收日,在这段法定的时间给新亡的人所捎去的祭品,新亡人才能悉数收取。

清明风俗及文化意义(民俗文化清明将至)(4)

社日之所以如此重要,如上所述,

在原始社会的农耕时代,人们对土地十分崇拜,每年都举行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而“社”就是土地之神。

社日即民间俗称的“土地公公生日”。

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就是社日,祭祀活动则统称为过社。

-

古代社日一年两次。

春天举行时叫“春社”,秋天举行时叫“秋社”。

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赐福、五谷丰登。

秋社报神,在丰收之后,报告社神丰收喜讯,答谢社神。

-

宋代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并流传至今。

如果家族中有未满三年的新坟的,按传统习俗,应该在春社日之前祭扫。

清明风俗及文化意义(民俗文化清明将至)(5)

(小一时空。图片和史料源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