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多久没打过乒乓球(打了一辈子的乒乓球)

回忆的快乐胜于快乐的回忆,每增加一点的回忆,就是增加一点的快乐。

----题记

人这一辈子,有个爱好是运气;有个爱好还能坚持不懈,是福气。

每天我上班路过大厅,都能看见一张乒乓球桌,这让我感慨万千,往事历历在目。

场景一:重新出发

2021年的秋天,市总工会组织了乒乓球培训班,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可怜呀,打了一辈子的乒乓球,基本讲不出什么理论。参加培训班时,发现自己不但扣球不规范,就是握拍也有待改进,真是沮丧到了顶点。反省自己以前打球光是凭兴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从没考虑过改进,再加上没有克服短板,这就是一直不能进步的原因。培训这些天,我想得很多,年龄大了,必须用脑子打球,比如考虑:落点、摩擦、强弱、节奏;比如怎么去接侧旋球、怎么去拉弧圈球、尝试直板横打等先进技术,培训最后一天,教练给了我个鼓励奖:你已经打得很好了,很有进攻意识。然后,我蹦蹦跳跳地回来了,好像回到了几十年前。

你们有多久没打过乒乓球(打了一辈子的乒乓球)(1)

场景二:老将出马

时光往前倒流三年,2018年我在单位组织了一场乒乓球的比赛,当时参赛人员虽不多,但水平不低,有一个选手的横板不错,动作舒展大方,令人赏心悦目,这是我努力的目标,不过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技巧都是浮云,老将出马,一个顶三,这些选手都不能适应我的发球,最后我很荣幸地获得了冠军。奖品很丰厚的,你问是什么?不告诉你。

场景三:既是领队又是运动员

时光再往前倒流三年,也就是2015年,开发区总工会组织了一场乒乓球比赛,参加人员都是各企事业单位的高手,其中还有学校的体育老师,有水平很高的交警、还有经常打球的税务局工作人员。作为领队,我组织了本单位人员参加了个人赛与男子双打比赛,以小组第2名的成绩出线(输给了学校的体育老师),按规则下一轮必须与其它小组的第一名比赛,还好,我接连胜了两个小组的第一名,进入了四强,最后因水平差距只获得了个人第四名,不过,令人高兴的是,前8名都有奖励。在男子双打的比赛中,参赛队不多,我与同事配合获得第二名,我因为是工会主席,开发区总工会特意给我加发了个人第四名的证书,这样我成了本届比赛中唯一获得两本证书的选手。

场景四:意外被淘汰,却打败了冠军

2015年以前,我在几家企业呆过,只要是单位组织乒乓球比赛,我都是冠军,只有一次是在第二轮被淘汰的,后来一了解:打败我的不是本单位的员工,因为工厂有300多人,不是每个人都会认识,所以有的车间就去请了“外援”,当然,“外援”也没有走到最后,我因为是组织人员,就在赛后与冠军进行了一场友谊赛,意外的是冠军也不是我的对手,乒乓球这项运动真奇妙。

因为拿了四次工厂的冠军,所以我有次去应聘,老总也是乒乓球爱好者,他一看我的简历,脱口而出:哦,是乒乓球冠军,然后我就被录取了,这是10年前。

你们有多久没打过乒乓球(打了一辈子的乒乓球)(2)

场景五:最恐惧的一场较量

在2000年左右,我那时的竞技状态还是不错的,不免有些自大,直到有次与开球馆的教练切磋,这位教练还是个残疾人,据他自己说是前乒乓球世界冠军陈新华的师兄,如果不是因为残疾,他现在至少进入了省队云云,不知道是不是在吹牛,不过,相当有实力,他的球飘忽不定,令人难以捉摸,我使出浑身解数,也才拿到9分(当时是21分制)。不过,我承认这是我在乒乓球这个项目中最恐惧的一场较量,从此明白了一个道理:永远不要用自己的爱好去挑战别人的饭碗,即便他是残疾人。

场景六:与团第三名、校际亚军同台切磋

你知道与团第三名、校际亚军切磋,结果会是怎样吗?

99年在泉州奎生超市(少林路)与同事切磋了一下:一个是退伍军人,拿过团比赛的第三名,另一个拿过校际比赛的第二名。

切磋的结果还好:我胜了校际比赛的第二名,输给团比赛的第三名。

场景七:作为系主力参加院比赛

又回到了快乐的大学时光,98年,我拿到了系乒乓球比赛的第一名,顺理成章地代表系参加了院首届乒乓球比赛,记得一天打了28局球(每局21分),与各系的8位高手较量,羸了6场球,输了2场球,主要是被对方的弧圈球打得没有脾气,最后获得了团体第二名,当然这也不错了,系里奖励了影集和一张球拍,另外班里奖励了一个影集,至今保存着。

你们有多久没打过乒乓球(打了一辈子的乒乓球)(3)

场景八:做参赛女选手的陪练

94年是我竞技状态最好的时期,那时我打败了好多的前校乒乓球队队员,也许他们很久都没有碰球拍了。

有位女选手准备参加省里组织的业余乒乓球赛,我与她切磋了一下,你猜怎么着,居然还打不过我,比分是21:19,可见竞技体育男女之间的差别有多大。

场景九:与人打赌

我们这个镇是全省闻名的群众体育明星镇,乒乓球爱好者众多,所以90年代初就成立了乒乓球俱乐部,有次,我与一个陌生人对练,练着练着,他提议:光练没意思,咱们来场比赛怎么样,我说;好呀,他加了一句:赌注是一包云烟,我想云烟也没多少钱,就与他比了起来,还真打不过他,两场都输了,两包烟给了60元钱,最好成绩是比分21:16。

后来,有知情人告诉我:你怎么敢与他比赛,他与其他人打球,都是让10分的,他曾经花钱进入了省体工队专业训练了半年,那时很多人说他的水平可以进入市里的前三名。

场景十:拜师学艺

人生只剩下回忆,问题是回忆有时候也会出差错。

我突然想起一个细节:80年代初,那时的国企都是有乒乓球室的。作为工厂子弟,我小时经常在厂里与小伙伴们一起打球,有天来了位高手,据他自己说在省里比赛拿过第四名,他饶有兴趣地看我打球,末了,还挥拍与我一起练习,一连几天,他都来了。

后来,就再也没有见到他了。

场景十一:不忘初心

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每天中午放学后,就在水泥做的球台上与他人打球,我喜欢上乒乓球是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拿起拍,就接了一个看似几乎不可能接的球,从此对乒乓球产生了兴趣。

我记得当时我还买了一副乒乓球拍,几乎是木板,很薄,没有什么海绵,花了1.2元,我揣着球拍,蹦蹦跳跳地走在乡间小路上,这情景还在眼前,终生难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