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套路深(朱熹指点迷津)

朱熹指点迷津

【原文】

廖德明,字子晦,朱文公高弟也。少時夢謁大乾,閽者索刺,出者袖,視其題字雲“宣教郞廖某”,遂覺。后登第改秩,以宣教郞宰閩。思前夢,恐官至止此,不欲行。親友相勉,為之質文公。公沉思良久,曰:“得之矣。”因指案上物曰:“人與器不同。如筆止能為筆,不能為硯;劍止能為劍,不能為琴。故其成毀久遠家一定不易之教。唯人不然,有朝這跖暮為舜者,故其吉兇禍福亦隨之而變,難以一定言。今子赴官,但當力行好事,前夢不足芥蒂。”廖拜而愛教,后把麾持節,官到正郞。

【譯文】

宋朝人廖德明,字子晦,是朱文公(即朱熹,集南宋理學大成,文是謚號)的高弟。廖德明年輕時曾夢到自己謁見皇上,守門吏卒索取名帖通報,自己由袖中抽出一張署名“宣教郞廖某”的名帖,一驚之下就醒了。

后來廖德明中榜派官,被 任命為宣教郞,治理福建。廖德明想起當年的夢境,怕自己官職僅止于宣教郞,不想赴任。但親友都勸勉他,于是他云征求朱熹的意見。

朱熹沉思良久,說:“我知道了。”接著指桌上的文具說:“人和器物不同。像筆只能是筆,不能當硯臺;劍只能是劍,不能當琴彈。所以不論它的年限有多長,它的功用是不變的。唯有人不同,也許早上兇殘的是盜跖,到晚上變成為堯舜那樣的人。所以一個人的吉兇禍福,也會隨人的際遇、心念而改變,很難事先有定論。今天你奉命治理福建,只要盡心竭力地嘉惠百姓,夢中所見不必耿耿于懷。”

廖德明拜謝離去,后來廖德明官職提升至正郞。

朱熹套路深(朱熹指点迷津)(1)

绿树环绕深宅大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