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寓言故事用一句话表达(一个被运用了2000多年的讥讽词语)

"纸上谈兵",一个被人们说了2000多年的词语,在现在的生活及工作当中“纸上谈兵”这个词语还是经常的出现。那么历史上被人们送了“纸上谈兵”的主人公,真的就像这个词语描述的一样吗?

纸上谈兵寓言故事用一句话表达(一个被运用了2000多年的讥讽词语)(1)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纸上谈兵”的主人公:赵括。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幼时就对军事兵法非常的感兴趣,当别的孩子沉迷于游戏玩耍时,他在学兵法背兵书,谈论起兵法来谁也不是他的对手,连他身经百战,带兵经验丰富的父亲都甘拜下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由此可见,赵佗无疑是史上杰出的军事理论家之一。 那么为什么拥有丰富的兵法基础的赵括,被人们送了一个“纸上谈兵”的“雅号”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历史上著名的战役,秦赵两国的生死决战:长平之战! 长平一战,赵国被秦国的军队包围,仅被“坑杀”的赵国军队就达40万之多,致使赵国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此一蹶不振,秦国大大提升国力,一统天下。于是,人们送了赵括一个“纸上谈兵”的称号,这个杰出的军事理论家之一,也足足被人讽刺了2000多年,并且还将继续被讥讽下去。

纸上谈兵寓言故事用一句话表达(一个被运用了2000多年的讥讽词语)(2)

事实上,赵括的才能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堪,长平之战,本就是以多打少的战役,再加上之前的老将廉颇,在战役前期一直坚壁不战,虽然成功抵御了秦国的大军,但是在赵王的眼里,老将廉颇却是毫无建树,赵王不想要这样的局面,虽然赵王撤掉老将廉颇,换赵括为将,看似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实际上也有这个因素在里面,而赵王的想法,聪明的赵括不可能不明白,用他换掉廉颇就是不想在这样一直被动下去,所以如果他继续采用廉颇的的坚壁不战的战术,肯定是不行。他必须尽快拿出一个结果,以便对赵王有个交代。所以,采用的就必须是和廉颇不一样的战术,就是“消极防御”改为积极进攻。

纸上谈兵寓言故事用一句话表达(一个被运用了2000多年的讥讽词语)(3)

奈何,赵括终究是倒在了实战面前,他虽然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但他缺乏的是实战的经验,因为这是他第一次独立指挥几十万人马,也成了最后一战。在赵括封将之前,赵括的母亲曾经和赵王表达过,不要让赵括为将的想法,因为他深知他的孩子的长处与短处。但是赵王没有采纳,因为赵括曾在“麦丘之战”中的表现,给赵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才使赵王不顾其母亲的反对,毅然让赵括担此重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