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客家之源(央媒观豫洛阳的叫卖声)

洛阳叫卖声:卖豆腐,井水豆腐,卖豆腐喽,井水豆腐……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在河南洛阳老城十字街头,井水豆腐的叫卖声逐渐唤醒城市的热闹和生机,这让来自1500公里外广东梅州的客家人温慧芳倍感亲切。

开封客家之源(央媒观豫洛阳的叫卖声)(1)

洛阳老城十字街热闹非凡(黄政伟 摄)

温慧芳:我们家那边的豆腐也挺有名的,听到洛阳这边喊卖豆腐的叫卖声跟我们家很像。我们家卖豆腐的一般都喊“豆腐,水寨豆腐”,就感觉音调挺亲切的。

开封客家之源(央媒观豫洛阳的叫卖声)(2)

洛阳老街夜色烟火气十足——老手艺人(石智卫 摄)

西晋末年,为避北方战乱,大批中原汉人“衣冠南渡”,洛阳正是最主要的迁出地,遍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也因此自称为“河洛郎”。

开封客家之源(央媒观豫洛阳的叫卖声)(3)

客家先民首次南迁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出发地——汉魏洛阳故城(张健、刘涛 摄)

客家童谣《月光光》: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前一肚塘,放的鲤鱼八尺长,长的拿来炒酒吃,短的拿来给姑娘。

今年32岁的温慧芳如今定居河南洛阳,这首《月光光》是她最爱给孩子哼唱的客家童谣。从小长辈就告诉她,河洛地区是客家人最早的故乡。

温慧芳:我们说月亮就叫“月光”,洛阳有时候也把月亮叫作“月光”。

开封客家之源(央媒观豫洛阳的叫卖声)(4)

汉魏洛阳故城(张健、刘涛 摄)

乡音难改,故土难离。洛阳理工学院教授、洛阳客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扈耕田说,洛阳雅言是中国最早的通用语,至今我们依然能在洛阳和客家的一些方言中找到诸多关联。

开封客家之源(央媒观豫洛阳的叫卖声)(5)

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肖浦、孔迪 摄)

扈耕田:现在河南河洛地区的人都把太阳称为“日头”,现在的客家话中,太阳仍然是“日头”,说明在当时的雅音当中,存在着“日头”这样一个词汇,用它来指太阳。还有说水“滚”了,我们都觉得是方言,但很有意思的是,客家人也说水“滚”了。这最起码说明在客家人迁出我们中原的时候就有这种说法,包括它的语音、声调,一些词汇都有相似之处。

开封客家之源(央媒观豫洛阳的叫卖声)(6)

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资料图

河洛大鼓《二八姑娘上秀楼》:说个二八姑娘上秀楼,手扶着栏杆往楼下瞅,这根墙放着一个兜兜,兜兜里放着一些好绿豆,那根墙放一个油篓……

您现在听到的这段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大鼓《二八姑娘上绣楼》,演唱所用的正是当下的洛阳话。洛阳客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安锋说,今天的洛阳话与古代的洛阳官话早已大相径庭,而客家话作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对研究“中原古音”有重要意义。

开封客家之源(央媒观豫洛阳的叫卖声)(7)

洛邑古城儿童河洛大鼓表演(石智卫 摄)

安锋:洛阳经历了几次大的战乱,导致我们的语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的客家话反而更加接近当年河洛地区的语言。很多客家话里面有很多元素,包括闽南话,跟我们洛阳古代三代之居夏商周反而更加接近,保存得更好。

开封客家之源(央媒观豫洛阳的叫卖声)(8)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张豪 摄)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里是无与伦比的十三朝古都,这里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这里更孕育着中华文明的起源。岁月从来不曾远去,她深藏在厚重的山河大地里,也留存在洛阳人的唇齿间,她几度沧桑繁华,如今又将随风起舞。

开封客家之源(央媒观豫洛阳的叫卖声)(9)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石智卫 摄)

古诗朗诵《次北固山下》(客家话 洛阳话 普通话):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