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向所有为之奋斗的先辈致敬,百年初心奋斗者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编者按】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建党百年,一代又一代奋斗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们的精神激励更多人砥砺前行。上海这座城市不断地在平凡中成就伟大。

3月1日起,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推出“百年初心奋斗者”系列稿件,记录幸福生活背后,奋斗者们的身影。

让我们向所有为之奋斗的先辈致敬,百年初心奋斗者(1)

张国新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 供图

1968年,18岁的张国新走进江南造船厂当工人时再也不会想到,他会在这里一干就是53年,而且职业生涯还在继续中……

这位从车床工人起步的中国船舶集团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南造船)专项工程总监造师,与船舶相伴53载(包括军工履历35年),身经百战、攻坚克难,先后监造20余艘舰船,带领团队完成三代驱逐舰建造任务,实现国产新型万吨级导弹驱逐舰成功下水,见证了江南造船乃至中国舰船制造的黄金岁月。“我很幸运,年轻时就能亲手打造军舰来强大中国海军;我也很自豪,用30年时间追平了中外战舰50年的差距。”今年已经71岁的张国新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说。

让我们向所有为之奋斗的先辈致敬,百年初心奋斗者(2)

张国新(左)与江南研究院副院长赵守君(右)交谈。

职业生涯的两次起点,从平凡到不同凡响

1950年1月出生的张国新,从小就向往大海。历史课上,老师讲到鸦片战争,西方列强从海上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那时候,造船梦的种子就在他的心中悄然萌芽,张国新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造出先进的战舰来保卫祖国。”

让我们向所有为之奋斗的先辈致敬,百年初心奋斗者(3)

张国新(右)在江南造船码头上

18岁时,张国新如愿成为江南造船的一名普通车床工人。然而,每天加工螺丝、螺母的他尽管人在船厂,却几乎接触不到船。张国新回忆职业生涯的起点时坦言,“当时觉得现实跟理想差距太大了。”

让我们向所有为之奋斗的先辈致敬,百年初心奋斗者(4)

张国新(右)在江南造船的5G智能制造创新实验室里。

苍天不负有心人。凭着6年里优秀的工作表现,张国新被江南造船推荐到上海交通大学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深造,毕业时由于成绩优异,校领导希望他留校任教。割舍不下“造船梦”的他,毅然回到了江南造船,经过一年的返厂实习,终于走上了可以天天与船打交道的监造岗位,并迅速成长为骨干监造师。

让我们向所有为之奋斗的先辈致敬,百年初心奋斗者(5)

一转眼,张国新(左)已经随着江南造船上(长兴)岛13年了。

如果说设计师是在纸上绘就船舶蓝图,那么,监造师就是把平面船舰变成实体、“送”入大海的人。在船舶监造岗位上,张国新每天要面对设计图纸,还要负责物资和人员调配、协同工厂各个部门,事无巨细件件都需上心。下班回到家,他坚持“充电”,一本又厚又重的《舰船概论》和一本翻得卷了毛边的英汉字典成为他的“伴侣”。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战舰艇与国外先进战舰有不小差距。1981年,法国海军“贞德”号直升机航空母舰和“福尔班”号护卫舰来华访问,张国新走上两艘战舰参观,不由得被宽阔的舰体和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所震撼。

很快,职业生涯的转机出现在他面前——1985年,我国决定自力更生研制第一代导弹驱逐舰,首制舰的监造任务落到了年纪轻、肯钻研、外语好的张国新肩上,时任海军装备部长魏柏长勉励他:“人生有机会做一型舰非常难得,我们这代人等了一辈子,你是幸运的年轻人。”1986年4月1日,该项目研制工程“0”点启动,张国新任副总建造师,从此拉开了他35年的军品监造生涯。

让我们向所有为之奋斗的先辈致敬,百年初心奋斗者(6)

在张国新的办公桌对面墙上,挂着一张巨幅照片,画面上,六艘军舰排成队列劈波斩浪。

从十年磨一“舰”到“下饺子”的节奏

在张国新的办公桌对面墙上,挂着一张巨幅照片,画面上,六艘军舰排成队列劈波斩浪,仔细看会发现,每艘舰上的舷号都不一样,分别是三代六型舰船。

这是张国新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每天对着电脑工作久了,抬眼看看墙上的这抹蓝色,顿时心旷神怡,“从江南造船1986年4月开始做军品算起,中国海军三代六型驱逐舰的建造我全部参与了。除了112舰作为副总建造师参与,168舰等往后的五型舰都是担任总建造师,我深感自豪。”

从1986年4月启动112舰研制,到1996年海上军演立功,江南造船历时10年做了一个型号,可谓“十年磨一剑(舰)”;2004年9月、12月,江南造船分别向部队交付两艘“中国现代”舰,再于次年8月、12月成功交付另两艘“中华神盾”舰,创造了5年建造两代4艘海军装备的发展奇迹,产能和速度相比前十年翻了一番。

让我们向所有为之奋斗的先辈致敬,百年初心奋斗者(7)

这是张国新最喜欢的一张照片,他说,照片上每艘舰的舷号都不一样,分别是三代六型舰船。

从黄浦滨江的江南旧址搬迁到长兴岛的江南新厂区,船厂岸线增长到6公里,船坞、码头和水深条件更加理想,张国新顺势提出了崭新工艺“一条半造船法”,将产品分为7个建造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间都为5个月,等时段、等节奏地建造,流水化的生产极大提高了产能,使得一座船台能实现年产能三上二下、年交付三艘的目标,被海军首长和媒体赞誉为“中国造军舰(的速度)如同下饺子,下饺子的锅就支在江南船厂”。

而张国新更看重的,是“饺子”的品质。1986年江南启动军品建造时,按照国内外专家的观点,当时的中国海军装备与国际一流相差50年;等到2018年4月南海阅兵时,包括检阅舰在内的近五分之一舰船由江南建造;而到了2019年4月23日海军建军70周年海上大阅兵时,江南建造的大型水面舰船已涵盖绝大部分舷号,尤其是101舰,被外媒军事百科排在榜首,国际军评一致认为:中国海军装备已跻身国际一流!

时间来到2017年6月28日,中国海军万吨级驱逐舰首舰又在江南造船隆重下水,作为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标志性战舰,被军迷们亲切称为航空母舰的“带刀侍卫”。“目前世界上能够建造同类导弹驱逐舰的,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我们用30年追平了50年的差距。现在可以说,在这方面我国和美国已经没有代差了,而且整条产业链都是自己设计、建造和配套,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不再受制于人。”张国新说这番话时,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让我们向所有为之奋斗的先辈致敬,百年初心奋斗者(8)

江南造船建造的101舰,被外媒军事百科排在榜首,国际军评一致认为:中国海军装备已跻身国际一流。

一生看淡得失,对家人却有深深的歉意

回想当年,某型舰在建造时需要采用一款特种钢,此钢强度高、韧性好、耐海水腐蚀性强,但焊接后容易发生裂缝。几位经验丰富的焊接专家主动请缨,还是失败了。

眼看就要影响新型战舰的建造进度,心急如焚的张国新夜不能寐,索性搬到工厂与技术人员一同吃住、一起钻研,试验了上百种焊接方法,终于攻克了特种钢的焊接难题。

对造船事业近乎痴迷的张国新,谈起家人却有深深的歉意。监造112舰最艰难的半年时间,也是他母亲最后的弥留之际。张国新每天早出晚归,带领团队攻关,无法床前尽孝。直至母亲过世,“让母亲看看儿子造的舰船”的心愿都没能兑现,这也成了他永远的遗憾。

让我们向所有为之奋斗的先辈致敬,百年初心奋斗者(9)

101舰交付下水时,张国新(右三)与团队成员在码头合影留念。

有一次,某型舰试航在即,张国新的妻子突然病倒。为了保证海军装备能如期服役,他毅然选择随舰出海。3个月的试航顺利完成,张国新迫不及待地赶回家看望妻子。妻子看着他新添的白发,心疼而又无奈地苦笑道:“你回来了,我也能下床了。”

一转眼,张国新已经随着江南造船上(长兴)岛13年了。他说,原先在黄浦滨江,受制于水深、桥梁限高(造好的船出海需要穿越南浦和杨浦大桥)等因素,只能建造7万吨以下的船,因为大桥每加高一米,建造成本都会大幅上升。搬到长兴岛后,直接面朝大海,终于可以摆脱羁绊、大刀阔斧地干。目前,这里正在建造15000箱、23000箱、24000箱超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86000立方米、93000立方米超大型双燃料液化石油气船,以及公务、科考等产品,而且可以做到每两个月交付一艘,还是“下饺子”的节奏。

其实到2010年,张国新已经年满60,但江南的军品工程离不开他,希望“饺子”越下越多、越下越快、越下越好的他决心继续干下去。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张亮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