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遁元遁图解(古天文学之纪月法)

在上一篇中,我们初步了解了古天文学中纪年法的演变和干支纪年法的通用性和换算方法等等知识,那么古天文学中纪月法又是怎样的呢?

五虎遁元遁图解(古天文学之纪月法)(1)

纪月法顾名思义,确实是按照月相的变化作为依据的,古人最初观察月相,发现了月相的五种变化:新月、上弦、满月、下弦、残月,然后周而复始。

在此基础上,人们发现每个阶段中,新月和满月阶段总有一两天是能整晚都能见到月亮,然后古人就把新月代表的那一天称为“朔”,朔,初也,代表月初,把满月代表的那一天称为“望”,日月相望,恰巧是正圆满月。然后古人就将“朔”、“望”来纪月,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约为二十九天多,这就是回归月,即为太阳、月亮、地球三者的位置连续两次在一条直线上相隔的时间间隔。

五虎遁元遁图解(古天文学之纪月法)(2)

然而一回归年与十二个回归月之间的日数是不等的,他们观测发现这个系统运行几年之后,一回归年就不止十二个月了,匹配不上了,怎么办呢?我们的古人很有智慧,他们想出了“置闰”来解决这个问题,日数悬殊刚好快一个月了,那么就在这一年中增加一个月,闰在几月,根据有无中气来定,这就是今天我们农历“闰月”的来源(关于中气的讲解有感兴趣的可私信交流,就不在本篇文中赘述了)。

那么以上就是纪月法的基础和根据了,最早的纪月其实就是按照一到十二这样的数序来纪月份的,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因为各诸侯国的纪年纪月混乱不堪,天文学家们以星象为依据,根据北斗七星斗柄的所指方位与十二地支相对应来纪月,我们在上一期内容中知道,古人将地平圈十二等分,并用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取名,所以十二地支纪月法具体操作就是,假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地平圈的“寅”位,这个月就是“寅”月,指向“辰”位,就是“辰”月,依次类推,这样就把十二个月与十二地支一一对应起来了,这就是古天文学中的“斗建”的来由了。

五虎遁元遁图解(古天文学之纪月法)(3)

这样貌似可以统一大家的纪月法了,然而问题又产生了,四季和月份配合的问题,即所谓的“建正”,虽然说斗柄所指的方位是确定的,斗建从“子”开始,到“亥”结束,这是天象,有依据的,大家都不会怀疑,但是季节呢?就是说每年春季第一个月是哪一月,各家就有各家的说法了,你家说春季应该从十一月开始,那么我家说春季应该从一月开始,经过不停的争议,可能最后也是取决于谁的拳头硬听谁的,最后确定下来一直沿用到今天的农历,均统一采用取建寅为正,一年之始,也就是春季第一个月为正月,正月为“寅”月。

五虎遁元遁图解(古天文学之纪月法)(4)

十二地支纪月法的应用上面,古星象学家们还在十二地支纪月法的基础上配上了十天干,称为干支纪月,这套系统一般用于命理方面居多,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干支纪月法的正月的甲子推算问题,即采用五虎遁元口诀来解决甲子推算问题,简单快捷,该口诀在《四库全书》等古典籍中出现过,是历代命理学家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是命理学最基础的知识,口诀如下:

甲己之年丙作首,

乙庚之年戊为头。

丙辛之岁庚寅上,

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言戊癸何方起,

甲寅之上去寻求。

这里为大家解释一下这个口诀,让大家能知其然,并能知其所以然,就是说:在天干为甲和己的年份,正月的甲子就从丙寅开始,那么二月就按六十年甲子的顺序丁卯往下顺数到十二月的丁丑。

在天干为乙和庚的年份,正月的甲子就从戊寅开始,那么二月就按六十年甲子的顺序己卯往下顺数到十二月的己丑。

在天干为丙和辛的年份,正月的甲子就从庚寅开始,那么二月就按六十年甲子的顺序辛卯往下顺数到十二月的辛丑。

在天干为丁和壬的年份,正月的甲子就从壬寅开始,那么二月就按六十年甲子的顺序癸卯往下顺数到十二月的癸丑。

在天干为戊和癸的年份,正月的甲子就从甲寅开始,那么二月就按六十年甲子的顺序乙卯往下顺数到十二月的乙丑。

五虎遁元遁图解(古天文学之纪月法)(5)

那么关于干支纪月法中的一些常用知识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了,下一期我们将着重介绍一下古天文学纪时法中五鼠遁元法的推算讲解,撰写不易,各位老师以及爱好者在收藏的同时,能点点关注、点点赞、转发和分享,这样作者会更有动力的继续为大家解读,传播经典,传承古天文学,我们能携手同行,何其有幸,我们的破千粉福利继续进行中,凡关注 点赞的粉丝,请私信作者,我们将随机赠送一份古天文学典籍。

五虎遁元遁图解(古天文学之纪月法)(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