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0个被误用的成语(这个成语你经常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成语也是源远流长的一种文化经典。我们都知道古人说话是文言文,简短精炼,往往会将一句话表达为一个成语,短短的字词间浓缩了诸多意义。

这100个被误用的成语(这个成语你经常用)(1)

如果我们在理解时望文生义,曲解了成语含义,甚至在运用时出现错误,就会闹出不少笑话和误解。那么,有一个成语,我们经常用它,不知道你是否真正了解它的故事呢?

这100个被误用的成语(这个成语你经常用)(2)

故事还得从一位唐代诗人刘禹锡说起,这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便出自他手,还有《竹枝词》、《杨柳枝词》等也是他的佳作。

刘禹锡的诗作记述写实,针砭时弊,他是才华横溢的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这100个被误用的成语(这个成语你经常用)(3)

往有有才气的人也不乏真性情。刘禹锡中了进士后在京担任监察御史,但是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得罪了不少朝中之人,因此经常遭人排挤,被贬为苏州刺史。

在担任苏州刺史期间,有一位李大人倾慕刘禹锡的才华,便邀请他来家饮酒,还拉来了几位歌姬跳舞助兴。刘禹锡诗兴大发,写了这样一首诗《赠李司空妓》:

这100个被误用的成语(这个成语你经常用)(4)

“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司空见惯”便由此而来,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成语典故。

司空见惯,意思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这100个被误用的成语(这个成语你经常用)(5)

司空是古代的官职名称,主管建设,相当于后世的工部尚书,后来转变为监察官,相当于现在检察院的总检察长。

而我们前面所说的李绅,他就是官任司空。说起李绅,他的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也凭借《悯农二首》被大家赞赏为“悯农诗人”。

这100个被误用的成语(这个成语你经常用)(6)

李绅,出身湖州的官宦世家,年幼丧父,从小随母颠沛流离,因此他非常理解底层百姓的苦难和辛酸,哀民生之多艰。可是人的命运就是这么不可捉摸。

李绅功成名就之后,生活奢华铺张,他的家中歌女成团,据说他吃鸡只吃鸡舌,家中做一顿饭,仅仅一盘烧鸡舌,可想而知费肉无数。李绅为官酷暴,苛政之下,百姓苦不堪言,纷纷外逃。

这100个被误用的成语(这个成语你经常用)(7)

从刘禹锡的诗句来看,“司空见惯”就是指李绅李司空对于这样的事,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与司空见惯相近的词语有:不足为奇、见怪不怪、不以为奇等,他们同样也有出处。

不足为奇,释义: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吴用见说;大笑道:‘不足为奇!’”翻译:吴用见到了,大笑着说:“不值得奇怪!”

这100个被误用的成语(这个成语你经常用)(8)

见怪不怪,释义:看到奇异的事物,镇定自若,不大惊内小怪。出处: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姜七家猪》:“见怪不怪;其怪自坏!”翻译:见到了奇怪的东西不大惊小怪,那么奇怪的东西自己就会显露。

不以为奇,释义:并不觉得奇怪。表示这是见惯了的。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属回:“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大家亦都见惯,不以为奇。”

这100个被误用的成语(这个成语你经常用)(9)

虽然我们已经明白了这个成语典故,但有时候难免会用错。如果是寻常的自然发生的事情,就不能引用,比如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这样便不能说司空见惯。

但有些事发偶然却又常常可能发生或见到的,这时候使用就比较恰当。比如:大街上的车辆比往日少多了,平常司空见惯的堵车现象今日踪影全无。

这100个被误用的成语(这个成语你经常用)(10)

在这个成语典故中,我们看到了非常明显的两个人物对比,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同时也有了不同的人生感悟和思考。

李绅,体恤民间疾苦却最终向权力屈服,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丢失了为官初心。

刘禹锡,被朝廷流放到巴山楚水凄凉地却笑看人生,高歌时代强音,活出了豪气,活出了铮铮铁骨。

这100个被误用的成语(这个成语你经常用)(11)

因此,不管我们人生处在顺境或是逆境,不管外在环境如何,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不要丢失自己的志向,人生要有豪气与志气,这样才能成就真正的格局。

(全文完)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雨落心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