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剧最好唱的唱腔(江浙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

剧情

蔡旭斋与王大姐互爱,赠以信物素兰花,相约不另嫁娶。但是蔡的婚姻为父母所阻,他愤而出外营生,打算攒钱回来娶王。王大姐也为父母所逼,嫁给谢老大为妻。她在夫家受尽虐待,愈念蔡旭斋。三年后的某日,王大姐坐在临街窗口绣花,头戴兰花信物,恰被寻访而来的蔡旭斋认出,隔窗拔下兰花,一对恋人重逢。他们倾诉别后悲惨遭遇,无奈抱恨而别。

锡剧最好唱的唱腔(江浙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1)

赏析

《拔兰花》是锡剧滩簧的对子戏。解放后做过整理加工,去芜存菁,成为锡剧优秀保留剧目,1961年10月13日在南京人民剧场举办三个不同版本的锡剧《拔兰花》专场演出。其一,由锡剧艺人王嘉大和沈阿焕演出;其二,由江苏省锡剧团姚澄、费兴生演出;其三由无锡市锡剧团梅兰珍和王彬彬演出。“老艺人的本子是喜剧的风格,无锡市锡剧团的本子是悲剧的风格,省锡剧团的本子似乎更接近正剧的处理。”其中无锡版“并不以浓重的情节取胜,而以其清新的风格、优美的形象、抒情的意境动人”。无锡版《拔兰花》包容了梅派和彬彬腔两个锡剧流派,给予观众以丰富的艺术享受。

梅、王二位都能根据角色创制新腔。梅兰珍对王大姐这个角色,起初只看到她逆来顺受、性格软弱的一面,以为她只有哀伤无有怨愤,后来才理解到这个孤独无助的弱女子对包办婚姻是心存不满的,她在做了谢家媳妇后仍然插戴那朵素兰花,表明她不忘旧情,是个有情有义之人。只有把握了王大姐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才能真实地创造出这一个备受封建婚姻伤害的妇女形象。于是梅兰珍调整了角色的唱腔。“东方日出照窗纱”是王大姐的出场唱段,原先用的是[开篇]和[簧调],深沉哀婉有余而思念怨恨不足,便改成以[铃铃调]为主,由散唱转人[慢板],中间唱了四句[簧调]即转入[行路快板],并在“我的心中常想他”和“对不起赠花的蔡旭斋”两句上,作了深情的拖腔处理,以突出这个人物哀怨中的不平和怀念。

锡剧最好唱的唱腔(江浙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2)

王彬彬的唱腔处理也有类似情况。蔡旭斋“春二三月草回芽”一段出场唱原是[簧调开篇]锡剧男腔中旋律性、抒情性俱强的唱腔之一,通常表现欢快情绪但是如今蔡旭斋却忧戚焦虑,无心赏景,故改动了唱腔。首句[簧调]前四字散唱,高音起腔,后三字腔幅展开,旋律起伏比较大,转入优美的[簧调慢中板」“风吹杨柳条条斜”。第三句转入[簧调长三腔],把拖腔回绕在中音区“2”,旋律进行平稳,行腔舒缓柔和,音色比较暗淡,增添悲剧性。

王彬彬善于使叙事唱句旋律化。《拔兰花》就有这样成功的例子。如“大姐哎你若问我三年之前为啥勿来娶大姐,我好有一比,好比犯仔旱灾久旱不雨架起了长车短车千车万车错尽错绝错到底”。句中车字乃错字的谐音。句长五十一字。用滚板]唱。匚滚板]要快唱,字音却不可模糊,这句唱除了开头“大姐哎”三字是旋律性起腔外,全句是不规整的说唱句。王彬彬的处理,节奏和气息都得当,吐字清楚,唱到“错尽错绝错到底”时转入旋律性强的哭腔],板式也从不规整转为规整,全曲高音起腔顺势演唱,一气呵成。“错尽错绝错到底”还用了“垫腔”,起到装饰唱腔渲染感情的作用。

锡剧最好唱的唱腔(江浙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3)

本剧演员的做功切合剧情,从角色的性格和心理出发,追求简洁,避免大动作。王大姐手托针线盘出场,随即侧转身子,用一只手搭在兰花上亮相,像电影特写镜头那样,引导观众的视线。梅兰珍认为王大姐插戴的那朵素兰花是她和蔡旭斋爱情的象征,也是她爱与恨的焦点,凸显这个直观的物件,既有利于奠定人物感情的基调,也有利于连接现时与前史。评论者称赞这个动作出奇制胜。这个动作符合王大姐因为受到环境禁锢而形成的拘谨内敛的性格。

出外三年的蔡旭斋四处寻觅旧情人,终于发现一家窗户内王大姐的背影,便隔窗摘去她簪戴于发髻上的素兰花。摘花这个动作好,素兰花是蔡确认旧情人的依据。而唤起她对当年赠花的记忆,向她宣示今天是为收获爱情来了,也都蕴含在摘花这个动作内。王大姐察觉兰花被摘,起立查看,抬头始见街上站着蔡旭斋。一个朝思暮想的人不期而至,引起惊喜,惊又大于喜。王大姐怎样做出反应呢?她没有急于出门相见,反而是关窗拒见。而后她经过一番情感的挣扎,终于不顾风险,出门相见。“想见而又怕见,这才是生活在封建时代,身受礼教约束,但心灵深处却又向往自由幸福的青年妇女痛苦矛盾的感情…这是演员对生活、人物与时代关系的深刻理解所决定的,因此,人物也就有了深度。”这个关窗拒见的动作还为下文这一对情人倾诉衷肠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

锡剧最好唱的唱腔(江浙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4)

主演

梅兰珍(1927—2012),女,江苏武进人。父母为锡剧艺人。梅兰珍自幼随父母学戏并演出,工花旦。1950年加入无锡市锡剧团任主要演员。一生历经坎坷。艺术经历也丰富,自幼唱过京剧兼及滩簧戏,后又学唱梆子、越剧等多种地方戏和弹词,在锡剧艺通多行,演过童子生、小生、官生、老生以至黑头等反串行当;演过武旦、花旦、青衣、小旦、老旦、彩旦的重头戏。往往在一出戏里饰几个角色。如在《西厢记》里饰演过红娘也饰演过崔莺莺,在《孔雀东南飞》里饰演过焦母也饰演过刘兰芝……梅兰珍嗓音柔美圆润,行腔灵活,小腔丰富,腔中有腔,华丽多彩,善于吸收融化其他剧种的唱腔。被赞为“曲高和众继传统,随流不俗创新腔”。表演从容大度,简练朴实。擅演《珍珠塔》的陈翠娥、《拔兰花》的王大姐、《孟丽君》的孟丽君等,在现代戏《红花曲》中成功塑造了纺织女工黎玉贞的形象。1993年举办“戏曲什锦唱”专场演出,以南北十三个剧(曲)种节目的选段为主,穿插了她部分代表剧目的选场和选段,盛况空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