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元帅的故里(元帅故里战洪图)

黄冈元帅的故里(元帅故里战洪图)(1)

衡东县委主要负责人正在田间地头指导生产自救工作。

黄冈元帅的故里(元帅故里战洪图)(2)

洪灾过后的衡东依然生机勃勃。图为衡东供销招商项目湖南盛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荣桓镇横板村建设的千亩优质水果基地。

黄冈元帅的故里(元帅故里战洪图)(3)

衡东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现场指导灾后生产自救工作。

黄冈元帅的故里(元帅故里战洪图)(4)

衡阳市衡东县农业专家指导受灾群众生产自救。

黄冈元帅的故里(元帅故里战洪图)(5)

石湾镇茶石村村民正在田间补损补种。

■ 陈鸿飞 章焱平 周 健 刘晓燕 阳程杰

前 言:

今年7月上中旬,一场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袭击元帅故里衡东县,全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

在洪涝灾害面前,广大衡东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特大洪水搏斗,表现出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全县78万干群与部队官兵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巡堤查险、抢险救灾,坚决打赢了这场抗洪抢险的硬仗。洪水退后,全县人民又满怀豪情地投入了重建美丽家园的新战斗,展现了一幅可歌可泣的——

7月20日上午9时,笔者来到位于洣水流域的衡东县吴集镇柏桥村,年逾六旬的种粮大户赵和云,胸前挂着盛有早稻湘早籼45种子的直播机,忙着向田间播撒已发芽的种子。

赵和云说,今天,他和家人总共播种40多亩,争取这些品种在9月20日寒露风来之前结穗,确保大灾之年也能获得丰收。

“随着洪水退却,衡东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心转到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县委书记吴伟生说,目前,该县已紧急调运16万公斤救灾种子,在7月19日前已全部分发到受灾的17个乡镇和村组。同时,成立12个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奔赴到受灾严重的乡镇村组,指导受灾农户补损补种。

“滂沱的一夜,你撕开了这么大的口子;倾盆如注,让我怎么能以抵挡......”

今年7月上中旬,一场罕见的降雨倾盆而下,造成衡东县境内的湘江、洣水沿岸洪水暴涨。河水倒灌导致沿岸的村庄、农田、房屋被淹没,全县17个乡镇普遍受灾,受灾范围广,灾民多,财产损失严重,防汛抗洪救灾任务十分艰巨。

战鼓声声斗洪魔,旌旗猎猎显初心。“面对汛情灾情,衡东县全面压实防汛抗灾各项工作责任,守住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秩序安定的底线。”衡东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志毅表示,坚决打赢这场抗洪抢险的硬仗。

洪水猛于虎,防患于未然

闪电刺破黑夜,雷声震天动地,大雨如泼如泄。7月7日至16日,衡东县先后经历了两轮持续强降雨袭击。加之上游县市区降雨和行洪的影响,该县遭遇了3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造成了重大损失。

经初步统计,此次洪涝灾害共有361823人受灾,农田受灾面积15482公顷,绝收面积4312公顷,倒塌农房92户229间,损坏房屋244户625间,直接经济损失达6.75亿元 。

此外,全县累计发生1051处地灾险情,364处水利设施被损毁,部分公路发生路基滑坡、坍塌,路面、水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湘江、洣水河岸出现多处险情。县城城北片区内涝严重,主干道交通中断,多处路面受损,供水供电等生活设施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全城6万余人受灾……

洪水猛于虎,防患于未然。“今年初,衡东县防指对全县水利工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防汛保安大检查。”县防指负责人说,县里下达了水库度汛计划,更新完善防汛应急预案、城市防洪预案、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组织开展多次应急演练,做到工作有计划、险情有预案、实战有经验。

物资储备是保障之基。该县采取了集中储备和定点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备齐备足防汛物资。“在这次防洪救灾中,全县共购置编织袋10万条,编织布1万平方米,砂石料16万立方米,木材0.1万立方米,救生衣300件。”据县水利局负责人介绍,该县在吴集、新塘两个物资储备中心点储备了大量砂子、砾石、编织袋等物品,配备了铲车、挖机和运输货车;每个乡镇都在易发生险情河堤段设置了一个抢险物资储备点。“第一轮洪灾过后,县里迅速调集补齐了各储备点的物资,有力保障了第二轮洪灾的物资需求。”

巡查值守,打有防备之战。从3月1日起,衡东县就实行领导带班24小时防汛值班,扎实做好水利工程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日常巡查和汛期值守。“这次强降雨到来前夕,县委、县政府安排各乡镇组织人员对沿线河堤外坡杂草、杂木进行清除,便于观察渗漏情况。”县水利局负责人说,该县还加强、加密河堤巡查,每100米为一段,每段安排专人值守巡逻,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并抢修;同时,加强水上船只隐患治理,对全县的采砂船进行地毯式清查,逐条落实加固措施,安排专人监管,严防采砂船只走锚事故。

严峻防汛形势,牵挂百姓冷暖

7月7日开始,湘中南地区普降大到暴雨。洣水、湘江发生超保证水位,衡东境内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当晚,县委、县政府召开防汛工作调度会,对防汛救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随后,县委、县政府领导赶赴洣水、吴集、高湖、甘溪等地,带领武警、消防官兵、镇村干部,有序组织群众转移,科学应对汛情险情。

抗洪救灾,十万火急。关键时刻,关键少数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把责任扛在肩上,始终站在抗洪救灾最前沿,用行动发出号召、率先垂范。

7月12日下午,暴雨红色预警拉响,新一轮强降雨来临。当晚,注定是一个无眠的雨夜。凌晨3时,千家万户还在睡梦中,衡东县防指内却是灯火通明。县委书记、县防汛抗洪指挥部政委吴伟生眉头紧锁,紧盯着窗外滂沱大雨,焦虑的是严峻的防汛形势,牵挂的是万家百姓冷暖。

“咚咚咚……”凌晨4时,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指挥部短暂的寂静。刚从抗洪一线回来的县委副书记、县长、县防汛抗洪指挥部指挥长徐志毅,未能喝上一口水,便忙着与大家会商新一轮防汛形势和迎战对策。

“杨梓坪还需要运送更多防汛物资。”

“新塘潭泊,党员抢险先锋队必须马上派上去。”

“县直机关快速组建的800多名抗洪抢险突击队员正严阵以待,随时听从指挥部调遣。”

……

天微微亮了,防汛值守又一个不眠之夜。雨还未停,指令从指挥部不断发出……

在湘江、洣水沿线的乡镇部门守土尽责,全员投入抗灾。各乡镇健全完善了防汛责任体系,各中小型水利工程、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骨干塘均明确防汛责任人、技术负责人和管护人员,全面落实落细工作责任。各乡镇严格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党政主要负责人既当冲在一线前沿的战斗员,又当调配乡镇、村组抗洪力量的指挥员,最大限度地组织人力物力投入防汛抗灾工作。

在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7月9日,省委书记杜家毫来到衡东县,看望慰问奋战在防汛抗洪抢险一线的干部群众,检查督导防汛抗灾工作。

当天下午,省委书记杜家毫来到衡东县城洣水河防洪堤,实地查看洣水洪峰过境,询问水位、雨情、人员转移安置等情况。在吴集镇政府,杜家毫主持召开防汛会商会,对防汛抗灾工作提出6点明确要求,众志成城夺取防汛抗灾的全面胜利。

省委书记的关怀和鞭策,极大激励着衡东县广大干群抗洪救灾的信心和斗志。9日清晨5时,霞流镇大湾村附近河流水位暴涨,洋塘河坝堤岸发生管涌,大量泥水涌入村民胡心和家。这位88岁的老人瘫痪在床多年,家中只有60多岁的女儿胡怀英和女婿李青粒。

“快来人呀!”李青粒见势不妙,跑上二楼阳台大声呼救。

在堤岸巡防的村支书胡国平听到呼救声,立即朝胡心和家赶来,并电话通知其他村干部支援。面对猛涨的洪水,胡国平跳入水中,试图进屋救人。洪水一会儿就淹到了腰部,无法前行。

无奈,胡国平从水中撤出,找来一只小船,和村干部胡湘华一起划向被淹房屋。胡国平奋力背起老人,送到安全地带后,又将李青粒夫妇救出。一直泡在水中的胡国平浑身发抖。李青粒紧紧握住胡国平的手,泪水夺眶而出。

诠释责任担当,谱写大爱故事

哪里灾情最严重、哪里任务最艰巨、哪里群众最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

柴山洲村位于三樟镇最北端,紧邻湘江,地势低洼,堤岸较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旧址也位于该村境内,防汛任务十分艰巨。

7月10日,村党总支书记马丰林在发现水位上涨之后,身先士卒,第一时间组织村支两委和党员巡查河堤,发现险情,及时向上级汇报并带领村民抢险加固。

7月13日15时17分,石滩乡德圳水库西干渠石金段发生重大险情。石金村党总支发出抢险号召,附近18名村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赶赴现场抢险,在乡党委、乡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全体干群奋力抢险近4小时,终于控制住险情……

在这次抗洪抢险中,衡东县在衡阳市首开先河,以“政企合作”成功引导发挥企业优良抢险机械、丰富人力资源的优势和贡献社会责任担当积极参加抗洪抢险新模式。

笔者看到,在吴集镇杨梓坪水湖村河段现场,恒建公司党支部组织150余名应急抢险队队员,对出现险情的河段进行加固修复。公司调集6台挖机、推土机等重型机械、大功率发电机、照明设备、2万多个沙袋,万余平方彩布条用于抢险。经过近10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共挖填沙土6000多方,100余米的河堤得到修复加固,顺利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在一个个出现险情的地方,恒建、晟成、启辉公司和湖南机油泵等民营企业临危受命,不负重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衡东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新塘镇潭泊村村民陈启良家经受洪水侵袭,房屋出现开裂,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罗柯带领两位民警赶往救援现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陈启良一家三口脱离险境。

强降雨期间,“不念小孝尽大孝”和“先国后家”的优秀乡镇干部陈佳东和谭钧枥,坚守工作岗位,带领镇村党员群众奋战在抢险一线。

勇救落水奶奶的党员刘益平,冒着生命危险潜水拉闸的预备党员刘青山,退休不退志坚守抗洪一线的乡镇干部侯铁岗,为灾民免费提供住房的潘运咀,开私家车转移群众财产的周中华……

在抗洪大堤上,衡东县对防汛救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基层党组织集中授旗,一些党组织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党徽闪耀、党旗猎猎,红色成为风雨中最为亮丽温暖的色调。据不完全统计,衡东县全体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开展防汛抗灾,紧急转移安置群众26162人。

面对无情洪灾,78万衡东人民,人人参与,个个“衡东群众”,没有一个旁观者,无论是党员干部、普通群众、部队战士、志愿者,还是平凡的爸爸、妈妈、儿子、女儿们,都在谱写一个个让人暖心的大爱故事。

霞流镇洣水河村21组村民聂长华、聂长徕、陈长春、何石堂四位年逾60的老渔民,顾不上转移自家物资,将渔船当成冲锋舟,勇当“生命船手”,配合镇村干部在第一时间成功转移数千名被困群众。

霞流镇杨梓坪村周文俊通过微信自发组织“义务送餐队”,为受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

新塘镇石杨村部分居民家中出现山体滑坡、房屋被水浸泡等险情,石杨村村民曹小珍得知情况后,立即把附近20多个村民接到自己家中避险,免费提供食宿……

一个个鲜活的感人事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内涵,彰显了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的本色,体现人性真善美的本质,构筑了衡东防洪抗灾的“生命堤坝”。

7月12日晚上7时,在衡东县新塘镇石杨村8组曹小珍的家中,她将刚刚做好的七八道衡东土菜端上桌,在家中堂屋中央摆了两桌。

这样的饭菜在平时很平常,但在还处于被洪水浸泡中的石杨村,实在难得。

曹小珍的家处于地势高处,在此次洪灾中幸免于难。洪水来临之前,她跑到组上的邻居家挨家挨户帮忙搬运东西。在邻居们的家被洪水吞噬后,她又将自己的家变成了一个临时安置点,买来大米、鲜肉、草鱼,给邻居们张罗一日三餐,晚上邻居们也住在她家。

曹小珍是“衡东群众”志愿者中的一员。据统计,这次洪灾,衡东县共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64834人。除投亲靠友的人员外,对暂无亲友可投靠的人员,将其妥善安置在招待所、宾馆和村委会暂住。县财政紧急调拨资金510万元,购置发放足量的救灾毛巾毯以及食品、饮用水等物资,切实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开展生产自救,重建美好家园

7月11日上午,笔者来到位于洣水流域中游的新塘镇龙头村、潭泊村的县供销生态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笔者看见,整个基地全部淹没在洪水中。靠近基地南面地势较高的柑橘园,6台抽水机正在轰隆隆地排水,有的柑橘已露出几片绿叶,在微风中摇曳,格外抢眼。

衡东县供销社理事会主任文洪斌说,这个扶贫基地拥有供销园林、果园、生态种养面积达1600亩。全部被淹没,直接经济损失达2300多万元。”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当天上午,县供销社从县城组织6台抽水机,给靠近马路边地势较高的100多亩柑橘园排水。堤内损失堤外补。“7月10日晚上,县供销社第一时间向省市供销主管部门汇报灾情,请求种养农业专家次日到潭泊龙头基地现场技术指导。”衡东县供销社负责人说,他们将想尽一切办法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洪灾过后,衡东县把灾后重建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迅速调度,压实责任。7月16日,县委、县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对全县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要求各县级领导带头深入联点乡镇,督导调度灾后恢复工作。

针对这次洪灾造成的漫堤溃堤缺口,衡东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省、衡阳市防指的工作要求,在水位下降后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进行施工抢修。抢修工程实行“一个施工现场、一个领导班子、一个技术小组”,在临水面缺口处用袋装粘土进行围堰,再对缺口处进行粘性土填筑和分层碾压,压实度合格后对围堰进行拆除。此次抢修共动用机械设备上百台套,1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300多名武警官兵和几千名干部群众连夜冒雨施工,4处河堤缺口在7月20日前完成修复加固,霞流镇洣水村26组缺口面积太大,该县克难攻坚,按期保质完成缺口修复。

同时,该县各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职责要求,加强对受灾地区的技术服务和指导,迅速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抢修基础设施。县交通部门按照先通后畅的原则,出动各种机械设备300多台,重点抢修断通路段和断通桥梁。目前,全县所有国省干线和主要县乡公路全部恢复通行。水利部门对受损的364处设施逐一制订修复方案,按轻重缓急列出修复时间表,确保工程质量,提升防灾抗灾能力。住建部门组织人员对城区市政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的沥青路面和人行道,将损坏的井盖全部更换到位,消除了安全隐患。电力部门抓紧抢修损毁电力设施,全县所有10千伏线路全部恢复送电。

推进房屋重建。该县根据各乡镇上报的房屋损毁情况,民政、住建、保险公司等部门迅速组织入户核查,对唯一住房倒塌无房可住的农户,建立台账,纳入重建对象;对符合条件的65户“四类重点对象”,全部列入今年农村危房改造计划,确保受灾群众住房保障。

抓实农业补损。该县农业部门及时下发《灾后救灾减损技术措施》《洪灾后渔业生产自救措施》等资料,帮助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并在第一时间将16万公斤救灾种子紧急运送到各乡镇,积极引导群众补种或改种;各乡镇组织抢收突击队,抢抓时间节点,开展灾后早稻抢收工作,最大程度减少了农业损失。

大灾不惧,大难不屈。衡东县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谱写着防汛救灾战役中一首首动人之歌。在三湘大地防汛抗洪一线向人民交出了一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合格答卷。

(本版图片由衡东县委宣传部提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