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最经典的诗词题西林壁(34才成霖雨便归山)

苏东坡最经典的诗词题西林壁(34才成霖雨便归山)(1)

#头号周刊##你被哪一句诗惊艳过#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北宋时期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对这个在历史上具有巨大争议的人物,我见识拙笨,不能对其变法成败得失评头论足,今天只说他创作其本人留世名篇《泊船瓜洲》的一点见识。

“男儿少壮不努力,挟此穷老将安归?”年少之时的王安石便用此诗句表露心迹,可见成人后将是一个非同凡响的人物。

王安石波澜壮阔的一生,如果比作是华夏中世纪的一部戏剧,他的性格决定了这部戏的悲与喜。

苏东坡最经典的诗词题西林壁(34才成霖雨便归山)(2)

王安石的性格果敢、坚毅,不轻易屈服改变,也成就了他的“执拗"。面对改革变法中的困难他从不轻言放弃。然而变法是一部连续剧,坚持原则,没有丝毫变通,再信任的君臣关系,也会生出嫌隙。

从熙宁六年(1074年)宋神宗处置司马光上书,郑侠献《流民图》的事情看,王安石已经感觉到宋神宗对他已经不再信任有加。圣明天子都下罪己诏向天下百姓认错了,他如果选择继续留在朝堂上,那是不识抬举,自取其辱了。

七年前,王安石踌躇满志,离开江宁北上,准备大刀阔斧,君臣同心,为大宋改革积弊,光复兴盛。可如今要黯然而别,重回江宁,数年弹指一挥间,人生又将回到原点。“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此时的心境该是多么的无奈与糟糕啊。

苏东坡最经典的诗词题西林壁(34才成霖雨便归山)(3)

终于可以暂时放下了,虽然内心多有不甘,七年来为应付朝政纷争而身心疲惫的王安石要回乡了。时年五十四岁的王安石,一人乘舟,舟行瓜洲地界,此时放眼望去,白天长江两岸春意盎然,水清景明,夜晚一轮皓月当空,此时此景,激发了王安石的诗兴,挥笔写下千古名诗篇《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诗一改王安石以往多表达政治意愿内容的呆板。此诗格调清新,意境幽远,尤其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更是千古绝唱。

言为心声,王安石真的是像当代课本中写的那样,是王安石二次拜相北上所作,意为突出他的思乡之情吗?

我个人觉得,教科书上把此诗创作时间定为熙宁八年(1075年)的2月,有些牵强。只是为突出王安石二次拜相再次北上施展抱负的高尚情操罢了。再说农历二月的长江两岸会一碧千里吗?

苏东坡最经典的诗词题西林壁(34才成霖雨便归山)(4)

再说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刚刚罢相回家不到一年,又复出去完成自己还未完成的变法之事,有多少事情要准备,那颗激动的心还会因为刚离开家乡,望见明月又思念着何时再回家乡吗?是不是我们太低估了王安石的优秀呢?

这首诗我妄自猜测:更合理的应该是创作于熙宁七年5月,是他罢相回家乡时所作。只有暂时失意,落魄回家舔血疗伤的人,才会有此心境,才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才会在最孤寂的时候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慷慨之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