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百战百胜故事(曾国青铜大展)

成语,众人皆说,

成之于语,故为成语。

成语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寥寥数字背后,

承载着久远的故事或典故。

你知道有哪些和青铜器有关的成语?

你知道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吗?

海战博物馆正在展出的

《挖出来的“汉东大国”——曾国青铜器精品展》

在线为你带来“曾国青铜大展 · 成语篇”,

与你一起赏国宝青铜器,

学青铜成语典故,

走进青铜成语故事!

兵器,是战争中攻、战、退、守的必备工具,是决定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青铜兵器可谓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金属兵器,它的出现让兵器杀伤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戈、戟、矛、戍、剑、刀、镞等等,青铜的兵器多之又多。在《挖出来的“汉东大国”——曾国青铜器精品展》中,就展出了数件曾侯乙墓出土的铜矛。

今天我们来聊聊青铜兵器矛与盾的成语故事,了解“自相矛盾”背后的故事。

成语百战百胜故事(曾国青铜大展)(1)

曾侯乙墓出土的铜矛

这组铜矛,尖锋,双面刃,锋与刃略弧渐宽,刃叶略束,前窄后宽,叶末弧收,中脊起棱,菱形骹中空,圆形呈骹口。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矛”的成语故事吧!带你一分钟了解“自相矛盾”!

成语百战百胜故事(曾国青铜大展)(2)

成语释义:

矛是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保护自己的盾牌。“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成语出处: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成语故事:

楚国有个人一直靠卖武器为生,有一天,他去集市上卖矛与盾。这个楚人先是夸奖他的盾:“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牌,任何物体都不能把它刺破。”接着又夸奖他的矛:“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矛,任何物体它都可以刺破。”

这时候有个人问他:“那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又会是怎么样的呢?”卖武器的人回答不出来了。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什么都能刺破的盾,也没有什么都能刺破的矛。

成语拓展:

矛是用于冲刺的兵器,由矛头和矛柄组成,从商朝到战国时期,一直沿用青铜铸造的矛头。矛头形制有一定变化,由商朝的阔叶铜矛发展成为战国时的窄叶铜矛。

盾则是古代将士作战时用以掩饰身体,抵御敌人进攻时的一种防护性兵器,手持的盾一般不超过三尺长,形状有长方形、梯形、圆形、燕尾形。

关于“矛”和“盾”的成语故事就说到这里,下一期我们再来谈谈青铜武器的故事。敬请期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