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社火的起源(关中腹地的社火)

关中社火的起源(关中腹地的社火)(1)

“社火”,为祭祀、祝福之意。“社火”是村与村,社与社为祭祀、悦人社交,是春节期间,民间自发的群众活动。“社”,古代指土地神。“人非社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一一敬也,故封土立社”(《白虎通义·社稷》)。汉代郑玄作注:“后土,社也”,古人为祭祀土地神,以方圆六里为“社”,古人以社为单位,“击器而歌,围火而舞”,因火能驱难辟邪,故称为“社火”。

关中社火的起源(关中腹地的社火)(2)

社火在关中是芯子、高跷、竹马、旱船、舞狮、龙灯等民间艺术表演的通称。社火是靠扮演、造型、技巧取胜的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每年春节各乡村群众,自发组织,抬芯子、跑旱船、逗竹马、踩高跷、舞狮子,走村串户,十分热闹,这种喜庆活动,关中人称“耍社火”。社火的种类分为:地社火、背社火、抬社火、高芯社火、高跷社火、血社火、山社火、丑社火、狮子舞、扭秧歌等。

关中社火的起源(关中腹地的社火)(3)

关中腹地社火的表演时间,一般在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五期间,偶尔也延至二月二“龙抬头”那一天。社火也有非正月期间举办的,由“庙会”等“古会”所在地乡村,在集会期间操办,以增加地方喜庆色彩。

社火的脸谱,具有原始图腾的风格,其源头可追溯到商代,当时作为一种驱魔辟邪的仪式。随着历史演进,文化演绎,之后大部分社火的脸谱,来自于民间故事和戏剧人物。民间社会普遍认为,社火的脸谱拥有神力和正义感,具有“镇宅、辟邪、驱疫、护生、纳福、求祥”的功效,体现人们渴望幸福祥和的心愿。关中腹地的社火,由彩旗打头,锣鼓开道,高跷、竹马、芯子、狮子、龙灯、腰鼓、旱船、蚌舞、彩车等依次行进。

关中社火的起源(关中腹地的社火)(4)

形式多样的社火,令人慨叹关中民间传统艺术妙绝动人的情景,但“血社火”(也称恶社火)令人惊心动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地的“血社火”,逼真地反映了明末之乱和晚晴的“同治回乱”期间,当地民众遭遇乱军暴民屠杀的凄惨生活场景:头被刀砍、血流满面、胸口插刀的遇难百姓,依次罗列而过,观之令人胆颤心惊!兴平市汤坊镇许家村的“血社火”组织者,曾对我讲:“惨烈场面的再现,目的在于教育后世居安思危,珍惜太平生活!”

关中社火的起源(关中腹地的社火)(5)

关中腹地多数的社火情景美好,予人以美的艺术感受,有的社火表演还有美丽动人的故事情节。我小时候,随大姑母和大姑父看过他们乡的社火表演,其中《牛斗虎》这一社火艺术很独特,至今印象深刻。请看下一章《牛虎斗》……

关中社火的起源(关中腹地的社火)(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