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宝玉的特点及故事(红楼梦从西昆体)

红楼梦贾宝玉的特点及故事(红楼梦从西昆体)(1)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对人物描写自然是出神入化。贾宝玉作为小说中当之无愧的主角,经由曹雪芹呕心沥血几十年塑造,他的性格特征也是从言行举止中处处皆有体现。

文风更是对剖析人物形象极有话语权,红楼梦的时代背景下盛行各式文体,其中西昆体与长吉体尤甚,他们贯穿的是整个小说背景,从“西昆体”到“长吉体”的变化更是贯穿了贾宝玉的一生,此文谨依据小说前后贾宝玉的文风变化,分析故事的发展对他的心理带来的影响。

一、西昆体、长吉体的具体概念

1、西昆体的文风以及时代背景

西昆体是北宋初年极其具有代表性的诗体,由《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士族阶层所追捧、提倡的诗体,西昆体最大的特点的便是它注重艺术形式大于艺术内容本身,他们大多过分地追求辞藻的华丽程度,受李商隐的影响,他们不满足于晚唐诗的悲切,重视对仗的工整性,主张词章艳丽,用典精巧。

由于西昆体的追捧者大多数是有身份地位的人,他们家境优渥体会不到人世疾苦,所以他们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以及现实色彩,千篇一律,思想内容太过匮乏,大多是吟诵之作,诗歌题材也局限在怀古咏史、伤春悲秋、流连光景一类的完全不接触现实生活的内容,这也是后来西昆体没落的根本原因之一。

2、长吉体诗歌风格以及时代背景

长吉体的名字来源于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内有“李长吉体”一词,长吉体由此得名,“长吉体”最大的特点以及与西昆体最鲜明的不同之处就是它强调诗文本身的意境,注重文字所表达出的深层含义,立足于诗人本身,对主体内容进行最深刻的发掘,更是主张用“冷”,“腥”,“泣”,“血”等浓烈的词汇来强调出诗文中伤感的意境。

红楼梦贾宝玉的特点及故事(红楼梦从西昆体)(2)

由于李贺从小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以及李杜等诗歌的影响,同时他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构成了他独特的诗歌魅力,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这也一度被后世所推崇。

长吉体另一大特点就是大多地写古体诗及乐府,而对一些近体诗,反而写的没那么多。甚至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与李贺所有咏古诗一样,他题旨多在"笔墨蹊径"之外,他写古人古事,大多用以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或借以表达自己郁闷的情怀和隐微的意绪。

由于李贺本人一生的悲惨遭遇,导致他的诗风多是悲叹苦痛、衰老,是以,“长吉体”被定义为尊重真情实感、注重文字内涵的同时,也常常被后世世人借以抒发心中苦痛所用。

而长吉体的这一特点,无疑与贾宝玉后阶段的人生经历不谋而合,家道中落、黛玉香消玉殒、无奈之下与宝钗结亲......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他情感的转折与过渡,作者将贾宝玉的改变由诗风的转变来描述,不得不说文笔之细腻。

二、贾宝玉的身世背景与西昆体之间的联系

红楼梦临近清朝的动荡时期,处于一个表面光鲜亮丽实则内里亏空,官场腐朽,世家大族维持着他们引以为傲的尊荣,实则只是一座空壳的这样的一个尴尬的境地,曹雪芹笔下红楼梦所处的社会是灰暗的,只是当时,贾府的大观园对宝玉这样一个世家子弟来说无疑是一座温室,同时给予了他人生初阶段的感悟与思考。

红楼梦贾宝玉的特点及故事(红楼梦从西昆体)(3)

贾宝玉作为荣王府的嫡孙,受尽万千宠爱长大,与大观园里的诸多娇小姐们朝夕相处,他本身的家庭便是典型的王子皇孙,理所当然的从小接受的就是当时的王公贵族们追捧的西昆体。

从小的教育让他潜意识地、习惯性地频繁地使用西昆体,同时大观园里的姐姐妹妹们都是用的西昆体,宝玉本身也是“不学无术”的人,整日只想着在闺帷里厮混,并不有心钻研诗词,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致使宝玉早年的风格都是西昆体的形式流出。

无论是前几回里四首即兴诗——《春夜即事云》、《夏夜即事云》、《秋夜即事云》、《冬夜即事云》,还是后来元妃回来时宝玉做的《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怡红快绿》,都是典型的西昆体的风格。

其中,《春夜即事云》中有云:

春夜即事云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自是小嬛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红楼梦贾宝玉的特点及故事(红楼梦从西昆体)(4)

这首词站在宝玉的视角,描写了他眼中的大观园里的女儿们的日常,“霞绡云幄”、“枕上轻寒”、“点点花愁”、“拥衾不耐”等词,带着一如往常的娇气的华丽,思想内容却无比地空洞,仅仅是叙述了春日之景,毫无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些为作新词强说愁的意味。

也正是宝玉前期的这些内容匮乏,严重脱离社会现实,并且毫无真情实感的诗,他在贾政眼中就是一个只知道在浓词艳赋与脂粉上下功夫的纨绔子弟。

三、贾宝玉的经历与转变为长吉体的契机

作为小说里当之无愧的主角,贾宝玉无疑是曹雪芹几十年呕心沥血塑造的人物,而贾宝玉在封建社会里格格不入的形象一来本来就是是曹雪芹想要表达的故事中很关键的线索,俗称全文的“引子”,二来贾宝玉的人物性格从出场时也早早地埋下伏笔,待到结局时才让人恍然大悟,正是他的人物性格造就的书中每一个情节转折,最终导致了这样的结局。

回想红楼梦,全书中最能够影响贾宝玉的就是一个“情”字,他的改变也始于情,此处有一个典型事例就是“宝玉悟禅机”

红楼梦贾宝玉的特点及故事(红楼梦从西昆体)(5)

史湘云说林黛玉长相如同戏子,得罪了林黛玉,林黛玉又看见宝玉给湘云使眼色,林黛玉连带着也不愿意搭理他,湘云觉得自己在这里看着别人的脸色做事,于是宝玉夹在两个人中间左右不是地受气,想想自己明明是好心做事,到头来两边都解释不通,一时间有些泄气。

想起自己之前对林妹妹的维护,对湘云的迁就,宝玉越想越觉得委屈了,继而作出偈语: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可写完又怕别人不懂得他诗里的意思,又添了一个《寄生草》: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拙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回头试想真无趣。

从偈语中能够初步感觉到宝玉的诗中已经添了一些自己郁闷至极的真情实感来,但这也仅仅是一个契机,宝玉只是初步地对自己一直信仰的“情”产生了怀疑,并非大彻大悟,这一点可以从他生怕别人看不懂,于是紧接着写了一个《寄生草》来解释就可以体现。脂砚斋评语说:自悟则自了,又何用人亦解哉?此正是犹未正觉大悟也。

第三十八回时,“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贾宝玉所作的《螃蟹咏》就已经初见长吉体的风范:

红楼梦贾宝玉的特点及故事(红楼梦从西昆体)(6)

螃蟹咏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脐间积冷谗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贾宝玉借螃蟹咏物,直抒胸臆,“兴欲狂”、“横行”、“谗忘忌”等词虽然不想往常一般用词华美夸张,但却达到一种酣畅淋漓的诗境,至此,贾宝玉基本摆脱了之前“西昆体”的束缚,不再有意注重辞藻、对仗与用典,而是随心而作,少了些刻意,多了些真性情,这也是贾宝玉文峰重大转折的一个契机,同时这也暗示着贾宝玉的文峰已经逐渐向长吉体发展起来,暗示故事已经开始走向转折。

四、结语

纵观红楼梦整个故事就是一场大型悲剧,作者曹雪芹在小说的最初,初步描绘出各人的形象时,红楼梦的结局就已经昭然若揭,在当权者说一不二的封建社会里,宝玉这样的懂得怜爱女子,甚至有着“女尊男卑”这样疯狂思想的王孙,自然是会被世人当做“异类”,而他天性多愁善感、胆小怕事的脾气也注定了他微不足道的、对这世道的反抗最终会以失败告终。

曹雪芹用宝玉来影射自身遭遇,借古讽今,暗示雍正初年的清代,社会的灰暗,官场的腐朽,以及人们思想的刻板,都通过《红楼梦》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时故事中也描述了他人生经历的重大转折,他借宝玉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心中对女子冰清玉洁的赞美,对社会灰暗以及官场腐朽的深恶痛绝,以及自己人微言轻,处于乱世中沉浮却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奈之情。

参考文献:

《红楼研究》 俞平伯

《贾宝玉“畸人”研究》 高小慧 李扬洁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2019第五期

《红楼梦人物心理分析与情感世界》 岳晓东 第一章 贾宝玉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