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细思极恐50个细节(甄嬛传有哪些剧情或史实上的不足或硬伤)

甄嬛传细思极恐50个细节(甄嬛传有哪些剧情或史实上的不足或硬伤)(1)

一、服饰

1、选秀时:清朝规定,参加选秀的秀女必需穿蓝布衣服,扎大辫子,甄嬛传中选秀时候的穿衣打扮,第一不符合选秀规定,第二那都是出嫁后妇女的装束

2、入宫后:经常可以见到宫妃头戴大拉翅,就是头上跟一块小黑板一样的东西,其实那是慈禧太后发明的,在清初和清中期根本没有。清朝中早期,妇女一般梳两把头或一字头,基本上都是用真发梳成,所以无法承受太多的首饰,像华妃那样满头珠翠是不可能的。

3、钿子:清代妇女可戴钿子,这个不分品级大小都能戴,像甄嬛那样歪着带的是贝雷帽,不是钿子的正确戴法。

4、服装:甄嬛传中的服装,基本上都是外头一件大氅,里面就直接穿裤子,这样在清朝是无法穿着出门的,必需要穿衬裙,否则就跟现代的穿内衣,外头随便披一件透明衬衫就上街的效果是一样的

5、宫女:清代规定,宫女服装只有两种颜色,除万寿月可以穿红色,其他时候春夏是绿色,淡绿,深绿,墨绿可以随意,秋冬穿紫褐色,梳辫子不戴旗头,不穿花盆底,不准涂脂抹粉

6、头饰:清代规定,夏天戴玉首饰,秋冬戴金首饰,不可以混带。

7、吉服:清代妃子服装有严格的规定,不同品级,衣服的颜色,上面的花纹都是不同的。甄嬛传上面不但服装乱穿,而且服装形制也是错误的,拿吉服来说(就是甄嬛误穿纯元故衣那一件,以及后面封妃的服装),吉服必需是马蹄袖,一般为深蓝色,下摆有水波纹,甄嬛传中吉服一律为广袖,这也是错误的。

8、清代男性服装,下装四开口的为皇亲宗室,但是甄嬛传中太监们也均穿着四开口服装

甄嬛传细思极恐50个细节(甄嬛传有哪些剧情或史实上的不足或硬伤)(2)

二、礼仪

1、清宫三年选秀一次,除了给皇帝选妃外,也是为了给其他皇室贵胄选福晋、侧福晋等,八旗女子从十一岁到二十岁,必需参加选秀,未经选秀,不得自行聘嫁,因此开头雍正说选秀只此一次,是不符合当时礼仪的。若雍正朝只选秀一次,那么所有八旗子弟与在旗女子,均无法婚嫁。

2、宫廷中也尊崇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不存在得宠便能为所欲为一说

3、皇后为后宫之主,即使下一任皇帝并非其亲生,她也是最尊贵的母后皇太后,所以皇后给嫔妃下堕胎药、绝育药的设定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4、清朝后妃是无法抚养自己的孩子的,若皇后在,一律由皇后教养,皇子们也不能随意探看亲母,一般只有宴会、大典时方可见面,或等到皇子年过50,方能探看。雍正朝,那拉皇后身体不好,后病逝,所以乾隆由耿妃抚养,耿妃亲子和亲王由熹妃抚养

5、外男外女不得入内廷,甄嬛母前来探视甄嬛时,不但甄玉娆可以跟随入宫,就连外头的男性轿夫也能直达宫门也是错误的

甄嬛传细思极恐50个细节(甄嬛传有哪些剧情或史实上的不足或硬伤)(3)

三、常识

1、麝香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但并不会让人不孕,因此皇后赐祺嫔红麝香珠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2、清廷有封号的妃子地位没有无封号的妃子地位高,甄嬛传完全反过来了。这是因为,若进宫的时候品级在妃位以下,为防止混淆,特赐封号以区别,但贵妃以上,人少,用姓氏 品级,不会造成混淆,因此,无封号的贵妃,是进宫则为贵妃,身份贵重,而有封号的贵妃,都是从低等级一级级爬上来的

3、后妃入宫,不得带其他人,所以无论甄嬛还是眉庄,都不可能把自己家的丫鬟带进宫

4、清朝规定,宫女打人不打脸,无论主子多么生气,都不得体罚下人,特别是打脸,唯一有资格打脸的,只有皇后,就连慈禧太后要掌珍妃的嘴,也是请了隆虑皇后来执行

5、皇太后宫女12人,皇后10人,皇贵妃、贵妃8人,妃6人,嫔4人,贵人3人,常在、答应2人,甄嬛的宫女人数是逾制的

6、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并非“逆风”

7、妃子不可能当众唱歌做才艺表演

8、再隆重的场合,后妃与前朝臣子也不可能同席

9、皇后是小君,她的名字不可能出现在绿头牌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