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平及理想追求(孔子纲要)

一、孔子生平:实干家的一生低出身(1-15岁),鲁国人,父为宋国贵族后裔,早亡,母贫,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孔子生平及理想追求?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孔子生平及理想追求(孔子纲要)

孔子生平及理想追求

一、孔子生平:实干家的一生。

低出身(1-15岁),鲁国人,父为宋国贵族后裔,早亡,母贫。

学古礼(15-30岁),师法于老子,郯子、参访周王室各国

兴私学(30-50岁),孔门七十二贤,子路,颜回、子贡

执国政(51-54岁),中都宰(诛少正卯),夹谷之会(鲁向齐索三城),毁三都(打击三桓,被公伯寮告密失败)

游列国(54-68岁),卫——宋——陈——卫,不得已而为之。

整文献(68-73岁),删诗经,编春秋,写易传。

二、本体论——理想目标:礼崩乐坏,诸侯争霸,民不聊生,要恢复古礼,为民请命,救民于水火。(发愿度众生)古礼——善法。

三、方法论——实现目标的具体做法:

提高自身:学习古礼,恢复士族地位。

兴办私学:传道授业解惑,培养人才,培养政团,解决经济问题,培训丧葬礼仪。

执政治国:维护国君,恢复古礼,打击豪强(三桓)

整理文献:只有文化,文献才能流传后世。

孔子通过教育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职业: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

一,培养人才,二,提高声望,三,感化国君,四,教化社会

价值观——核心思想:

善,行善道,善有善果,止于至善,因为世间不善太多。-大学思想

正,走正道。无私无畏。正直之道,因世间邪妄太多。-论语思想

中,行中道。长久长存。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中庸思想

六、核心思想(方法论的落实):

学道:提升自己,从内心向善,提升自己的修养。提倡务实重行。

孝道:忠孝之道,把善实施于家庭,国家

仁道:仁者爱人,把善实施于朋友、师长、社会,同情心,同理心,利他心,德治,善治,教化为主,反对战争,反对法治酷刑。

礼道: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三纲五常。父父、臣臣、君君、子子。天地君亲师。维护国君,反对三桓犯上作乱。

学道、孝道、仁道、礼道都为人间善道、正道、中道。

论语各章主题

学而第一 (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为政第二 (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八佾第三 (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里仁第四 (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公冶长第五 (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雍也第六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述而第七 (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泰伯第八 (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子罕第九 (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乡党第十 (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

先进第十一 (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

颜渊第十二 (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子路第十三 (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宪问第十四 (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以及对古人的评价)

卫灵公第十五(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季氏第十六 (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

阳货第十七 (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微子第十八 (主要记录古代圣贤事迹、孔子众人周游列国中的言行及周游途中世人对于乱世的看法)

子张第十九 (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尧曰第二十 (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