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了吗(明朝是否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是在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才开始快速发展的。而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明朝统治时期。因为都在同一时期,所以很多学者都会对当时明朝经济很感兴趣,明朝到底有没有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明朝的商业是什么样的,商业对社会的发展又产生了什么影响?明朝是否就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已经完全落后于世界了,所以才影响到后来的清朝落后于世界呢?

首先从明朝初年说起。明太祖朱元璋推行的就是小国寡民的政策,毕竟他自己就是从小民起来的,所以就如道德经中所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想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才是朱元璋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因为朱元璋自己也是农民出身,他深知这样封闭式的农村体系,才能给明朝带来长久的稳定与安宁。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朱元璋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只是没想到在所指定政策的推动下,商业伴随农业生产的恢复也发展起来了。

明朝初年的政策是如何影响到商业的呢

首先人口迁移,因为元末常年战争,导致好多地方成了荒无人烟,许多荒地无人开垦。所以明朝初年进行人口迁移也是为了恢复生产,重新建立农村社会形态。

这种迁移带来的好处是换地得以开垦,粮食增收,这就增加了能够进入市场流通产品的数量。但是还有不好的影响就是脱离户籍的百姓增多。百姓其实都不愿意离开家乡的,在迁徙途中,有很多百姓就趁机逃跑了,跑了之后无处可去,就成黑户了。为了这黑户后来很多都成了小商小贩,做生意去了。

这样的人口移民导致利大于弊,不利于社会稳定。后来就放弃了这一方法,取而代之的就是第二项里甲制度。里甲制度是以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有点中国早期农村生产队的意思。将人口和田地直接挂钩统计入册,用来征收赋税徭役等。里甲制度在国家稳定时期,确实起到了发展人口,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但这个政策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一户人口越多,它的赋税就越大。这样就会出现老百姓偷税漏税的情况,少报点人数就少交点税。那些没有报上去的人就没有户籍,就又成了黑户。黑户也不能在本地种地了,那他们还得去经商,去做生意。但到后来随着赋税增加,种地越来越入不敷出,很多老百姓就干脆放弃种地,转而做小商小贩去了。

明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了吗(明朝是否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1)

明初的交通政策也是影响商业的重要手段。明朝初年就恢复了驿传制度。驿传制度起于西周,繁荣于隋唐,明清到达了顶峰。这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通信和交通制度。当时驿站多建在人口聚集的县城,即便没有建在人口聚集地,有驿站的地方也会自发形成一些小市镇等。还有就是修建运河,朱棣时期重修了隋唐时候的大运河。最初修建目的是为了运输税收收上来的粮草和管用物资,因为朱棣之后都城就建在了北京,当时交通不发达,南方收上来的粮草往北京运输,水运肯定最方便。加上水运并未限制只能官用,民用也可以,所以不管是驿站还是修运河,虽然最初目的不是为了促进商业发展,但后来确实对经济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明朝中后期政策对商业的影响

明朝前期商人的地位也一直还是比较低的,但到中后期的一系列政策,导致商人的地位慢慢提高了。第一个就是捐官。明朝中后期财政已经捉襟见肘了,所以当时为国家捐粮草就可以获得官位。但是需要花费巨大的钱财才能的到官位,这是普通老百姓无法承担的,在这时候那些特别富有的商人就愿意花钱来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了。

明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了吗(明朝是否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2)

在明朝之前,商人的子嗣是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的,但到明朝后期,撒谎那个人的子嗣不仅可以参加科举,而且还为商人子嗣专门出台了一项政策叫“异地占籍”,商人在全国各地做生意,再回户口所在地考试太麻烦,这个政策出了之后,他们就不用再回到原户籍地考试了,这就等于如今取消高考户籍所在地考试的政策啊。这大大方便了商人子嗣进入仕途的机会。商人做官之后,地位自然就提高了,商人地位的提高,对商业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其次是税收政策的变化,从之前的收粮草改为直接收白银,明朝万历年后,就全面开放对外的海上贸易了,对外贸易之后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上百万两。有了这些银子做基础,推行税收征印也就顺理成章了。以白银为货币的推行和发展,也促进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的繁荣。

明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了吗(明朝是否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3)

昙花一现的资本主义萌芽

而到了明朝的中后期,其实社会的生产形势和商人地位的提高已经和传统的封建农业体制有了一定的区别,经过前期的一系列运作,明朝后期的海贸和工商业都已经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驿站和水运的开发,市交通更为便利,交通的发展对商业影响那也是巨大的。商业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的交流都使明朝成为了一个和一些所谓历史学家说的不同的世界。在那个时代,中国的商船队和武力集团纵横海上,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人也需低头三分,传统的农耕社会早已经向包含海贸,针织,民生等轻工业生产,加农业的综合性社会体制转变,这是事实,明朝出现了以地域为纽带形成的商帮,如晋商、徽商。也开始出现如帐局等金融组织为经济活动融资,明朝的士大夫也并不是像后来的清朝一样,对西洋人先是充满了不屑后来又极度崇洋媚外,如徐光启等人都是可以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这和清朝的鸵鸟心理完全是两回事,而明朝末期江浙一带出现的大规模作坊极度符合马克思指出的:“多数劳动者在同时、同地(或者说在同一个工场),在同一个资本家指挥下为生产同种商品而进行劳动,在历史上和概念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出发点”。这确实已经是资本主义萌芽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明朝的工商业,手工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确实明朝的脚步比起世界慢了一拍,但差距并不是太大,此时的明朝和西方的交流存在着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但作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商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明朝根本的社会结构,明朝依然是一个由官僚,地主,贵族控制的国家,

说到这里,我们想说的是,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真实存在的,为了达到一些目地过大的吹捧或是过小的贬低都是没有意义的,有就是有,只是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罢了,到了后来正是因为有了满清的叛乱,这朵资本主义的小花被掐断,最终是戛然而止。但明朝的社会开放程度显然高于后来的满清,而所谓的清朝落后于世界是因为明朝的言论就纯属瞎掰了,明朝到清朝也有三百年时间,清朝又有三百年时间,恐怕说这些话的人,自己都能想到,清朝的落后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