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凯湖与农业融合发展(绿色富民惹人醉)

□朱章永 邓诗婕

初冬时节,行走于绿园田畴间,随处能感受到衡南县泉溪镇现代农业律动的脚步:蔬菜种植基地里,新鲜翠绿的绿色有机蔬菜瓜果长势正俏,农民忙着收获丰收的喜悦……

泉溪镇因泉得名,在这里“泉流汇溪”,因名泉溪。泉溪镇位于耒水下游东岸,与衡阳市珠晖区隔河相望,总面积53.53平方公里,是衡南县与市区接壤的四个卫星镇之一。全镇辖8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19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271人,其中城镇居民户口9169人,农业户口22102人。泉溪镇物产丰富,商贸发达,历史悠长,区位优势明显。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该镇从当地实际出发,大胆改革创新,找准突破方向,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寻求转型升级,着力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做靓绿色有机品牌,强化科技强农支撑,闯出了一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特色农业

——趟出瓜菜育苗产业新路子

“自从村里发展生态农业企业,我们也跟着受益,现在不要外出工作,在家门口就能赚一份不错的工资,还能就近照顾家里,真是太好了……”这是泉溪镇喇叭堰村村民黄祖莲的一番感言。

兴凯湖与农业融合发展(绿色富民惹人醉)(1)

黄祖莲口中所说的生态农业企业就是衡南县永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由本村在外经商的村民罗国芳一手创办,是一家集种植生产、科研开发,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公司坚持以生态型、特色型服务型、效益型的现代农业为战略地位,以石榴、樱桃、冬风冬桃、三红柚皇冠梨等果树为依托,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果树占地面积约900亩。

公司采取“公司 农户”的合作模式,目前,该村有60人在里面做事,极大解决了当地不少劳动力就业问题。黄祖莲就是其中之一,看到村里在公司的带领下到处都种上了果树,她准备今年冬天也种几亩水果。因为村里与永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和收购合同,她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我们村里自从发展生态农业后,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村民生活水平好了,村里也跟着变美了……”谈及村里发展,喇叭堰村村支书刘安生欣喜道。据他介绍,喇叭堰村是由喇叭堰、提升村、刘家坪三村合并而成,全村面积12.4平方公里,下辖39个小组,1087户,4286人;耕地面积4700亩,山地面积2万余亩,今年元月,喇叭堰村获评“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这几年,为助推村部农业经济发展,该村一方面积极争取县农业部门的帮扶资金,一方面自己想办法筹资,着力夯实村部农业发展基础。先后投入数万资金硬化11.5公里村主干道,硬化30公里组道,如今,全村水泥路硬化率达90%以上;将村部进行亮化美化,安装村主干道光伏发电路灯240盏,安装7个机站,安装组道太阳能路灯250盏……

兴凯湖与农业融合发展(绿色富民惹人醉)(2)

喇叭堰村设施环境得到优化,也为该村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滋生土壤。依托土地资源优势,该村两委班子积极作为,他们结合自身实际,成功引进了各种生态水果品种,1100亩无核冰糖橙,300亩香柚和蜜柚,油菜产业2000亩,全由村民自行管理、自由买卖。目前,产出水果基本都供给至衡阳市香江百货超市及市区各个水果店,极大增加了村民收入。

“以前种田没什么受益,一家人日子过得很艰难,现在好了,种植冰糖橙收入翻了几番,日子也是越过越好,能有现在这般光景,我也知足了……”这是喇叭堰村龙角塘组刘勇敢的一番感言。原先以种田为生的刘勇敢年收入仅1000元,他看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的好处后,自己也种植了3亩冰糖橙,一年下来有3万元左右收入,比原来增加几十倍,这让他一家高兴不已。

喇叭堰村利用本村丰富的非耕地资源,种植特色水果,发展集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水果经济产业链,打造特色水果种植王国,获得明显成效。

除引进品种多样的水果外,该村还引进了不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6年,成功引进衡南县永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600亩,主要种植突尼斯软籽石榴200亩,沃柑300亩,反季节桃子东丰冬桃150亩,皇冠梨100亩,樱桃110亩,酥脆枣80亩……

精准扶贫

——助力农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鱼鳞当瓦盖,鱼刺当栋梁,站在鱼背上,眺望北京城”这是泉溪自古流传的一段话,也正是泉溪历史养鱼的盛景体现。泉溪养鱼合作社长余治曾在中南海接受周恩来总理接见并颁奖。

时值今日,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水涨船高,为对接市区、满足人民越来越高的鱼质需求,衡南县康民合作社引进蚕豆养鱼的烹饪技术,养殖脆皖鱼,对传统泉溪“四大家鱼”养殖进行了养殖业升级提质。

“脆皖鱼是食草鱼中的优质品种,食用蚕豆为主,鱼肉比普通草鱼的蛋白质含量高一倍,口感更好,现在市场需求量很大。养鱼一年,收入比去年翻了一番,今年已实现脱贫。今后,我也非常有信心走上致富道路。”这是泉溪镇三圆村贫困户刘小红的一番肺腑之言。

兴凯湖与农业融合发展(绿色富民惹人醉)(3)

据悉,三圆村是一个地少人多的贫困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质量低,农民增收缓慢。如何才能扶实现脱贫致富目标?这是三圆村村支部书记殷弟富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康民合作社投资120万元积极学习引进脆皖鱼养殖项目,并按照公司 农户的模式运营。合作社严格实行“四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提供鱼苗,统一供应蚕豆苗食料、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回收商品,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使部分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同时,镇党委、政府主动对接,吸纳贫困户为帮扶对象,帮助其精心制定“合身”的养鱼计划,邀请专家上门提供养鱼系列服务等。

目前,三圆村现有养殖鱼塘50余亩,年产量30吨/亩,脆皖鱼的价格是普通草鱼的2-3倍,年总收入可达近30万元,现已解决当地20余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产业升级

——激发现代农业发展新活力

走进泉溪镇木蔸村葱蒜种植基地,只见一排排钢架拱棚整齐排列,棚内种植的葱、蒜等蔬菜长势喜人。

兴凯湖与农业融合发展(绿色富民惹人醉)(4)

据了解,木蔸葱蒜种植基地座落在衡南县泉溪镇木蔸村,以“合作社 农户”为开发模式,现有种植面积近3000亩。基地集葱蒜栽培、养殖、休闲观光为一体,是衡阳市重点标准化专业蔬菜基地。

“以前大家各种各的菜,各跑各的市场,菜质量上不去,还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我们这里发展标准化专业蔬菜基地,大家抱团发展,通过有机肥种植,生物防治管理,提高了葱蒜的品质和效益。这不,现在我们基地头茬的葱蒜刚卖完,每亩地收益很可观。”谈起发展蔬菜基地的好处,木蔸村葱蒜种植基地负责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悉,木蔸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条件优越,农民素有种植葱蒜的习惯。近年来,泉溪镇党委政府把大蒜生产做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产业,从品种改良和提高作务技术,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不断扩大种植规模,葱蒜产量和质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2017年,木蔸葱蒜种植基地葱播种面积近1800亩,年总产量达3600吨,年产值达5400万元;蒜播种面积近1000亩,年总产量3200吨,年产值达3000万元,葱蒜年销售量占全市城区本地葱蒜40%以上。

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小作坊”到“大产业”,泉溪镇眼下正沿着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开启了现代农业新征程。

清风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投资2.8亿元,把木蔸湖及周边打造成种养殖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并依托种养,促进休闲、度假及观光功能开发,项目建成后,将引领休闲餐饮、观光旅游新潮流。

衡阳市富星养殖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在喇叭堰村新建蛋鸡生产基地,采取公司 农户模式,日产鸡蛋1000余枚,全部销往该市各大超市。

以宝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喇叭农机农技种养殖合作社等为代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目前,已形成了木蔸2000亩葱蒜基地,高冲500亩油菜基地,石岭100亩的葡萄基地,喇叭150亩金丝楠木基地等,年产西瓜6000吨,时鲜蔬菜900吨,油菜籽1500吨,远销广东、海南等省市和全国各地。

“我们镇的现代生态农业能有今天蓬勃发展的势头,多亏了县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谈及农业产业发展,该镇党委书记谢凌起欣慰道。他表示,下一步,将利用临近市区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实“菜篮子”。一是抓好特色养殖,以刘家坪富星蛋鸡生产基地和老龙头特种水产养殖为龙头,培育好项目,以点带面,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对拉长产业链进行前期研究;二是抓好特色种植,结合该镇临近市区的优势,以清风农业示范园和恒久休闲农业项目为龙头,大力发展近郊休闲农业,以木蔸葱蒜种植、泉长油茶种植、刘家坪水果种植为龙头,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三是抓好近郊观光农业,以恒久湿地公园和清风农业为龙头,将该镇打造成市民周末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

农业兴,百业稳。现代农业的高效发展让泉溪镇焕发出别样光彩,让泉溪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也让农民开始重新审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积极加入到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潮中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