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故事震耳欲聋(中华成语故事草菅人命)

文意解读:

看待杀人,就像对待割野草一样。指统治者轻视人命,任意残害人命。

典故渊源:

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经典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震耳欲聋(中华成语故事草菅人命)(1)

秦始皇统一六国称霸天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事业,采纳了韩非的意见,依法治为主,崇尚刑罚,提倡以吏为师,严刑酷法成为当时的风尚。

秦始皇在世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让赵高做了皇子胡亥的老师。赵高奸诈刁钻,狠毒残忍。他教胡亥的都是些有关斩杀、割鼻、断筋甚至夷灭三族的酷刑及其手段,致使胡亥残酷暴虐成性。赵高原受过宫刑,犯过大罪,曾被蒙毅判处死刑。因为他善于钻营,竟从死刑下逃生。他怀抱私仇,千方百计煽动胡亥篡夺帝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故。赵高和胡亥、李斯经过一番密谋,毁掉了秦始皇赐给长子扶苏的遗诏,接着又赐令扶苏自杀。就这样,胡亥在赵高和丞相李斯的扶植下,承袭帝位,称二世皇帝,史称秦二世。

胡亥即位后,下令秦始皇后宫中没有子女的妃子都去陪葬。就这样,很多妃子都被活埋。秦二世担心大臣们不服,更害怕诸公子与他争夺皇位,于是去请教他的老师赵高。

赵高说:“只有用严刑峻法把先帝大臣和诸公子全部消灭,陛下才可以高枕无忧。”秦二世听了,便更改法律,将公子12人全部在咸阳杀死,公主10人也被分尸,秦始皇的亲信大臣蒙恬、蒙毅等也没能幸免,株连者不可胜数。从这之后,诛罚日益加剧,群臣人人自危,敢怒不敢言。

中华成语故事震耳欲聋(中华成语故事草菅人命)(2)

看着一批批秦国的旧臣被杀掉,人们连同情的眼泪都不敢流,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判株连之罪。

为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秦二世从全国征调民工70万人,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很多人都被活活累死了。更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是,为了不使墓内秘密泄露,秦始皇尸体一入墓,不等民工出来,秦二世就下令封闭墓门,把他们全部活埋在里面。

不仅如此,胡亥还把沉重的赋税压在人们的头上,使人们喘不过气来。右丞相冯去疾上奏说:“陛下,现如今税赋太重,恐怕会导致百姓造反啊!”可是,胡亥不但不听,反将他残酷杀害。

李斯曲意迎合胡亥,建议他对大臣的罪过要责之以重罚。胡亥听后哈哈大笑,遂做出“税民深者为名吏”、“杀人众者为忠臣”的法令。在这样的酷刑峻法之下,到处都有受刑之人,闹市上被斩的首级堆积如山。

没过多久,胡亥的暴政终于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草菅人命”这个成语是由汉初学者贾谊说的“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演化而来。

中华成语故事震耳欲聋(中华成语故事草菅人命)(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