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写疾病(一生受病痛折磨)

大家好,我是白申墨。今天我们来介绍“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

卢照邻写疾病(一生受病痛折磨)(1)

卢照邻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家世显赫,出身范阳卢氏,是东汉侍中卢植的十六世孙。

他自幼聪颖,少读诗书,十岁就跟着曹宪、王义方学习经文。曹、王两位老师俱有大才,也都是朝廷高官。卢照邻跟着这两位名师学习,学问精进,名声也随之响亮了起来,17岁时被邓王李元裕(李渊第17子)看重并被任为典签,甚受器重。李元裕曾经对别人说:“此吾之相如。”即是将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看待。

卢照邻写疾病(一生受病痛折磨)(2)

卢照邻

《新唐书》记载:“十岁从曹宪、王义方授《苍》《雅》。调邓王府典签,王爱重,谓人曰:此吾之相如。”邓王死后,卢照邻调任益州新都尉。卢照邻秩满去官后,游于蜀地,后寓居洛阳。后因七言歌行《长安古意》,使得他的诗名在初唐盛极一时,这也是他的代表作,这首诗文字优美,辞藻华丽,就象是一幅慢慢展开的长安画卷,引人入胜,气势磅礴。

卢照邻写疾病(一生受病痛折磨)(3)

卢照邻·长安古意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首诗让卢照邻声名鹊起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灾难,“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一句,被认为是讥讽当时不可一世的武三思,他因为是武则天的侄子,而被封为梁王,权倾一时,满朝文武几乎都在巴结他,于是就有小人进谗言,悲催的卢照邻被投进了大狱。家人竭力营救,也没有结果,好在时间不长卢照邻便被放了出来。

卢照邻写疾病(一生受病痛折磨)(4)

卢照邻诗作

可惜出狱后不久,卢照邻染上了风疾。于是,他离开了长安,隐居在离长安不远的太白山,求医问药,但病情不见好转。就连药王孙思邈对他的病都无可奈何,他病情愈加严重,不但一只手残废得不能动,而且两只脚也不能直伸,彻底地成为 一个废人了。

卢照邻写疾病(一生受病痛折磨)(5)

卢照邻

继而他又迁到了具茨山,购置田产,修建房屋,准备长期在此隐居,无奈病情是越来越重,折磨得他痛不欲生,于是,他为自己提前修建了坟墓,并躺进去感受死后的情景,归来后,写下绝笔《五悲文》,并与亲友诀别后,遂自投颖水而死。

卢照邻写疾病(一生受病痛折磨)(6)

卢照邻

在卢照邻的一生中,命运似乎总是在捉弄他,机缘总是同他擦肩而过,让他总是在主流外徘徊据,《新唐书》载:“照邻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在唐高宗时推崇吏治,他却在研究儒家学说;武则天时推行法治,他又在研究道家的清静无为;待到他声名远播,朝廷屡次选拔贤良之士时,他已经因病成为废人了。

卢照邻写疾病(一生受病痛折磨)(7)

初唐四杰


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其代表作《长安古意》,揭露了上层统治者骄奢淫逸的日常生活,也有嘲讽他们的权势荣华不可久恃的深意,诗笔纵横奔放,富丽而不浮艳。其诗以抒发仕途上怀才不遇、贫病交迫的悲愤为主,意境清迥,对推动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我是白申墨,我们下次再见。

相逢即是缘,评论、点赞、收藏、关注一波再走呗︿( ̄︶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