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之子以孝为先(为人子止于孝)

为人之子以孝为先(为人子止于孝)(1)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音频:00:0002:23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做子女的,要做到有孝心;做父亲的,要做到有慈爱。

赏析

这是曾子讲“父慈子孝”的一句话。

我们常常说要孝敬父母,实际上“孝”和“敬”不是一回事。“孝”,是子对父,而“敬”,则是臣对君。

“孝”如果只讲“顺从”,莫若“孝”而“用心”,因为父母不可能什么都是对的,一味地顺从,并非真正的孝道,反而会让父母犯下大错,倒过来看反而是一种不孝。“孝”,是就要发自内心,从“孝”的角度出发,最终落实到“心”上来,不盲从、讲孝心。

在强调为人子“孝”的同时,也提倡为人父“慈”。所谓“慈”,就是父母应该关爱、呵护自己的子女。

“慈”,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美德。为人父“慈”的提倡,也为执政者能够在治国时,能够像对待子女一样关爱、呵护臣民。

在老子看来,“慈”则是执政者对于百姓的慈爱。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六十七章》)”

除了“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曾子还提出了“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与国人交,止于信。”三点。

也就是说,“仁”“敬”“孝”“慈”“信”,构成了家国天下的基本稳定因素。“信”着眼于“修身”;“孝”“慈”着眼于“齐家”;“仁”“敬”着眼于“治国”“平天下”。

由诚信为本,到父慈子孝,再到君仁臣敬,系统构成了一套完备的儒家治理体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