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职场上要懂得拒绝(一味退缩的犬儒主义)

一、“推销自己”的故事

公司经理李姐,是个有故事的女性,她的晋升之路,被赋予了“传奇”的色彩。我刚来公司时,只知道李姐是董事长一手培养和提拔起来的,但并不知道李姐和董事长原来只是靠一面之缘就来到了公司。

据部门的老员工讲,当初李姐是一名培训机构的销售员,董事长和司机正在商城外面等一名合作伙伴,这时李姐就上前向董事长推销起了自己的课程。董事长闲来无事,也就和李姐聊了起来。

“您好,先生!一看您就是重教育的家长,这是我们培训学习的宣传页,我们主要是利用周末时间给家长辅导如何与孩子沟通,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情感……”

没等李姐说完,董事长就打断了她的话:“不好意思,我没有时间,谢谢你的介绍。”

但是,李姐并没有放弃的意思,她继续向董事长推销:“先生,我们这个课程只有15节课,只需8天就能上完。”

董事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李姐:“你这堂课总共费用多少钱?”

“3200元,先生。”李姐回答。

“你知道我耽误8天时间,会损失多少钱吗?可能是你这堂客费用的100倍。”董事长继续说道:“你一月工资多少钱?”

据说,当时董事长愣了一下,然后点了一下头,给了李姐一张名片。自此,李姐便一步步攀升,坐到了总经理的位置上。

讲完李姐的传奇故事,部门的老员工又说了一句:“小王啊,你们还年轻,人有时候就得懂得推销自己,尤其是现在竞争激励的职场。”

二、“毛遂自荐”与“伯乐推荐”

“推销自己”,似乎与我们听到的职场文化并不相符和配套。那些职场老员工,不是经常要告诫职场“小白”,要低调、要谦虚、要内敛吗?

职场中,“毛遂自荐”的人很少,都在等待着“伯乐”的发掘。一想到自己推荐自己,每个人的面子上好像就会觉得不光彩,认为只要不是领导主动点名,自己就不能自荐,更别谈推销。纵然领导点名,自己也要推辞再三,然后在看似极不情愿的情况下承接下工作,这样才显得自己有面子、有能力。

而李姐的“自我推销”,恰恰与职场主流的心理认知大相径庭。李姐的这种职场心理,其实包含着管理学中的两个经典思维:

为什么说职场上要懂得拒绝(一味退缩的犬儒主义)(1)

一是“亚历山大思维”,这种思维是一种成大事者的思维方式,不受陈规旧俗所束缚,敢于打破外在的世界认知,不在乎世人的评价和褒贬,一心一意专注于自己的事业。

二是“哥伦布思维”,这种思维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想了就要干”,持有这种思维的人会认为,成功往往就是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闯出来的。

“打工皇帝”唐骏,他的职场发展经历,起步阶段基本也就是在自己为自己造势,自己在给自己推销,后来终于找到了对的平台,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他的身上,同样也有“亚历山大思维”和“哥伦布思维”。

“推销”的对象,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就是“物品”,很少有人能够想到推销“自己”。职场的文化定性几乎可以给这种行为判定为“不自量力”,被周遭同事“诟病”,很少有人能够抗住这种外在压力。

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柯维博士曾讲过:成功的高效能人士,身上都有鲜明的个性,都来自自己塑造的人格力量。

言外之意,职场的成功人士,都懂得积极回应眼前的机遇,懂得主动“消费机会”,而不是“浪费机会”。

这种懂得“消费机会”就是职场高效能人士经常遵循的一个原则:“积极主动”原则。美国社会对这个原则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比尔·盖茨。

我们国内很多人都认为比尔·盖茨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他抓住了运气,有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其实,这种说法很容易不攻自破。比尔·盖茨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成功,拥有亿万财富,靠得就是“积极主动”的原则。

这个论断,已经在美国社会被大多数人认可和信服。美国学界代表人物柯维博士也明确提到过比尔·盖茨的创业历程,他说当初美国《大众电子》杂志将Altair电脑当作封面,并向外界公布这是历史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的时候,比尔·盖茨就立刻毛遂自荐,联合一家软件公司,为这台电脑编写语言程序。然而,当初具备这项专业编程技能的人在美国有成千上百万,但是没有一个人去做,而比尔·盖茨却去做了。更令他周边人惊讶的是,比尔·盖茨选择从哈佛退学,夜以继日地编写程序,这种勇气令比尔·盖茨的家人都甚为感动。

为什么说职场上要懂得拒绝(一味退缩的犬儒主义)(2)

后来,比尔·盖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如果当时我没有那样选择,从哈佛辍学,这时我恐怕是一个领着工资上班的普通人吧!”

三、要事第一

无论是李姐的传奇故事,还是比尔·盖茨的商业帝国,二者都体现出了一个原则:要事第一。

李姐为什么敢于当场向董事长“推销自己”,就是因为董事长说的那句话:“你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应该如何优化人生道路,以最快的时间完成目标。同是推销,至少可以做像我手下的这类销售员呀!”

“要事第一”原则的本质就是:把最重要的目标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时间,要在判断力和精力最佳的状态下做出突破。

我相信,如果李姐没有放弃她的另两份兼职,假若比尔·盖茨没能放弃他的学业,他们永远不会成为现在的自己。

美国每一年都会有优秀商人联谊会,在联谊会的晚宴上,有一位成功商人第一次见到商界传奇人物沃伦·巴菲特,当他问巴菲特,认为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时,巴菲特不假思索地给出了答案:“重点”。

为什么说职场上要懂得拒绝(一味退缩的犬儒主义)(3)

所谓:“重点”,不就是“要事第一”的原则么!所以,“要事第一”原则的本质就是:每天赢取自己的胜利!

管理学有个“RA”原则,“R”是resourcefulness的简称,代表“足智多谋”;“A”是initiative的简称,代表“采取主动”。

这个原则传递出的本质就是:凡事不能退宿,不能有恐惧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应对工作生活中的困难。

现在职场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零风险”现象!这种现象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我们有意识地逃避与他人相互依赖和合作!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你要独立!独立!在独立!可是,“独立”的背后是持续专注于“我和我的”!这种意识延伸出来的价值观,与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其实是不相融的。而这种不相融的意识投射在现实职场中,面对现实困难和矛盾,总会习惯性地抱怨和谴责自己周围的人和事,似乎在为自己的退缩找借口和理由。

为什么说职场上要懂得拒绝(一味退缩的犬儒主义)(4)

一味谴责和抱怨周围的人和事时,带来的结果就是:犬儒主义,以“无助感”左右着自己的生活。

职场中,“犬儒主义”的例子很多,典型的表现就是:向困难低头,认为自己是职场环境的“牺牲者”,屈服于得过且过的职场宿命论,习惯于听天由命,会不自然地选择停滞不前。例如,从职场人际关系来讲,“犬儒主义”的体现就是:不要对同事情感抱有过高的期望,这样你就不会对周围的人感到失望。

现代社会,压力陡增,节奏变快,很多人都陷入“忙碌的机器泥沼中拔不出脚来”,抓不住重点,将很多重要的事情都放在了工作之后,比如健康、家庭、品德等等,典型的“舍本逐末”。

工作中,都在倡导“早来,晚走,多出成绩,为公司付出一切”,这是职场中最现实的总结。然而,工作的天平失去了平衡,人生自然也就会失去平衡。

所以,职场人一定要学会自问:“我的人生定位在哪里?”思维方式不同,人的价值观、思想动机以及追求目标,也就会千差万别。

那为什么大多数的职场人都会失衡?根本原因就在于:职场矛盾和分歧下,我们习惯于通过竞争来解决,尽管很多时候我们会选择“折中”的办法, 但是这种方式是在大家彼此接受的程度上进行的一种相互妥协,其实现实中大家往往都会失望而返。

为什么说职场上要懂得拒绝(一味退缩的犬儒主义)(5)

美国社会有一个“四维理论”: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一个“四维体”,分别是身体、头脑、心灵和精神,社会中倡导的理念和理论上的原则,往往相差甚远。这就需要现实的天平砝码逐渐向理论这边靠拢,以求得到平衡。

退缩的犬儒主义,是在向现实妥协,人要勇于推销自己,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通过打通“要事第一”的综合统效渠道,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再平衡。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生的最后,还是坚定地将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归置在“自我实现”的层级之上,用自己的一生来为自己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背书,这种“自我超越”的精神,正是职场人需要持之以恒坚持和追求的目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