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对宋庆龄的评价(子嗣心结母爱情怀)

今年是宋庆龄诞辰130周年,当年的警卫战士撰文深情缅怀她的靓丽风采和博大胸怀。

宋庆龄是有子嗣心结的。她的唯一一次妊娠正值陈炯明叛乱期间,担惊受怕的心情和动荡不安的环境,导致不幸流产、并造成终生不能生育的严重后果。当时作为总统夫人、国母的她,是多么盼望能有自己的亲生子女啊!这终生的遗憾,给了她难以承受的沉重打击。而且,她只能将这遗憾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永远也不可能释怀。直到晚年,她还是收养了两个女儿,这样或许能给自己一点精神慰籍和生活依托。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这埋藏在心底的心结,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外化为一种伟大的母爱。解放前后,她心心念念、不遗余力所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为儿童和少年的救助、救济和教育事业奔波操劳。特别是新中国成立,担任国家领导职务后,除了国务活动外,她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这崇高而伟大的少年儿童事业上。

抗战时期,她牵头在香港组织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发出“救中国,必先救儿童”和“救救我们的战灾儿童”的大声疾呼!1939年至1940年2月,同盟在国际上募集资助战灾儿童款5789.47万港元。1942年至1945年间,募集资助儿童救济款项55万多美元和4700万多港元。

抗战胜利,她从重庆返回上海后,先后创办3所儿童福利站和几百个儿童识字班,继续全心全意地资助关心儿童福利和教育事业。

1951年9月,她用荣获“斯大林国际奖”的奖金10万卢布,在上海创建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1953年,她将自己出版《为新中国奋斗》一书所得收入全部捐赠给中国儿童福利基金会。

1953年6月1日,宋庆龄创建中国福利基金会少年宫,毛泽东主席为少年宫题写宫名。1960年,上海各区相继成立少年宫或少年之家,继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普遍成立。此后,国家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起来。

关爱少儿事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她在寓所小四合院的东厢房专门开设了一个儿童馆,在空间开阔的场地上专门竖起来两架秋千,用于接待孩子们。1979年3月1日,北京北海幼儿园的12名儿童和她一起活动所留下的照片,被刊登在《中国建设》杂志封面上,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即便是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仍然念念不忘关心少年儿童们的成长。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靠在病榻上,艰难地给即将召开的六一儿童节报告会写贺信。信中她满怀深情地跟孩子们说:“你们像小树苗一样,在肥沃的土地上扎根,在和煦的阳光下成长。我不能去参加这次大会,但我关怀热爱儿童和少年的心和你们一起跳动。”

是年6月1日,宋庆龄的最后一篇文章《愿小树苗健康成长》在《儿童时代》杂志发表时,已是她老人家逝世后的第4天,全国上下无不为此痛心疾首、感念不已!

民国时期对宋庆龄的评价(子嗣心结母爱情怀)(1)

1979年3月1日宋庆龄和儿童在一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