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每天目标达成(制定的目标总是虎头蛇尾)

如何确定每天目标达成(制定的目标总是虎头蛇尾)(1)

一、目标侵蚀是什么?

乐乐是我大学同学,喜欢制定各种目标,但每每不了了之。今年年初,她又给自己列了数十条目标。范围从存钱到升职,从减重多少到看几本书,甚有条理。

但前两天一检查,才发现很多目标似乎已经被忘了,坚持下来的几个也是虎头蛇尾。本来计划一年看三十本书,平均下来,一个月至少两本。但两个多月了,她也只看了一本而已。

之后,从每天看半小时,变成每周看一小时,到现在能翻开书就不错了。

乐乐不解,觉得是自己的执行力太差,其实,并不只是如此。之所以目标完成得虎头蛇尾,是因为目标被侵蚀了。

目标侵蚀最初是用于描述系统或组织的发展目标被渐渐降低的系统行为模式。在《如何系统思考》一书中,作者提出当目标与现状存在差异时,人们面对压力,受情绪性张力影响,会不由地降低目标,逐渐趋于现状。这一表现就称之为目标侵蚀。

换句话说,是指目标被逐渐降低,最后越来越差,像走上了下坡路的过程。

乐乐就是如此。目标被一个个降低,节节下滑。等到发现的时候,才知道与当初相差遥远。

如何确定每天目标达成(制定的目标总是虎头蛇尾)(2)

二、目标被侵蚀,哪个环节出了错?

目标被侵蚀,有很多原因。想清楚是哪个环节出了错,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更好地完成目标。

1.制定上,受同辈压力影响

很多人制定目标并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愿景出发,而是受同辈压力影响,跟风写下自己的目标。

何为同辈压力?意思是说与同辈中人互相比较产生的压力。无形中受他人影响,其实写下的目标也是如浮萍般飘渺无依的。

同事上个月发了一个朋友圈,说这个月要减重五斤。这两天在办公室问起,她说,别提了,还重了两斤。事实上,她并不胖,反而是骨感好看的那一种。

之所以定这么一个目标,是看到一位好友成功减重,自己不想落后,才制定这么一个目标。

很多情况都是如此,看到别人的成就,看到别人制定的满满的安排表,自己也突然争了气,稀里糊涂写下许多,却没有真正考虑过是否符合实际。到后面,目标被慢慢侵蚀也就可以理解了。

2.行动上,陷入拖延怪圈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拖延就像蒲公英。你把它拔掉,以为它不会再长出来了,但是实际上它的根埋藏得很深,很快又长出来了。

深思熟虑,制定了目标,但在行动的过程中,却一再陷入拖延怪圈,目标的完成度自然也就随着时间的消失而下降。

什么是拖延怪圈呢,《拖延心理学》一书这样描述了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因拖延而挣扎,产生下面这些想法:

  • “这次我想早点开始”
  • “我得马上开始”
  • “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
  • “还有时间”
  • “做不做呢”

如此下来,就是拖延怪圈。而在下次任务开始时,尽管深受其扰,还是轻易重复上面的过程,循环往复。

小敏今年有一个目标是通过写作变现,但每次还没开始想选题,她就开始拖延。虽想着早点开始,或者想马上开始,但忍不住想拿手机,或者觉得困了想睡一觉,一而再,再而三,两个多月过去了,她还没输出一篇文章。

拖延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给目标的完成设置重重阻碍。尤其是对于有截止期限的目标而言,到最后,效果只会大打折扣。

3.思维上,带宽变窄

带宽,是指心智的容量,包括认知能力与执行控制力。当心智容量变小,即带宽变窄时,我们的认知能力与执行控制力都会减弱。换句话说,带宽变窄,我们对于目标的控制力也就变得微乎其微。

《稀缺》一书的穆来纳森甚至认为,当人们长久的处于“窄带”模式,会进一步加剧稀缺状态,俘获注意力。

就像如果最近缺钱,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商品特价消息,而对其它的消息则容易忽略。当思维处于“窄带模式”,对于目标的关注也相当于管中窥豹,视野受限。

比如原本定下的目标是去若干个地方旅行,但当带宽变窄,注意力也被集中在数量的完成了,而对旅行的质量,甚至是背后的出发点视而不见,完成得草率。

如何确定每天目标达成(制定的目标总是虎头蛇尾)(3)

三、应对目标侵蚀,可以这样做

如同沙漠侵蚀绿洲,我们制定的目标一不小心也被侵蚀着。面对目标侵蚀,我们可以从制定目标、实施目标到管控全过程下手,最大程度地完成目标。

1.制定目标时,做好这三步

亦舒在《印度墨》一书中写过一段话:“我提着一个袋子,边走边拾。一路上拾起无数我不想要的东西。当我遇到我真正想要的东西之时,袋子已经装满了。”

正如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制定目标时的思索,并不会影响目标的完成,反而有助于清晰合理化目标,有质量地完成。

01.警惕情绪温差,跳出当时情境

情绪温差最早由经济学家乔治•洛温斯坦提出,意思是人在理性、冷静的“低温”态,体会不到在充满激情和欲望的“高温”状态有何表现。

换句话说,在制定目标时,我们需要跳出当时情境,从更多维度思考问题,以免陷入情绪温差。既要想到低温状态下,完成目标的可能性,也要考虑高温状态时,目标可能失控的局面。

这样一来,一方面,所制定的目标更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能为之后可能出现的“乱局”做好心理准备。

如好友君君经常在吃饱喝足后说自己要开始节食,但工作一忙,或疲惫状态时,就把自己这一想法抛至九霄云外了。在低温状态,很容易写下节食的目标,因为她不知道在饥饿下自己是何表现。

经过几次失败后,她总算学会了跳出当时情境,她发现在饥饿、疲惫状态也能做到的事,才更有可能坚持下去。

02.CPU三维度,重新定义目标

不同于计算机的CPU,这里所说的CPU是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分别是Certainty(确定度)、Plan(计划度)、Urgent(紧迫度),在制定目标时,我们可以通过给这三个层面打分,来判断目标的可行性。

  • Certainty(确定度):确定一定要做这件事吗?根据确定度在1-10之间,选定一个数字。
  • Plan(计划度):是否有清晰的计划?计划清晰度符合1-10哪一项?
  • Urgent(紧迫度):目标是否紧急,根据紧急程度打分。

举个例子:

小红三月份的目标是通过岗位的专业技术考试,那可实现的几率如何呢?小红按照这一方法,分别给自己打分。

  • Certainty(确定度):确定要做, 10分。
  • Plan(计划度):计划不清晰,3分。
  • Urgent(紧迫度):急于完成,10分。

分别写下其分值后,将三者相乘,得出分数为300。但满分为一千,目标可行性如何,用所得分值除以总分值(1000)。据研究,当结果高于百分之五十时,目标才能有序完成。

要想提高分值,小红可以从计划度着手,制定出一个更为清晰的计划,提高目标的可行度。

如果一个目标可行度低,且自己无法对这三项进行有效改善,可以暂缓一步,将该目标的制定顺延。如目标紧迫度低,即便靠着自制力勉强完成,效果也差强人意,被渐渐侵蚀。

03.WOOP法,将目标场景化

心理学家厄廷根教授在《WOOP思维心理学》一书中提出WOOP思维方式,也叫“心理对比”,能帮助人们将想法付诸于实践,更好地实现目标。

WOOP是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分别代表着W(愿望,Wish)、O(结果,Outcome)、O(障碍,Obstacle)、P(计划,Plan)

举个例子:

第一步,设定愿望,小宇想成为公司第一季度的优秀员工;

第二步,设想最好的结果是什么,如小宇不仅拿到了优秀员工称号,还获得了升职。

第三步,试想可能遇到哪些阻碍,如小宇的客户成交量低、方案搞砸等。

第四步,做出计划。如果客户成交量低,小宇可以每日写复盘日记,分析这整个过程,同时,拓展客户群,增加可能性。若方案搞砸,则集中精力修改方案,争取最优解。

经过WOOP这一思维方式后,相当于在脑海中,设想了从目标制定到目标完成的整个过程,也能更好地将目标场景化,以免目标被逐渐侵蚀。

如何确定每天目标达成(制定的目标总是虎头蛇尾)(4)

2.目标实施途中,动态监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不容易制定了可行性的目标,动态监测实施途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也就能避开目标被侵蚀,走上下坡路。在行动上,主要注意以下两点。

01.重视心理疲劳,恢复意志力

莎士比亚在《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说过这么一段话:有时候我们会变成引诱自己的恶魔,因为过于相信自己脆弱易变的定力,而陷于身败名裂的地步。

社会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萝卜实验。他们将处于饥饿状态的实验人员分为两组,两组都放置了热乎的曲奇饼干和一碗生萝卜。不同的是,第一组可以吃曲奇,但第二组只能吃萝卜。

之后,工作人员又安排他们解几何题。题目本身无解,只是看他们能坚持多久。结果,允许吃曲奇的那组,平均坚持了二十分钟,但只能吃萝卜的那组,坚持时间只有八分钟。

因为后者的意志力大部分都用于抵抗曲奇的诱惑力,在后续的解题中,就难以集中注意力。

这也间接说明意志力是有限的。当过度使用自己的意志力,勉强自己完成目标,难免像久不锻炼,一来就跑个全程马拉松,不仅肌肉会感到疲惫酸痛,也极有可能坚持不下去,虎头蛇尾。

如同一直在一个账户取钱,却不往里存钱,那么这个账户终有用完的一天。我们的意志力也有一个类似的账户,当疲劳之时,与其强行用意志力监督自己完成目标,不如休息一下,让意志力得到有效恢复。

同事小张常常在工作两个小时后,在公司的茶水间闭目养神十分钟。他说这样有助于他充电,回到精神满格状态。

除此之外,他还可以听音乐、冥想,或者出去走一走等等,这些都是个恢复意志力的好方法。

当意志力恢复后,才能动用它们继续为执行目标保驾护航

02.预设底线,绝对达成

如果允许自己对目标完成度与完成质量一再忍让,目标被侵蚀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而预设底线,拥有绝对达成思维才能高质量辅助目标的有效完成。

侦探小说家钱德勒曾说起自己的写作方法,每天至少保证四个小时的写作时间。这是他的底线, 即便他不一定非得写,他可以望着窗外,或在地上打滚,但不可以看书,或做其他事情。

这也叫别无选择策略。先让自己别无选择,就能集中注意力于对应目标的完成上,而不是盲目拖延,或顾此失彼,最后不了了之。

除此之外,在《达成》一书中,作者还提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为预材管理。意思是为保证目标的绝对达成,准备双倍的预材。

如晓琳这个月的目标是写五篇文章。那么她必须准备十篇文章的选题,预留好写十篇文章的时间。只有这样,当她想拖延或是被杂事缠身,分身乏术时,也能保证自己目标的完成。

如何确定每天目标达成(制定的目标总是虎头蛇尾)(5)

3.应对目标侵蚀,警惕情绪模仿是关键

大脑中有一种神经细胞被称为镜像神经元,如字面意思所说,它会无意识地模仿周围人的言行。与此类似的是,职场上,我们也常陷入情绪模仿中。即因他人的喜怒影响自己的情绪状态。

学妹所在公司氛围较为懒散,同事都是一副懒洋洋的状态,迟到早退是常事。与此对应,每个月到手的工资也少得可怜。

为此,她很想换份工作。为了让简历更丰富,手头项目完成质量如何就显得至关重要。她在心里暗暗定了目标,一定要在这个月完成这一项目,并让客户满意。

因此,她每天都早早到公司研究项目材料,实地考察项目开展状况。然而一个星期不到,她就逐渐恢复与同事一样的状态,焦虑却维持现状。

应对目标侵蚀,警惕情绪模仿至关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可改变自己的内外在环境

改变外在环境很好理解,如学妹在办公时,可以将办公桌移开,或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办公。

改变内在环境,即细化自己的情绪粒度,分辨自己的情绪体验。

耶鲁大学教授曾提出认知情绪的五个层面,分别是:

  • 知道自己和他人情绪的存在
  • 懂得用准确的语言分辨自己的情绪
  • 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
  • 表达情绪
  • 控制情绪

拿学妹来说,现在的认知层面就处于第一层。受他人情绪影响,感到烦躁。为了细化自己的情绪粒度,她可以这样做。

首先,积累自己的情绪词汇。如失望、沮丧、不安、焦虑、兴奋、愉悦等等,而不是简单地用生气或高兴形容。

接着,了解当下情绪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任务完成得不好?还是因办公室同事的质疑而不爽?

下一步,学妹可以试着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我现在很沮丧,很烦躁。

最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保持在平稳状态,不被他人情绪影响。

通过这些方法,相信她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情绪,且从情绪模仿中剥离出来,专注于自己的项目完成,达到目标。

将注意力集中于分辨自己的情绪,细化情绪粒度的过程,既是向内探索的好方式,也不经意间避开了情绪模仿,走在自我追逐目标的路途中。

如何确定每天目标达成(制定的目标总是虎头蛇尾)(6)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制定目标时兴高采烈,但一段时间下来,目标完成得虎头蛇尾,懊悔不已。别急,这是因为你的目标被侵蚀了。

应对目标侵蚀,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在制定目标、实施目标及这整个过程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当一个目标完成了,面对职场上的下一个拦路虎,也就沉稳得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