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以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编者按:教育评价是树立正确办学导向的指挥棒,也是提高现代教育治理能力的关键点,事关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2020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系统性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具有站位高、立意新、谋划深、落点实等鲜明特点为深入学习领会国家总体方案的精神内涵,全面准确把握改革要义和工作要求,确保各项改革部署落得准、落得稳、落得好,即日起,将推出教育评价改革系列专题,从10个方面系统梳理国家总体方案内容——,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以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

编者按:教育评价是树立正确办学导向的指挥棒,也是提高现代教育治理能力的关键点,事关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2020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系统性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具有站位高、立意新、谋划深、落点实等鲜明特点。为深入学习领会国家总体方案的精神内涵,全面准确把握改革要义和工作要求,确保各项改革部署落得准、落得稳、落得好,即日起,将推出教育评价改革系列专题,从10个方面系统梳理国家总体方案内容——

教育评价改革专题(七)

以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环节。为扭转当前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等错误倾向,《总体方案》着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主要设计了7项改革任务。

第一,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在理念导向上,提出“两个坚持”: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在实施路径上,提出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第二,完善德育评价。在目标引领上,提出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在评价方式上,提出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三,强化体育评价。在总体要求上,提出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在不同学段上,中小学要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并定期向家长反馈;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

第四,改进美育评价。对中小学,提出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对高校,提出推动高校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

第五,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一是实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二是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三是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第六,严格学业标准。在学业要求方面,提出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学业要求,严把出口关。在学业考评方面,提出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在学位论文方面,提出探索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抽检试点工作,完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在实习(实训)方面,提出完善实习(实训)考核办法,确保学生足额、真实参加实习(实训)。

第七,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中高考方面,提出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加快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在研究生考试招生方面,提出深化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在招生秩序方面,提出各级各类学校不得通过设置奖金等方式违规争抢生源。在促进终身学习方面,提出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推动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实现不同类型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校内与校外教育之间互通衔接,畅通终身学习和人才成长渠道。

来源 |青海省教育厅

来源: 青海教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