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古诗意境配图(气势雄伟比譬新奇)

气势雄伟 比譬新奇

——吴澄《咏雪》欣赏

娄元华

腊转鸿钧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

剩添吴楚千江水,压倒秦淮万里山。

风竹婆娑银凤舞,云松偃蹇玉龙寒。

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江雪古诗意境配图(气势雄伟比譬新奇)(1)

吴澄(1249~1333),字幼清,人称草庐先生,抚州崇仁(今属江西省)人。元至大元年(1308)为国子司业,官至翰林学士。通经传。其文章华茂典雅,斐然可观。有《吴文正公集》。

虽然吴澄算不得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咏雪》诗却写得别开生面。诗题“咏雪”,篇中竟未提及一个“雪”字,其实句句写雪,“雪”贯始终。诗人以其巧妙的构思,新奇独特的语言绘成气势雄伟的江山雪景图,构成生动开阔的艺术意境,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江雪古诗意境配图(气势雄伟比譬新奇)(2)

首联先从下雪的时间和初雪的情景写起。虽然还是腊月岁末,但春风早至,把天空之水剪成一片片雪花满天飘撒。“鸿钧”指自然界。鸿,大;钧,古代制陶时一种运转的器具。古人常用鸿钧比喻大自然的运行变化。“东风剪水”点化唐朝诗人贺知章《咏柳》,又能富于独创。贺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说春风似剪刀裁出柳叶片片,设喻已属大胆,但他用的是明喻,显得通俗明白。而吴澄直接说“东风剪水下天坛”,语言更加凝炼,想象更见新奇。这里不只有春风似剪刀的静态比喻,而且有春风剪水成雪的动态形象。这就将东风写活,又把雪的成因说得富于奇想。

江雪古诗意境配图(气势雄伟比譬新奇)(3)

颔联正面描画大雪纷飞的情景。好一场漫天飞扬的大雪!你看,这雪铺天盖地而来,似乎更加增添了吴楚一带千江的水量,仿佛要压倒秦淮流域的万里江山。诗人以吐纳百川,临及万仞的宽阔胸怀,凝聚千钧笔力,大胆运用夸张,写出了大雪纷飞的雄壮气势,意境非常开阔。诗人写雪景,并不拘泥于写实,而是借助艺术想象,写出雪的气魄,写出雪的神韵,因而显得文气流转,笔势夺人,情调飘逸。

江雪古诗意境配图(气势雄伟比譬新奇)(4)

颈联笔调一转,描绘雪后景致。微风吹拂雪压的竹枝,就像银凤盘旋飞舞;高耸的松树银妆素裹,就像屈曲宛转的玉龙一样寒气逼人。这里巧用两个比喻,前者从视觉角度写出雪中竹枝的动态美;后者从触觉角度写出雪后松树的静态美。一动一静,相映生辉,既展示出大雪过后万物皎洁、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又把大雪覆盖下的蓬勃生机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来。比喻可谓出神入化,生动奇巧。

江雪古诗意境配图(气势雄伟比譬新奇)(5)

尾联生发联想,用仙人吹笛,将琼花撒满人间作结,使整个画面充满浪漫主义情调,把诗人对奇丽雪景的热烈赞美之情表达得委婉奇特。结尾如同一个美丽的神话,满含诗人的奇思异想,把雪的成因说得那么富有诗意,令人心驰神往。从结构上看它又与首联“东风剪水”的想象遥相呼应,联成一体。

江雪古诗意境配图(气势雄伟比譬新奇)(6)

全诗以时间为序描写雪景,由初雪到雪盛再到雪后,起承转合,次第井然。前三联以实写为主,又充满艺术想象,是为实中有虚,以虚衬实:尾联则由实而虚,纯用奇想,使全诗翻出新意。这里既有泼墨挥洒的画境,又有画笔所不能到的仙境,天上人间,亦真亦幻,构局新巧,意境优美,给读者以深长的回味。

江雪古诗意境配图(气势雄伟比譬新奇)(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