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

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许多年,至今人们还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缅怀着他,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国家,让国人为之敬仰,他儒雅洒脱的气质,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他的学识和气魄令对手折服。蒋介石曾多次拉拢周恩来计谋没成,又欲除掉周恩来。可以说是又爱又恨。

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1)

周恩来逝世的时候,十里长安街挤满了送行的人们,有老人、妇女、孩子,工人、农民、学生。联合国成立31年首次降半旗。

周恩来的才能不仅体现在外交,军事,经济上,同时他还是名“武林高手”。

解放前,人民军队中武林高手如云,最有名的当属许世友。许世友8岁进少林寺学艺,是有真功夫的。然而在开国将领十大武林高手中他只能排在第九名。名次几乎垫底。

第一名是谁?周恩来。

这要从南开学校说起。

南开学校始建于1904年10月17日,校舍是西方的建筑风格,采用美国的教育制度。学校是由严修、张伯苓两位爱国人士创办的。

严修是清末的“翰林”,后来官至“学部左侍郎”,当看到满清无望后,弃官办学,亲任校董;张伯苓则是受过美国教育的中国基督教徒,曾参加过中日甲午海战,弃武从教任校长。英语和数学的教师都是从英国请来的。南开学校的学术风气非常浓厚,教育作风比较民主,在当时是一所非常进步的学校。

1913年2月,15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周贻庚来到天津继续求学,伯父帮他选定并考取了南开学校。

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2)

少年周恩来

周恩来在天津读书时,伯父在天津任职一年后又返回沈阳,还是小职员的工作,收入微薄,生活十分拮据。

周恩来在克服这些困难的同时,认真刻苦学习,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第一学年,由于周恩来品学兼优,经教师推荐,他得到了免费生待遇和班级首位奖学金,成为南开学校唯一的免费生。

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3)

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

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4)

周恩来以优异的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这是该校毕业同学录上的周恩来小传

1915年冬季,南开学校校董严修和校长张伯苓研究学校工作时,感到学校在继续推进学生德、智、体皆求发展的同时,要强化体能的训练,开展传统武术的教练,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学校正在寻找武师时,传来天津武术馆的武功大师韩慕侠,应日本柔道九段高手东乡平三郎的邀请,登上了天津日租界须磨街学校院内日本人设的擂台,无论是比柔术还是剑术,韩慕侠都打败了日本人东乡平三郎的消息,曾不可一世的东乡平三郎对韩慕侠的武功佩服不已,承认中华武功比日本的柔道高得多,表示服气认输。这消息让校董严修和校长张伯苓感到非常振奋,他们决定,先请韩慕侠到学校做一次讲座,让学生们掌握一些武术的基础知识;同时,决定再给同学们增设一门柔术课,拟聘韩慕侠为柔术课的客座教师。

韩慕侠,天津人,原名韩金镛。慕侠,是其第九位师父所赠。小时候和父亲两人被推荐到直隶盐务总管海彰武家做佣人,伺候他们家的护院镖师周斌义。

周斌义,系少林门,以刀、剑短兵器见长。为人义气豪爽,有侠士风度。当时韩慕侠年纪虽小,但精明勤快,吃苦耐劳,深得周斌义喜爱。于是,便收小慕侠为徒。后又把他推荐给名震武林的大家张占魁。韩慕侠拜在他的门下后,如鱼得水,武功进步神速。这期间,张占魁又主动给韩慕侠找了五位大师,传授绝技。

韩慕侠后遵师嘱孤身南下,广游名山大川,拜访名家高手。跟随八卦掌大师应文天学习八卦掌。

韩慕侠征得师父张占魁同意,于1912年,在天津河北区宇纬路创办起“武术馆”,

80年代的风靡全国的武打电影《武林志》中东方旭的原型就是韩慕侠。

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5)

自韩慕侠打败日本浪人以后,他的武术馆名气大增。总统袁世凯要请韩慕侠去总统府御林军和讲武堂教武术,被韩慕侠婉拒。因此,严修和张伯苓要请韩慕侠到南开学校教武功感到没有多大把握。

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6)

有一天,校长张伯芩亲自登门来请韩慕侠,张伯苓对韩慕侠说:“慕侠老师,听到你同日本浪人比武取胜,我们都非常高兴,又一次证明了中华武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国人应该把中华武术发扬光大。我们经过研究,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三个方面的发展,欲增加柔术一课,严先生让我代表学校来正式聘请,要聘你到南开学校任教,不知先生肯不肯帮我们这个忙?”韩慕侠听说南开学校要聘他,不由心中一动。他知道,校董严修和校长张伯苓是秉呈教育救国思想,提倡中国要强,必须兴办学校,推广新学,启发民智,唤醒民众。二人呕心沥血,悉心办教育。南开是全国闻名学校,此次应聘岂不是推广国术、普及国术的机会?

韩慕侠回答:“先生,我慕侠是个鲁莽武夫,喜欢直来直去。既然二位先生这样抬举我,我岂能拒绝。再说,你们愿增设国术,我也愿为普及国术尽绵薄之力。你们教育救国,我是以武术救国,咱们都是为了大中华民国嘛。”

  韩慕侠被聘南开学校任教,成了天津的一桩新闻。南开学校师生皆感荣幸。因为时在清末民初,学生对武术颇感兴趣,武术既可以强身健

体,又可以卫家防身,何况所聘又是武术名家韩慕侠。

据闻,接受邀请的第二天晚上,慕侠还没来得及将家当安置好,就遇到了一个青年来拜师学艺。这个青少年穿着粗布长袍,说话也是彬彬有礼,通身一股书卷气,不像学武的料。韩慕侠很好奇他为什么要来习武。

周恩来说,“学不论古今,无问东西,作为中国人,我们既要学习中国文化,也要学习外国文化。外国的文化很重要,但他们的尚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而且眼下的中国不仅需要文化教育,同时也需要‘兵之文化’。”

韩慕侠被此番话深深震撼,从此,周恩来便跟随韩慕侠学起了“形意拳”。

最初,对于自身的文弱,周恩来颇为顾虑,韩慕侠宽慰道:“谁说天赋不济,就不能习武了?或许你们无法成为顶级的国术高手,但并不妨碍你们有追求自我的自由。习武健身强志,就是你们的自由之一。我更看中的,是你们人人都在追求自由……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个人的人格,便是为这个国家争国格。”由于周恩来没有武学根基,所以他的练习,都是从基本功开始做起。

周恩来学习起来非常认真,每天不厌其烦的练习“站桩”、“三体式”等基本功。

周恩来跟着韩慕侠学武术,韩慕侠则从周恩来身上,感受到了他知识的渊博和爱国的理想。二人熟悉了之后,韩慕侠经常会和周恩来一起秉烛夜谈,引为知己。

这一年,周恩来17岁,韩慕侠38岁。

后来,韩慕侠将自己的独家绝学形意拳八卦掌都悉数教给了周恩来。为了让周恩来在武术上有所建树,韩慕侠更是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僧王宝刀”拿出来给周恩来,让他用此刀练习。这让韩慕侠的儿子和女儿都羡慕无比。

这把刀的来头可不小!它原是清朝亲王僧格林沁的随身兵器。后来,为了感谢天津盐商海张五在抗击英法联军中做出的贡献,僧格林沁将此刀赠给了他。而韩慕侠又在多年前救过海张五一命,海张五便把宝刀又赠送给了他。

韩慕侠习武多年,此刀从不轻易示人,

旧时武术家有不轻易教授刀法给徒弟的传统。这是避免因为徒弟人品不端与人打架动刀,造成严重的伤害,以至连累师父。周恩来能被传授刀法,显然已经被韩慕侠视为入室弟子。

周恩来一直用这把宝刀练习了3年之久。

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7)

左五个最高者为韩慕侠,左六为周恩来

周恩来与韩慕侠亦师亦友,两人结下深厚感情。1917年,周恩来东渡日本留学,韩慕侠给周恩来以资助。临出国之前,周恩来与韩慕侠在武术馆前合影,韩师傅特意将周恩来拉到自己身边。后,周恩来寄给韩师傅一张照片,作为留念;韩慕侠把周恩来习武时常用的一把宝刀,珍藏起来以作纪念。

1924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在广州成立黄埔军校。国共两党共同提名人选。由于周恩来工作出色,提拔为校政治部主任。而韩慕侠则被聘为黄埔学校首席国术教官。师徒重逢,自是喜出望外,免不得相互切磋武艺,此时韩慕侠武功纯熟,已成为清末民初七大武林高手之一,和精武大侠霍元甲齐名。周恩来再度学艺,受益终身。而韩慕侠对时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也十分尊敬,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他曾感慨地说:“翔宇年少志高,心怀天下,我教他怎样强身,他却教我怎样做人。”

在周恩来的影响下,韩慕侠树立了“强种强国强兵”的思想,并为此而奋斗。

投身革命之后,周恩来苦学的功夫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1927年,1927年11月,中央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央特别行动科(简称中央特科),由周恩来直接领导。任务是保证中央领导机关的安全,收集掌握情报,镇压叛徒,营救被捕同志和建立秘密电台。

特科下设四个科。

最厉害的三科为行动科,也叫“红队”“打狗队”,负责肃清内奸,营救被捕同志,打击敌特。

队员个个都是神枪手,武艺高强,精通各种技艺。像首任队长顾顺章,就被认为是全能特工,只可惜后来做了无耻叛徒。另一任队长邝惠安,双手使枪,百步穿杨,被誉为天字一号杀手,因叛徒出卖,英年早逝。

因为特科是由周恩来领导的,当时他化名伍豪,所以外人又把中央特科叫作“伍豪之剑”。

蒋介石曾对戴笠说: “如果我们抓住了周恩来,整个共产党就会垮台”。

周恩来不仅全面指导中央特科的各项工作,还亲自向工作人员讲授隐藏身份、获取情报的方法,传授一些克敌制胜的小实战技巧,把自己的武功特长,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周恩来还亲自领导中央特科小组,参与了营救革命同志和处决叛徒的行动,先后处决了罪恶滔天的叛徒何家兴、戴冰石、白鑫等人,还挫败了国民党特务王斌、马绍武等人。

周恩来也曾对警卫透露过,正是早年在江湖和武林学习的一些本领,让他多年来领导我党的秘密工作,都安然无恙。尤其是三十年代在上海领导地下工作时,他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躲过一劫。

比如他从来不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住太长时间,每住一个地方,就换一个名字。外出时间严格控制在清晨5点至7点和晚上7点以后,以避免接触过多的外界人士;出行的时候,从来不走交通要道,不乘坐公共交通,以免暴露自己。

他的警卫员后来回忆说,周恩来有空时,看到警卫员们练习擒拿术,总会上前指导,纠正他们的一些错误动作。高兴的时候,甚至亲自下场,打一趟八卦掌,示范给大家。

周恩来的武侠情节,还体现在一本未完成的侠义小说上。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早期文集》记载了周恩来曾在《敬业》杂志上刊登过以笔名“飞飞”发表的侠义小说《巾帼英雄》。该文连载于1913年10月和1915年4月《敬业》第1、2期上。

开篇写到:

“寂寂荒郊,茫茫旷野,时则晨星隐隐,晓雾沉沉。几处烟云,一湾流水……”

寥寥几笔,就足见其文笔当属一流。而当时,周恩来16岁。

只可惜,这部小说只写了十几页,就断更了。尽管公开资料并未记载具体原因,但通过周恩来纪念网上的一段文字,可见一二。

“1915年1月19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中日密约‘二十一条’……袁世凯卖国的消息一经传出,遭到了全国各界人民的强烈反对。反袁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在神州大地激荡,南开校园顿时失去平静。”

“周恩来为了反对‘二十一条’和后来袁世凯称帝,鼓动同学把南开学校礼堂门楣上用袁世凯的号‘慰廷’题的‘慰廷堂’的横匾摘下来砸掉。6月6日,他在敬业乐群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愤怒声讨日本侵略者和袁世凯的卖国罪行,大声疾呼:‘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的卖国条约!’”

显然,这个世界上,出现了比写武侠小说更迫切的事,等待着周恩来去实现。

对此网友纷纷留言:

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8)

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9)

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10)

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11)

建国后,国事繁忙,周恩来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把人生扑在了国家的治理和外交上面。人们总是看到一个儒雅端庄,大气随和,沉着睿智,胸怀人民的总理。而忽略了他是“武林高手”的这一面。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附《巾帼英雄》原文

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12)

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13)

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14)

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15)

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16)

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17)

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18)

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19)

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20)

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21)

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不为人知的一面)(2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