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田间诡事(民间故事寡媳深夜外出)

本故事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位于真定府城外二里,有个余家村,全村六七十户,二百多人丁,多以务农为主。

村东头有户人家,当家人叫余广才,二十多岁年纪,妻子姓冯,小其两岁,夫妇二人生有一子,乳名胖牛。

余广才父亲早亡,母亲刘氏年逾五旬,身体还算康健,余家有良田十多亩,农闲时,余广才还挑起担子做货郎,妻子冯氏收些针线活,一家人衣食无忧,小有结余。

儿媳冯氏贤惠懂礼,婆婆刘氏恬静仁善,婆媳关系融洽,让这个四口之家分外和睦,惹得左邻右舍羡慕。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年秋上,余广才在行商时,救了个落水孩童,自己不幸染了风寒,回家后一病不起,半年后便去世了,儿子胖牛当时刚满三岁。

余广才的去世,让母亲刘氏和妻子冯氏痛不欲生,好端端一个家缺了顶梁柱,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民间故事田间诡事(民间故事寡媳深夜外出)(1)

刘氏心痛儿子亡故,不久也病倒了,郎中诊治后,认为刘氏病情严重,需要常年吃药才有病愈希望。

丈夫不在了,儿子还小,现在婆婆又生了病,家庭重担全都压在冯氏身上,她是个妇人,田里的活做不来,只好将十亩田租与他人耕种,秋上收些租子。

按理说,十亩田的租子,加上冯氏做针线的收入,一家三口也能衣食无忧,怎奈婆婆刘氏需要常年吃药,抛却抓药费用,所剩无几,日子开始紧吧。

刘氏不想拖累儿媳和孙子,就谎称吃药无用,自己身体也在慢慢好转,冯氏知道婆婆心思,不为所动,依旧按时抓药煎药。

日子紧吧,重要想法子挣钱,冯氏除了针线活计,其他不懂,只能在附近大户人家多多收活,不分昼夜缝补,就算这样,出去药费后,日子依旧清苦。

刘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对冯氏说:“你才二十三岁,不如趁着年轻再走一步,胖牛还小,你就带着他一起改嫁,我一个老婆子吃不了多少,能照顾自己,好好养大胖牛,为余家留个香火,广才在天之灵,也会感激你的。”

“婆婆说哪里话,我生是余家人、死是余家鬼,照顾您是理所应当,婆婆以后不要再提此事,我绝不改嫁,这个家我能撑起来。”冯氏说完,不禁流下眼泪。

民间故事田间诡事(民间故事寡媳深夜外出)(2)

“哎!广才十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那时我三十二岁,守寡的日子我最有体会,你还这么年轻,何时是个头啊!”说完此话,刘氏老泪纵横。

冯氏为了让婆婆放心服药,就故意将药价说低了一半,刘氏这才勉强接受。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冯氏刚刚二十三岁,既年轻又有姿色,难免引起一些无赖浪子垂涎、以及言语动作挑拨,冯氏能避则避,除了收活儿送活儿,以及抓药,其他时间从不外出。

即便如此,周围一些爱嚼舌头的妇人,还是在背后造谣生事,刘氏知道儿媳贞洁,对这些流言蜚语不为所动。

时间转眼过去一年,刘氏在儿媳照顾下,病情稍有好转,她不顾儿媳劝阻,抢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到了晚上,还让孙子胖牛和自己睡,希望儿媳忙碌一天后,能够好好休息。

婆婆对自己的关心,冯氏很感动,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就算再辛苦、再劳累,心里也是美的。

这日下午,有个青年汉子带着个八九岁的女娃来到余家,进门后就给刘氏跪下了,一番话语之后,才知道其中原委。

民间故事田间诡事(民间故事寡媳深夜外出)(3)

这汉子名叫张临,二十八岁,三里外张李庄人,女娃是他的女儿,名叫小秀,当初余广才救起的那个孩童,就是小秀。

张临妻子生下小秀一年后就过世了,张临没有再娶,独自抚养女儿长大,那日,小秀和堂姐出去玩耍,不慎掉入荷塘,亏得余广才相救,才捡回一条命。

余广才救人后,便离开了,小秀当时才七岁,年龄小没多少印象,堂姐惊吓之余也没有记住恩人,余广才救人不图回报,也没有张扬,此事除了家人和族叔余昌外,无人知晓。

张临为了感谢恩人,一直打听,直到前不久,机缘巧合之下,才在余昌口中知道真相,得知余广才已经亡故,张临很是愧疚,带着女儿登门感恩。

张临带了许多礼物,刘氏和冯氏正直,不肯接受,张临也了解到余家的困境,隔上几日就带礼物前来,但刘氏从不收受,张临过意不去,就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道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张临频繁登门,村里几个长舌妇传出闲话,说冯氏与张临有染。冯氏为了声誉,就告诉张临,以后不要再来,免得闲话丛生。

民间故事田间诡事(民间故事寡媳深夜外出)(4)

从这以后,张临极少前来,有时趁着天黑,放些柴米在余家门口,表达心意,刘氏不愿占人便宜,便让邻居给张临送回去。

知恩不图回报是美德,但需要承受心酸,冯氏的活计不像以前那样多,加上药价增高,余家的日子异常窘迫,冯氏只得跑远一些,希望多收些活儿,咬牙苦苦撑着。

冯氏知道儿媳辛苦,心里不是滋味,也帮着做些针线,即便如此,家里生活依旧清苦。这种情况在半年后有了改观,冯氏拿回的钱慢慢多起来,日子也好转,一家三口脸色红润,没了菜色。

冯氏与婆婆说,府城两家大户活儿多,给的工钱非常丰厚,刘氏感叹老天有眼,儿媳的辛苦没有白费。

这日晚间,冯氏服侍婆婆喝下草药,又陪着婆婆哄睡儿子,安排好后就回了屋。儿媳走后,刘氏也宽衣睡下,服药后她睡眠很好,直到五更才会醒来。

谁知今日有些特别,约莫二更时分,刘氏做了个噩梦,突然惊醒,她隐约听得院中有动静,就在窗缝张望。

这一张望吃了一惊,发现儿媳冯氏正悄悄关上房门,打开院门儿而去,冯氏好奇,便在后面跟随,当晚天有月色,能辨得清道路。

民间故事田间诡事(民间故事寡媳深夜外出)(5)

刘氏发现,儿媳一路往张李庄而去,三里路程,没多久便到了,冯氏走进村西一户宅院,这宅子有些破旧,看起来有许多年没人居住。

冯氏很疑惑,在门外等了半个时辰,也未见儿媳出来,她担心家中孙儿,就没有再等,返回家中。回家后,冯氏坐在炕上,四更过后,听到院门一响,儿媳回来了。

冯氏没有声张,也没有质问,天明后,她带着孙子出去玩耍,专门来到张李庄,结果打听到的情况令她心惊胆战。

据张李庄人说,那户宅子原本住着姓宋的一家人,后来听说宅院闹鬼,宋家人害怕,就搬离了此地,宅子被称为凶宅,无人敢买,已经荒废了二十多年。

“儿媳夜入闹鬼废宅,整整逗留两个时辰,这可真的有些吓人。”冯氏想到此处,不仅脊背发凉。接下来的几日,冯氏晚上都不入睡,坐在窗口偷偷看,她发现儿媳每晚都会出去,二更走四更回。

民间故事田间诡事(民间故事寡媳深夜外出)(6)

白日里,刘氏见儿媳眼睛有血丝,眼圈还有些发青,她心中叨念:“坏了,儿媳肯定是被凶宅鬼魂勾引,这样下去会送了性命,应该早些解决。”打定主意后,刘氏找到保长余胜,托他请了两名驱邪道士,当天晚上,等冯氏出门后,刘氏带着余胜和两名道士,以及村里两个后生,直奔那家废宅而去。

两名道士准备好法器,带着众人闯进院内,进院后,见东边偏房亮着火烛,等几人冲进去后,里面的一切令大家吃了一惊。屋内角落处放着几个大麻袋,其中一个麻袋已经打开,里面装着黄豆,地下有两个箩筐,里面也放着黄豆,冯氏坐在箩筐前,正在筛检。

众人不知缘由,刘氏连忙上前相问,冯氏脸色发红,支支吾吾说出真相。原来那个数次登门的张临,是个手艺很好的豆腐郎,开着家豆腐坊,就住在废宅隔壁。

张临对余家的恩情,一直想要回报,但刘氏不愿收受,这让他心里过意不去。他知道余家窘迫,就想了个法子。

一日午后,他趁冯氏收活儿拦住去路,说自己想请冯氏来豆腐坊帮工,筛检黄豆中的瓦砾石块,这样能让自己多做许多豆腐,多挣一些钱,而多出的这些钱,作为冯氏的工钱。

民间故事田间诡事(民间故事寡媳深夜外出)(7)

冯氏心里明白,这是张临有意帮扶自己,起初她不肯接受,但张临三番四次相请,加上家里情况不好,需要这笔收入,后来就答应了。

可是冯氏贞洁,不愿惹人闲话,于是张临就想到了这个法子,他将收来的黄豆放在隔壁废宅,冯氏晚间前来做活,为了避嫌,自己不会过去,这样就算被人发现了,也不会因此闹出误会,再说废宅人称凶宅,别说晚间,就是白天都没人去。

有了冯氏的帮忙,张临能比以前多做一倍的豆腐,收入自然丰盈许多,他将那一半盈利全都当成冯氏的工钱,冯氏不允,只收取三成。

就这样,冯氏白日做针线活,晚上就去帮忙筛豆,收入多了,日子自然舒服,婆婆的病也加速好转。

听到这边有动静,张临担心冯氏,也赶过来,又重新陈述一遍,大家得知真相,各自唏嘘不已,刘氏更是感动,流泪不止。

当初刘氏心中有过想法,她见张临人品不错,想撮合他与儿媳,私下也同张临说过,张临没有意见,但冯氏贞洁,执意不肯,刘氏无奈,只得搁下。

刘氏将保长余胜叫到一旁,说出心中所想,余胜并不迂腐,愿意成全这段佳话。在刘氏和余胜的劝说下,冯氏终于低头,但她有个要求,就是希望张临能像对待亲生母亲一般,为婆婆刘氏养老送终,同时抚养胖牛,待如亲子。

民间故事田间诡事(民间故事寡媳深夜外出)(8)

张临父母早亡,人也善良,自然满口答应,就这样,在保长余胜的主持下,张临与冯氏结为了夫妻。

有保长余胜支持,那些无赖浪子再不敢叨扰,几个长舌妇也闭上了嘴巴。周围人慢慢了解了情况,纷纷夸赞冯氏贞洁、刘氏仁善,以及张临大义。

成婚后,张临带着女儿小秀入住到余家,喊刘氏母亲,称胖牛儿子,他卖掉张李庄房屋,买下余家隔壁院子,装修成豆腐坊。

至此以后,夫妻二人同心协力,起早贪黑忙活,府城又有十几家大户预定豆腐,夫妻二人的财富也慢慢丰盈。​张临对刘氏非常孝顺,专门去到外地请名医,在名医诊治下,刘氏加速好转,两年后痊愈,回到当年健康状况。一年后,冯氏为张临生下一子,此后再未生育,一家六口恩爱相融,衣食无忧,羡煞旁人。

结语:凡事都有因果循环,余广才大义救下小秀,使得几年后张临前来报恩,让自己的老母亲和妻儿能够生存下去,这就是对他仗义救人的回报。做人要懂得感恩,要懂得亲情,虽说执意不肯改嫁,对于二十多岁的冯氏来说很是残酷,但她对于婆婆的这份亲情,值得大家学习,张临之恩图报也属难得,刘氏为了儿媳幸福,劝其改嫁,这份大义,更值得世人敬仰。人生在世,还是以善为本,就算不福佑自身,也会恩泽后世。【在此声明】:本故事属文学创作,情节人物均为虚构,旨在丰富读者生活,请勿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

民间故事:新生男婴不哭反笑,父亲大惊:这是个怪物,赶紧埋掉

民间故事:摄魂烛

民间故事:李木匠与何寡妇

民间故事:妻子衣柜藏男子,母亲却不让声张,背后缘由究竟是何?

民间故事:男子夜宿荒宅,听见妻子哭声,弟弟拉着他说:快些走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