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儿子搬到良渚新家第二天发朋友圈(跟儿子搬到良渚新家第二天)

原标题:跟儿子搬到良渚新家第二天,78岁母亲不见了;80岁大伯坐错车,吴山上睡了一夜……季节交替,家有老人的要注意!

跟儿子搬到良渚新家第二天发朋友圈(跟儿子搬到良渚新家第二天)(1)

这几天,天气凉起来了,有数据统计,季节交替时期,老年人特别是老年痴呆患者走失容易多发。

杭州警方这两天接到的老人走失警情,其中这两起比较典型,老人最后都在灌木丛里找到了,一位走失了12小时,一个走失了一天一夜。

刚跟儿子搬新家,78岁母亲不见了

8月28日傍晚5点多,良渚派出所接到报警,78岁的老太太不见,报警的是老太太女儿王女士。

8月27日,王女士哥哥因外孙女要上幼儿园了,所以搬到之前买的七贤郡房子住。事发当天是搬好家的第二天上午,他们正在整理新家。

当天中午11点左右,家里人发现老太太不见了。去查小区监控,发现老太太上午10:50左右走出小区,11点左右去了公园。公园比较大,是附近居民散步的好去处。

因为刚搬来,大家都还没来得及去小区周边走过,虽然不熟悉,担心老人有危险,新家也暂时不整理了,开始找人,公园、小区、路边找啊找,找到傍晚,天暗下来,还是没找到,才报警。

良渚派出所接到报警,民警和辅警们3人一组,因为整个七贤郡有6个小区,大家每个小区地下室、单元楼、楼道都搜遍了,没发现。

从监控看,老人是从公园进去,公园背后有座太濮山,七贤郡各个小区的居民都可以从公园走到山上去。从监控里,没有发现老人出去的踪影,推断她去了山上。

派出所再次增加搜救警力,大家上山寻找,老人的家人跟着,上山的路只有一条,山上植物茂密,大家一边喊一边打着手电搜寻。

第一遍没有,第二遍还是没有。第三次上山时,已经快晚上10点了,距离老人走失已经11个小时了,生怕时间再长,老人有危险,“再试试”。

跟儿子搬到良渚新家第二天发朋友圈(跟儿子搬到良渚新家第二天)(2)

跟儿子搬到良渚新家第二天发朋友圈(跟儿子搬到良渚新家第二天)(3)

走了几百米远,大家呼唤着老人的名字,在坡背后的灌木丛,微弱地传来一声:哎。

拨开灌木丛,是老太太,她正坐在地上。

鲁凌飞背着老人家,老人嘴里嘟囔着地方方言,大致意思是说:自己迷路了。

幸好,老人没什么不舒服,回到家,家人给她煮了吃的,吃了老人就睡了。

老人总说要回家,这个“家”指的是老家

外孙小肖把外婆背回家,他今年30岁,5年前,大学毕业在杭州工作,他说,外婆看到他,已经不认识自己了,但看到警察,还本能有点难为情吧,用方言说着“麻烦人家了,麻烦人家了”。

这已经不是老人第一次走失了。但这次,是老人走失时间最长的。

老人有一儿一女,王女士是老二,多年前,王女士和哥哥全家到杭州生活。经过打拼,兄妹俩都在良渚买了房子,他们的孩子也先后来杭州生活。

老人的老伴腿脚不便,去年,为了照顾两位老人,王女士和哥哥把父母从四川南充老家接到了杭州。

两位老人到杭州后,跟大儿子生活一起,为上班方便,王女士哥哥虽然在良渚有房子,但还是住市区,最近因为外孙女上学方便,他们才搬到良渚这边,把两位老人也带了过来。

“外婆到杭州后,总说要回家”,老人说的“家”是指老家,可是回老家,老人也没有人照顾。

也是去年,老太太被查出患有老年痴呆症,家人给老人戴了手环,上面有信息。搬到良渚前,住在市区的时候,走丢过两次。老人在老家农村多是走路,到杭州,也不会坐公共交通工具,老人悄悄从家里走出去,走啊走,还觉得是在往家里方向走。多亏好心路人看到老人手环上的信息,打电话报警,家人们去派出所把老人接回家。

小肖说,以前给外婆买过定位手表,但外婆不愿意戴,只好作罢。

家里人怕她走丢,关门关窗,但老人坚持要出去,有时还发脾气要摔东西,家里人把能摔的易碎品都藏了起来,老人变得渐渐地不认识身边亲人,有时外孙们去看老人,叫外婆奶奶,老人也表情木讷……

这次找回来后,老人还是嚷着要回去,儿子只好把门锁锁好,母亲发脾气,也只能叹口气,哄哄她……

80岁老伯想回家,坐错了车

这位走失的陈老伯,今年80岁,是杭州人,女儿跟快报打来电话感谢上城警方,“找了一天一夜,把老爸找到了。”

8月29日中午12点多,陈老伯的女儿接到妈妈电话,“你爸爸不见了。”

当天早上,陈老伯陪老伴去浙一医院看病,两人从钱江新城坐车到了医院,医院人太多,排队排了一个多小时,陈老伯吃不消等,跟老伴说自己要回去了。

陈老伯脾气犟,老伴知道自己说不过,就同意了,因为医院门口就有公交车站,29、32路车都可以到家门口附近了,这两趟公交车,两位老人也经常坐。

结果中午,老伴看完病回到家,没见陈老伯,很担心。“起先以为,要么老爸坐过头,到终点站了”,女儿赶去终点站,找了也没有,就报警了。

小营派出所民警监控一查,发现陈老伯上午从浙一医院走出来,右拐到了边上的公交车站,坐错了车,他上了187路公交车,再顺着一查,老伯一路坐到了终点站,终点站是吴山广场。

36℃高温,老伯出门还穿着羽绒背心

紫阳派出所民警跟着查,从监控看,老伯下车后,从公交车站出来,到了四宜路(是吴山西北角入山通道),往吴山山上走。

陈老伯女儿很担心,“老爸出门的时候穿的衣服很多,有衬衣、毛线衣、外套和羽绒背心”,老人固执,大热天也说自己冷,不穿这么多衣服还不高兴,她和妈妈把衣服藏起来,老人找不到还要发脾气,所以家里人也由着他,在家里的时候,他们把空调开低,这样老人也不会觉得热。

可是当天最高温度有36℃,老人出门穿这么多,怎么受得了啊?“我怕老爸得热射病了”,女儿说。

跟儿子搬到良渚新家第二天发朋友圈(跟儿子搬到良渚新家第二天)(4)

跟儿子搬到良渚新家第二天发朋友圈(跟儿子搬到良渚新家第二天)(5)

清波派出所接力寻找,发现老人曾出现在吴山景区内白鹿亭附近,但这个地方交叉口比较多,大家找到后半夜一两点,手电都没电了,也没找到。

队员们下山休整,次日天亮再出发,一起搜寻的辅警队员中有两位已经快退休了,一位58岁,一位57岁,三十五六摄氏度的天气,两位老辅警爬上爬下,气喘吁吁,坚持着。

跟儿子搬到良渚新家第二天发朋友圈(跟儿子搬到良渚新家第二天)(6)

在山背坡石头缝的灌木丛找到了

8月30日一早,距离老伯走失近20小时了,清波派出所召集在所里的全部警力上山,所长带队,刑侦大队也派来了人,还有吴山景区的安保队员,陈老伯老伴和女儿,女儿还叫来了一起越野跑的小伙伴,大家再次出发。

吴山,虽然在市区,山不高,但山势也是绵延起伏,由宝月、娥眉、浅山、紫阳、七宝、云居等小山组合而成,吴山景区越往里走越别有洞天,但一般人很少去,里面怪石、天然洞穴很多。

“会不会老人走了小路?”,警长陈朝健说,经过前一天搜寻,大家大路都找了,打算调整思路往山上小路找,一上一下,大家分成两路,“左侧上右侧下,树丛草丛经过,都喊下”,一遍下来,再来一遍。

到了中午,大家不甘心,又重来,走到白鹿亭位置,路侧有灌木丛,两块大石头挡着,辅警罗莹往下坡方向走,走出二三十米远,灌木丛中好像有个人影,翻过去一看,正是陈老伯,老伯躺在地上睡着了。

跟儿子搬到良渚新家第二天发朋友圈(跟儿子搬到良渚新家第二天)(7)

老伯看起来有点累,身上这么多件衣服倒一见也没脱,他说自己找不到路了,累了,就睡了。这时,已是30日中午12点多了,距离老人走失整整一天一夜,而老人就这么在山上灌木丛里睡了一夜。

跟儿子搬到良渚新家第二天发朋友圈(跟儿子搬到良渚新家第二天)(8)

最后找到老人的地方,就在白鹿亭往下背坡方向走二三十米远的灌木丛里,距“泼水观音”石刻不远,因为有大石头挡住了视线,站在上面是看不到的,只能往下走,走到近前才能看到,“这个地方大家来回几遍了”,陈朝健说,一般大家总是习惯往上走,大家当时在亭子那找来找去,也走下去过,用电筒照、又喊老人名字,没想到老人会往亭子背坡方向走,还走了这么多路。

白鹿亭其实是指白鹿泉那的一座凉亭,顺吴山景区十二生肖石对面的指示牌往青衣洞方向往里走上一段路,白鹿亭就在那,那还有尊石刻的观音像,干的时候不明显,要用白鹿泉的泉水打湿才会显现出观音像,所以被称为“泼水观音”。

这是老伯第一次走失

陈老伯后来被送到医院,有高烧,其他倒也没大碍。这两天,老伯还在医院住院治疗。

这是老伯第一次走失。

陈老伯老伴70岁,就一个女儿。女儿说,父亲确诊老年痴呆症有两年了,前年夏天,突然昏倒,去医院检查发现的,按医嘱要吃药,但老人有时吃有时不愿意吃。

女儿说,爸爸被确诊老年痴呆症后,脾气也变得暴躁了,也很固执。平时,老伴看着他,老伴出门,会带着老伯一起出去。这次两个老人一起医院,也是出于这个考虑。今年,老伯有次也是在医院,想自己一个人回去,结果也自己一个人回家了,所以家里人觉得老人的症状还比较轻微。

“现在想起来,我爸爸早两年就出现记忆混淆,把地点记混的情况了。”女儿说,最近,爸爸有时会认错人,把妈妈误认为自己姐姐,对着她会突然问,“你是我女儿吗?”

“他们说,第一次走失,是一个信号,说明我爸爸病情严重起来”,女儿早给爸爸买来了定位装置,但因为爸爸不怎么出门,所以也一直没给老人戴着,她说等爸爸出院后,就给他戴上。

24小时,是最佳寻找时间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

2020年数据,我国65岁老人中,约有1500万患者。8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中,有11.4%的老人患有此病,8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1/3患有此病。60岁以上妇女患老年痴呆的概率通常是同年龄段男性的2到3倍。

但并不是说只有老人才得老年痴呆,目前,世界上发现四五十岁的年纪患者,他们属于早发型患者。

目前为止,老年痴呆症还是属于一种不可逆转的病,临床表现多是失语、失认、记忆障碍等。

对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来说,世界重新归零,记忆化作流沙,亲人变得陌生。

虽然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走失是常见的情况,但季节交替,气候的变化,往往是老人走失多发时期。

因为记忆模糊、障碍,他们一旦走错一个路口,就找不回去路了,多半也不会掉头,而是一直往前走,走着走着就走远了。

寻找走失者,黄金时间是72小时。对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来说,24小时,则是最佳寻找时间。有数据显示,24小时内找回的概率接近50%,之后,随着时间越长,找回概率越来越减少。

而往往,家人发现老人走失都不是第一时间,有时家人自己先找一圈找不到了再报警,又耽搁了时间,家人提供的信息有时也不精确等,都会耽误最佳搜救时间。

如果发现老人走失了,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报警,除此之外,家人们一定要给老人戴定位手环等装置,身上挂身份信息牌等。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 杨丽

通讯员 金炯明 莫冬艳 金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