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英语表达和写作的技巧的作用(中英文在表达上的差异)

不同文化造就不同的表达,汉语的含蓄,西方的直接,貌似有很大的差别。本文就总结一下,中英文在表达的细节上是如何处理的。

也就是说,中英文之间是如何切换的,特别是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上。掌握这些要点可以让你表达能力大大提升。


讲解英语表达和写作的技巧的作用(中英文在表达上的差异)(1)


1. 英、汉双语之间的转换发生在三个层面,即:声音层面(sound)、句子结构层面(grammar)和意义层面(meaning)。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在进行它们之间的转换(或更高标准:口译)时,学习者应把握两种语言的重要思维差异。

2. 句子是语言中表达意义的基本单位。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都可以静态地这样来看待:每个句子至少包含一个子句(clause);每个子句至少是由一个短语(phrase)构成;每个短语至少含有一个词(word);每个词至少由一个词素(morpheme,例如:threatening可拆解成threat en ing;railway可拆解成rail way)组成。


讲解英语表达和写作的技巧的作用(中英文在表达上的差异)(2)


3. 英、汉两种语言中句子的主要成分都是“主语” “谓语”,例如:(汉)我‖看过这部电影。这个句子中“我”是主语,“看过”是谓语;(English)I saw the movie.这个句子中“I”是主语,“saw”是谓语。从大的方面来说,英、汉两种语言是相似的,即通常都是先说主语后说谓语。两种语言的重要区别则发生在连带成分(宾语和补语)和附加成分(定语和状语)上。

例如:

“你在学什么?”“我在学英语。“这里,“什么”和“英语”都是宾语。比较英语中的说法:What are you studying? I am studying English. “你在哪儿学?”“我在学校学。”这里的“在哪儿”和“在学校”都是补足谓语动词意思的“补语”。

比较英语中的说法:Where do you study? I study in school.简单的定语和状语使用的习惯,两种语言无大差别,如:好小伙子/a nice fellow;很幸福/very happy。区别出现在定语和状语变得复杂的时候,

如:He had four sons that became lawyers. 比较:他有四个当律师的儿子。He's coming downstairs with two sleeping bags over the top of his head.比较:他头上顶着两个睡袋走下楼梯。


讲解英语表达和写作的技巧的作用(中英文在表达上的差异)(3)


4. 从前引例句中我们稍做总结:主语 谓语是两种语言共享的结构,因此双语之间转换时主语 谓语这一基本顺序(倒装只是特例)便是两种语言表达时的重心。当涉及到连带成分和附加成分时要注意两种语言在表达层面上的差异,成分简单,两种语言表达时区别不大;成分复杂,两种语言表达时区别较大,应引起充分的注意。

5. 汉语大致来说呈现出一种信息平面逐一堆砌的语言特点,并且这一“堆砌”是按照从外在特征出发最后到达事物本质的顺序进行的。

例如:

中文:“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个奥地利海关小职员的第三次婚姻中所生的第三个孩子,这个奥地利海关小职员是个私生子。”而英文则更加强调信息的立体层次感,即一定要把信息依照重要性分层揭示出来,重要性呈递减的方式而不是像汉语呈递增的方式,如:(English) Adolf Hitler was the third son (第三个孩子)of the third marriage (第三次婚姻)of a minor Austrian customs official(海关职员)who(这个小职员) had been born an illegitimate child.


用图表可以清晰地表现这一信息层次:


Adolf Hitler was -->the third son -->of the third marriage -->of a minor Austrian customs official-->who had been born an illegitimate -->child.

(汉语)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个奥地利海关小职员的(这个奥地利海关小职员是个私生子)-->第三次婚姻中所生的-->第三个孩子。

6. 从上可以看出,汉语转换成英语时,突出重要信息的深层次结构是十分关键的;而英语转换成汉语时往往需要颠倒这一深层次结构,即用一种相反的顺序传达出来。

对于英语要考试,考等级的朋友来说,很有必要知道这些技巧。但是对于提升口语的同学来说,不用太在意规则,只需要知道一个说话的框架。

学英语,关注我就够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