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他一生的荣誉都给了我(他把最大的热情赋予书和戏)

他把他一生的荣誉都给了我(他把最大的热情赋予书和戏)(1)

△《郭论》,郭德纲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年9月版

郭德纲又“红”了。

面对上海交大博士夫妻的质疑,郭德纲气定神闲,应对得滴水不漏,对于江湖风波,他已经看得很淡了。

如果你还怀念当年那个喜怒形于色的郭德纲,不妨看看他刚出的新书《郭论》。

人在创造的时候是既不在乎报酬,也不考虑结果的。出书赚不了几个钱,但郭德纲写《郭论》写得很用心,拾遗明清野史、解读市井文化、大话经典名著……针砭时弊,喻古讽今,旁征博引,纵横捭阖。

这是一个很少会被大众看到的郭德纲:温和谦逊,从善如流,真、痴、柔。

有句话说:“你被什么打动,什么就是你的命。”

要照这么说,中国文化,就是郭德纲的命。

马东在接受《人物》杂志访谈时曾说起郭德纲,认为郭德纲和马季一样,本质上都是非常内向的人。郭德纲自己也承认,不喜欢与陌生人交际,闲下来“在家看看书,看看戏,我觉得这就挺好”。

他把最大的热情赋予书和戏。

郭德纲爱戏,也懂戏,在《郭论》中讲故事不时会插进几句戏词儿,甚至会专门讲一段自己学习表演的心得:演评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富撺掇李甲把杜十娘卖给自己,杜十娘投江死后,李甲对孙富说:“孙兄,你把银子抬回去吧。”通常孙富就阔气地拒绝了,“出手之物就不要了。”

这么演的好处是省事,不然两个抬箱子的伙计还得穿上道袍、戴上罗帽,上台表演一下把银子要回来的戏码,麻烦。

郭德纲觉得不能这么演,杜十娘一死,李甲一哭,孙富当场变脸,扭头喊小厮,“来呀!把银子给我抢回来!”

为什么这么演?他在后台和其他演员一起分析孙富的人物性格:孙富是一个见色起意、工于心计的商人,能够巧舌如簧地说服李甲将痴心一片的杜十娘转卖给自己,一个这么歹毒、精明的商人,不可能拿着大把银子打水漂玩儿,凭什么出手之物就不要了?不要了,人物性格就不成立了,这出戏就垮掉了。

在戏上头,他是十二万分地认真。

“抛砖引玉,我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留下来,希望咱们中国的传统艺术能得到更多人的重视。”他说。

这可能也是《郭论》的创作意图。

《郭论》是郭德纲为自己构筑的理想王国,他不好享乐,工作严谨、勤奋而踏实,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反而成就了他,帮他酿造出诸多作品,这些作品又为他提供了某种沉醉和解脱。以《郭论》为例,这部中国故事集既有文天祥、方孝孺、杨涟等以高风亮节闻名于世的政治文化领袖,也有杨埙、张春圃这样的极具正义感、自尊自爱的平民漆工、琴师,甚至有李师师、高三这些出身“下九流”却忠于理想的烟花女子。

尤其亮眼的,是他用了大量篇幅写了《焗碗丁》《双烈女》等源于真实生活、反映底层女性不幸经历的故事。草根出身的郭德纲对底层贫苦百姓有深厚的悲悯,对这些人的不幸与挣扎充满理解和同情,在写到受婆婆虐待的小媳妇王玲儿、丽姑、春姑等一批卑微、善良却不得善终的女性的故事时,更是义愤填膺,虽然语言仍然诙谐幽默,文章的底色却充满忧世伤生的悲凉。宿命般的人道情怀、感伤和批判,融会在他对社会和个体生命描写的方方面面。

整体而言,《郭论》的氛围是轻松的。郭德纲是一个生活中的美学家,将中国人的种种民俗咀嚼出了《舌尖上的中国》式的平安喜乐:怎么置办年货、怎么煮腊八粥,怎么养水仙,怎么摆佛手,怎么腌咸菜,怎么包饺子,怎么下馄饨……虽是粗茶淡饭,但仍然气韵生动。

(燕赵都市报 文/董晓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