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书协之外的百年书法殿堂(临沂马德信老人的书法情缘:书法是一辈子的陪伴)

一个书协之外的百年书法殿堂(临沂马德信老人的书法情缘:书法是一辈子的陪伴)(1)

马德信在阳台练习书法。

临沂现年88岁的马德信老人,眼不花耳不聋,身子骨硬朗,健步如飞,声音洪亮,让人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位年近90的耄耋老人。这就不得不说到陪伴了马德信老人一辈子的书法了。经常练书法的人,不仅能得到艺术上的享受,而且能增进身体健康。著名的书法家潘伯鹰说:“心中狂喜之时,写毛笔字,能使头脑冷静下来;心中忧闷之时,写毛笔字,又能精神愉快。”这些深刻体会,使马德信受用终身。

马德信老人家住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芝麻墩街道东城社区孟家庄村,他写的字在十里八乡都小有名气。说起与书法的情缘,那还得从年幼时的一本字帖开始。“小学的时候,父母为了让我写好字,买字帖让我练习,从那时候开始我就迷上了书法。”马德信老人说,那时条件太差,能上学的孩子都屈指可数,父母硬是供他上完了学。“毕业后先是分配到了临沂市指挥部工作,后来和同学一起去修了三年的河坝。

偶然的一个机会,马德信老人被调到了济南水利部门工作,在那里专门负责写宣传材料。“感觉从那个时候开始才有施展的机会,也有了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在济南工作的十年里,马德信老人每日与书法相伴,“那时候大家工作热情都非常高,每个人都争取进步。”十年后,由于家庭原因,马德信老人回到了临沂老家,开始教书生涯。

因为教育资源的稀缺,马德信老人教授过很多门课。“语文、历史、美术,很多课程都教过,老师少就会负担的多,比较累。”即使不能单独开课程教孩子们学习书法,但马德信老人也很注重学生们的兴趣引导和培养。“就像我现在只收过四五个徒弟,也都是他们几次三番上门来找我,我才陆陆续续教出来的。”在马德信老人的眼里,书法是一个需要持久的耐心和毅力才能做好的事情,如果是一时兴起,一时的喜欢,他并不建议都去学习书法。

陆陆续续教书几十年,期间马德信老人也曾务农,孩子也都拉扯长大,成家立业,唯有书法没有和他断了联系。“有事干完农活,兴致来了,也要铺上纸写上几幅。”生活的琐碎并没有让马德信老人丢失书法。最开始马德信老人研习的是柳体,后来他发现书法要随自己的意念和心情一起书写,慢慢的,马德信老人就写出了自己的风格。

现在马德信老人和90岁的老伴一起生活,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堆满了练习书法的宣纸和书籍。墙上也挂满了自己最中意的书画作品。斑驳泛黄的纸张是马德信老人和书法与时间的有力见证。逢年过节,亲朋好友们不时还问他要上几幅字。

书法对于马德信老人而言,成为了每天必备的休闲,老伴而也很支持他,陪伴着他,老两口的晚年生活幸福且充实。

记者范彩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