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当代艺术(艺术与商业的双重巅峰)

关于这期的选题我想了很久,从 Ray Charles到Al Green再到 Isaac Hayes,把他们几个的那几张经典专辑听了一遍又一遍,但越听越觉得,还得是Marvin Gaye(马文·盖伊)的那张《What's Going On》。

新概念当代艺术(艺术与商业的双重巅峰)(1)

说起灵魂乐,最初在我心中其实是一个极其模糊的形象,记得我在之前曾经写过摩城唱片的故事吧(复习点这里),我最开始接触灵魂乐的确是在Motown的那些唱片里,但总觉得时而能听到布鲁斯的味道,时而人声爵士也若隐若现。它就像是在相邻风格间不断游走的那股气息,永远也让人把握不住。

后来才逐渐顺着历史,找到灵魂乐的精髓。

1、背景介绍

50年代末期,灵魂乐在节奏布鲁斯和福音音乐的双重影响下逐渐成型。强节奏和人声配合成为灵魂乐最大的特点所在,通俗来说,灵魂乐重点在构造一种轻松的节奏氛围,让你忍不住跟着尾音哼唱以及随着节奏拍手。而最早被人们所熟知的灵魂乐代表就应该是查尔斯老爹的那首《 I Got a Woman》。

新概念当代艺术(艺术与商业的双重巅峰)(2)

同布鲁斯一样,灵魂乐也是彻头彻尾的黑人音乐,但却在成型后少了“猫王”的帮忙,加之整个六十年代摇滚乐几乎已迅猛之势发展,于是没有破圈成功的灵魂乐便只能一直作为黑人范围内 的表达手段,进而在发展上无法脱离开宗教音乐的影响,直到巴瑞·戈迪开始创立摩城唱片,以流行化改进传统灵魂乐创作思路,才终于在六十年代中后期走上榜单,彻底打开灵魂乐市场。

而我们这次要讲的Marvin Gaye(马文·盖伊),就正是这次风潮最大的受益者。高大的形象和热情的嗓音,让他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灵魂乐歌手,更是被称为“摩城之音”。走到70年代的摩城唱片,已经完全掌握了热门创造的诀窍,无论是唱片发行还是后续演出现场,都已然成为了批量化的热单生产机器,缺乏艺术创作的自由度和话题的延伸性成为了公司最大的问题,而观众的一再买单也让整个摩城帝国陷入一种不健康的创作循环之中。

最先决定打破这种桎梏的就正是Marvin Gaye。在他本人的表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What's Going On》正式创作之前马文的创作思维转变。

"In 1969 or 1970, I began to re-evaluate my whole concept of what I wanted my music to say," Gaye once said about the creation of What's Going On. (大概是在1969或1970年,我开始重新评估我的整个概念,我希望我的音乐能够创造正在发生的事情。)"

在这种思想引导之下,Marvin 又陆续收到了在越南战场上的弟弟给自己的来信,没有什么比战争亲历者的表述更加触动人心,于是Marvin 开始彻底跳出原有的创作眼光,转而站在一个社会观察者的角度,看待周遭的生活,这也让他意识到,要想真正创作出触及灵魂的音乐,就必须在艺术内容上告诉听者,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新概念当代艺术(艺术与商业的双重巅峰)(3)

终于在1971年,Marvin Gaye正式发表自己的第十一张专辑《What's Going On》。

即便当时已然是“摩城王子 老板小舅子”的他,在发行这张专辑之前也仍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阻挡和反对。毫无疑问这不是一张标准意义上的“摩城出品”,内容上深刻,犀利、音乐上又融合,大气。而这种大胆的“新”在一个以流行为主的唱片公司眼中无疑是一种不确定的因素,但由于去年刚刚失去挚友的Marvin一直深陷抑郁不愿再回到录音室唱歌,无奈之下巴瑞·戈迪只能以此为条件,答应接受他的“新”作。

1971年3月,同名歌曲登上B榜Hot 100上第二名,;5月专辑正式发行,在国内持续发酵,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灵魂乐专辑;最终,这张专辑成为Marvin Gaye最成功的代表作,也被滚石评委为史上最伟大的500张唱片第6名。

新概念当代艺术(艺术与商业的双重巅峰)(4)

讲实话,这个第六名才是我认识这张专辑的开端。有段时间我很痴迷于收集这500张唱片,在一众摇滚乐队之中,高居前十位的名单里竟然有这样一张灵魂乐专辑。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让它能够打败后面的494张经典,站上这个第六名。

二、歌曲详解

1、《What's Going On》

作为专辑第一首又是专辑同名歌曲,这首《What's Going On》可以说是Marvin 最为人熟知的歌曲,不论是词曲还是录音编曲都处处大花心思,从一开始就带给大家直抵灵魂的冲击。

先说歌词。整首歌都站在一个退伍老兵的角度,通过与不同角色的对话,来带出战争危害世界,爱才是根本的概念,而不断重复的“What's Going On”毫无疑问是对世界的质疑和送给每个人的质问。最妙的是在歌曲中不断重复的人物形象:因在战场上牺牲的孩子而苦痛不已的母亲和失望愤怒的父亲,三人构建出当时美国最常见的家庭缩影。这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达到与听众的共情,至此,人们再次听到那句“war is not the answer,only love can conquer hate。"又怎能不为之动容呢。这才是真正的Peace And Love。

而当我们再讲视角放在整首歌的配乐演奏时,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那就是这张专辑的贝斯手 James Jamerson。他几乎参与了摩城音乐所有热单和专辑的演奏。而在这张专辑里,James更是以天才的技术将整首歌的低音部分建的扎扎实实又优美灵动。如果你之前没有注意Bass Line的习惯,建议可以仔细听听这首歌的贝斯线,你会有种在听爵士乐的恍惚错觉。

最后再说说这首歌的录音编曲。一开头我们就能听到一段在室外生活空间的对话采样。而事实上,整张专辑的录音都是在相当分散的状况中完成的,每个轨道的顺序都是在事后重新排列组合到一起。这个时候,摩城在音乐制作中的成熟流程就显得意义非凡。

2、《What's Happening Brother》

如果说你还没有太听清第一首的Bass Line,那么到了这首Bass几乎冲到了最主要的听感位置大肆发挥、于此同时贯穿整首歌的人声合唱也成为另一特色。在最开始我们介绍灵魂乐的时候提到过,这种由福音音乐发展而来的音乐风格,人声伴唱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如果不看歌词,整首歌都充斥着轻松的节奏和旋律,但实际却在延续第一首歌的对话,进而将视角切换与兄弟的独立对话。而在内容上则更加偏向于口语化的交流,从经历到生活,都流露出这位退伍士兵不仅遭受着战场的折磨同时还在适应回归后的世界变化。

What's been shaking up and down the line?

是什么改变了既往的模样

I wanna' know 'cause I'm slightly behind the time

我想弄明白 因为我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我们可以将整张专辑当成一个完整的语境来欣赏,也可以假设这首歌中一直对话的“brother”已经是上一首歌里提到了那位已经离去的兄弟。而这无疑更加增添了歌曲带给我们一种无力感和支离破碎中的残存希望。

3、《Save The Children》

反复出现的问题,与其说是一种对世界的质疑不如说是给所有人的做出的自省榜样。提出疑问的本身一定是自我对话的结果。于是在这首歌中,Marvin便直接将这种自我对话做成了一说一唱的形式。

我们无需区分到底哪一个才是内心的声音,重要的是感受着两者之间的情绪变化。在整张专辑中,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我觉得这是最纯正的灵魂乐味道。两个VOCAL的声道已经几乎铺满了我们的听觉空间。如果不是刻意注意,我们甚至感受不到后面还垫了相当饱和的配器演奏以及伴唱。

这种颇具艺术感的设计,让我们能更专注于演唱和歌词。相当于一种倾诉,在音调的高低间贯穿着情绪。就像这两句 “Who's willing to try to save a world | That's destined to die “ 突然甩起来的高音给所有人警觉的提醒,这是一种音乐的高亮标注。看似在自我对话,实际上却一直引导着听者的思路和情绪,高低起伏之处,想说的意义听众自然已经理解的彻彻底底。

太绝了。

4、《Mercy Mercy Me》

Marvin在录制这张专辑的时候,曾经说过觉得自己终于学会了唱歌。

事实上,在创作之初随着思路的转变发生时,Marvin就希望在声音上也能够区别于之前所有的大家所熟知的摩城之声,于是我们可以在这首歌里听到轻巧松弛的唱腔置于极具摇摆的节奏之上,并从此成为他一种标志性的声音特点。

"我已经研究麦克风十几年了,但是我突然发现我做错了什么,我唱的太大声了!"从他采访的这句话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声音上的转变对整个风格和音乐表达来说意味着什么。以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讲述了着深刻残酷的世界现实。

新概念当代艺术(艺术与商业的双重巅峰)(5)

在这首讲述生态的歌曲中,他用了极少的歌词,看似将万物生灵一笔带过实际上却在结尾处将近乎三分之一的篇幅用单纯的器乐演奏填充完整。它延续了唱词中的情感并将之放至宏大,尤其是最后钢琴和吟唱相互呼应递减消失,就像是生态最后发出的无言的自救。Marvin将一切事实都摆在我们眼前,像是一封道德的审判书,敲击着每一个人。

5、《Right On》

长达七分半的音乐中,最先给听众定下基调的却是轻快的长笛声。专辑进行到第七首歌时,在优秀的音乐也难免陷入平缓期,而打破这种局面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一种在先前的几十分钟体验里从没出现的音色、节奏、器乐、VOCAL以带给人新鲜的体验。

而这声像是北欧童话里的长笛,适时的出现便彻底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事实上,这背后的演奏者是只有十几岁的小女孩戴娜·哈特维克。13岁就加入摩城唱片的哈特维克受过良好的古典乐教育,但Marvin却希望要一种爵士乐的声音,这让哈特维克的压力极大,也因此她始终觉得没有完成好这次录制。直到几年之后,有朋友问起她又重新听了一遍,才觉得甚是惊喜。

新概念当代艺术(艺术与商业的双重巅峰)(6)

如果说前面几首歌,Marvin将表达的视角始终放在自己身上,讲述残酷的世界和自我内心的挣扎,但那么到了《right on》中就变成了一种上升的角度。他好像将身份转换成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神化的视角或者说是一个领导者。

而爱仍然是永远的主题。

6、《Inner City Blues》

在最后一首歌中,我们又再一次感受到了表现得太过于突出的贝斯和鼓的魅力。两人把节奏建的既灵动又扎实,简洁有力不显出一分的冗杂,如此铺垫之下也让Marvin的哼唱给人感觉更为舒适。

十首歌曲听下来,Marvin的唱也有一种愈加放松的感觉。而听者也不会再因歌词里唱到的那些与节奏旋律听起来格格不入的残酷事实而感到奇怪和割裂,反而会在逐渐习惯中更加感受到一种情绪的释怀。虽然在标题写了“使我想要叫喊”,但这些叫喊早在一次次的自省和对话中消融殆尽。

今年5月21日,是这张专辑发行的49周年。而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Marvin Gaye(马文·盖伊)的年龄。也许他自己也不会想到在自己在歌里唱着的“父亲,父亲,我们不必将冲突升级”,会成为自己生命的预言。1984年4月1日,在距离Marvin生日只有一天的时候,他因与父亲发生冲突而被父亲亲手射杀致死。

新概念当代艺术(艺术与商业的双重巅峰)(7)

Marvin的去世使得人们又重新回头聆听和感受这张《What's Going On》,从乐评人口中最伟大的灵魂乐作品,到彻底改变黑人音乐的唱片,也许当时人们的确被太过出色的商业成就和摩城深入人心的品牌效应所影响,但始终无法否认Marvin Gaye在三十出头的年纪,以一个怎样深刻的角度代表美国青年向世界发声。

新概念当代艺术(艺术与商业的双重巅峰)(8)

形式和内容,永远都是艺术作品始终围绕的中心。诸如Miles Davis、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伟大作品就总是以形式的突破和史无前例的创新首先刺激着接收者的感官,而到了Marvin Gaye这里,深刻的内容表达则成为最突出的部分,相比之下,和弦上的独特尝试和多风格的融合则显得含蓄许多。

事实上在灵魂乐早期,作为非裔群体的独有音乐,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在表达内容上都以随性自由的方式进行创作,而在摩城唱片彻底将灵魂乐带进主流市场后,正负面的影响也都接踵而至。为了使音乐更加流行化,摩城将原本灵魂乐中即兴的部分全部去除,使一切都成为精心设计的结果。这种方式自然带来了应有的接受度和流行度,但却意味着内容深度的缺失。

“这是我听过最糟糕的唱片”

也许巴瑞·戈迪在对《What's Going On》做出这种评论时,也代表了自己狭窄的格局和眼光。如果不是真实的销量数据证明了当时人们对这种犀利内容的需求,他也许永远也不会真的认可Marvin的这次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突破。

新概念当代艺术(艺术与商业的双重巅峰)(9)

这是由社会意识带来的艺术性提升,灵魂乐的内容终于开始从生活碎片到情爱故事最终走向了社会问题和思考质疑。Soul这种音乐我一直觉得很真实,它大概是极少数以一个具象含义单词来命名的。不像是Rock and roll这般模糊创新,顶着所有人都理解的灵魂二字开启的风格,这会给听者一种无意识的预判,无可否认Marvin Gaye做到了,正如他说的那样,真正写出了打动人们灵魂的歌曲。

新概念当代艺术(艺术与商业的双重巅峰)(10)

青年的思考总是最有力量的存在,而艺术也不应仅仅表达个人的欢愉与悲伤。我们与时代相连与世界相连,总是嚷着自由权利的人们却是第一个丧失表达的欲望。

也许Marvin Gaye在创作这张《What's Going On》也并没有想象到后面的这些赋之光环,所以我们从来都不苛责成为伟大。

重要的是要在平凡中始终保持

表达的热情和思考的能量。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

*本文首发于【黑胶盒子】公众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