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作业效果(课堂作业驱动)

落实“双减”:一要做好“减法”,精减作业;二要做好“加法”,课堂提质增效“加”“减”相宜,让育人更有力量,让教育更有质量,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作业效果?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作业效果(课堂作业驱动)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作业效果

落实“双减”:一要做好“减法”,精减作业;二要做好“加法”,课堂提质增效。“加”“减”相宜,让育人更有力量,让教育更有质量。

学校聚焦“互动生成式”课堂改革,为落实“双减”蓄力。面对课堂“有向开放”“互动生成”的追求,学校重点做了“四变”工作:一变教师理念和教学行为,让课堂“发现人”——从关注“明星”学生到发现全体,从关注知识目标到发现过程生态,从关注“教师教”到发现“学生学”。二变课堂重心,让课堂“成就人”——教师以“有向开放”为基础,交互反馈为手段,努力实现课堂重心下移,在对话、合作、交流、生成中成就人,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三变从研究课时到研究课程,从微观研究升级为宏观研究,让课堂“塑造人”——发现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探寻“类知识结构”和“类方法结构”的教学策略,塑造师生长程、整体、关联、递进式的结构化思维,课堂、课程的迭代进程更加稳健。四是制定学生课堂新常规,让课堂“发展人”——从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表达、学会合作、学会记录等方面发展学生“课堂学习力”,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校实现了四大突破:立足学情备课,聚焦课型研究,内化学科素养,提升育人价值。一是参照“课堂评价标准”对课堂进行学情溯源——捉虫、诊断、归因、反思、重建——集智备课。二是分学科组开展课型化研究,语文阅读课和单元推进课,数学概念课、规律课和复习课,英语词汇句型课和阅读课,综合学科概念课、新授课及区域性课堂已形成相对规范的范式。三是以年级组为单位分解学生学科核心能力,解读学生的“差异性”“现实基础”与“发展可能性”。四是深挖课堂价值,教学设计突出大概念关联,书本世界与生活情境、社会热点关联,让课程呈现生命态。

如果将课堂比喻为前轮,保持其强劲的驱动,那么作业就是后轮,促进其与前者同向并行。“课堂 作业”成为驱动“双减”工作的“前后轮”。

在关注课堂提质增效的同时,学校也在优化作业设计,加强作业监测,为学生铺就成长通道。同时,实行“商后再研,研后再选,选后再定,定后再亮,亮后再做,做后再批,批后再导,导后再记”的作业闭环管理。

学期初与家长代表“会商”作业内容与管理方式,确定作业“基准线”;开学前各学科组“研讨”学期作业资源库,规划单元目标作业“分界线”;学期中各任课教师“遴选”作业,确定作业“层次线”;然后报年级主任、班主任,“公示”作业内容,后者监控作业时长“警戒线”;一份高质量作业到达学生手中,学生完成后,教师全批全改,课后答疑辅导,夯实作业“最低线”;最后反馈作业数据,在闭环管理中不断修正作业资源库。

布置什么作业、布置多少作业是闭环管理的核心所在。学校秉持“少作业多自主”的原则,实行作业先周预审的机制,精选题,选精题,源头做好作业优化设计。按照“基本作业+弹性作业”模式,要求任课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保证全体学生的课程学习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弹性作业体现自主选择,提倡布置“实践、调查、制作”等实践性作业,如文科的旅游美篇创作、诵读音频制作,理科小论文、小制作、调查报告,“蜡烛燃烧的故事”“苏打和食醋的故事”“会跳舞的鸡蛋”等作业。关注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类等学科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的创新,鼓励跨学科作业的融合。

如何反馈作业、矫正教学是闭环管理的关键所在。学校不定期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与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活动,结合常规月查进行作业设计月评价。学校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作业批改要“符号化、区别化、修正化”。采取集体讲评、答疑辅导等方式进行针对性反馈,强化对学习困难生的帮扶。特色作业、开放性作业实行多元评价,关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减轻初中生课业负担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YC2019125)

《中国教师报》2022年03月23日第6版

作者:李 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