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格式示范(小学毕业论文答辩)

小学论文格式示范(小学毕业论文答辩)(1)

夏天毕业季前后,论文是很多网友关心的。不过,最近一个引发热议、关于论文的话题,主角不是大学生、研究生,而是小学生:明亮的大礼堂、制作精良的PPT、学生在台上拿着麦克风对着台下济济一堂的听众脱稿讲述“秦始皇的功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中国女子服饰变迁探讨”......看到这里,恐怕大多数人都不敢相信,这赶超硕博答辩的阵势来自昆明的一个小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现场。

这次六年级小学生论文答辩被报道后,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争论。有网友认为形式太过庄重、论题过于成人化,许多网友对小学生能否独立完成这么“宏大”的主题也表示怀疑,纷纷猜测这是在“比比谁家父母更有文化”。当然也有网友表示,“邻居家的孩子”或“朋友家的孩子”从小热爱研究、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对于现今的小学生来说只是毛毛雨......

从媒体报道来看,这场六年级生的答辩不与成绩挂钩,是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并经过家委会统一讨论提出的,论证论述由答辩小组成员自己完成,家长和老师仅提供预算、修改、监督等支持。然而在评论区,网友依然是“卷”字刷屏,是否“拔苗助长”等声音也不鲜见。

说到论文,只要经过答辩的人都明白,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即内容要有自己的创新,或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有新发现、新进展。从这个意义上看,小学生研究课题也符合创新的思路。近年来,各个学校都在围绕学生不同的需求、兴趣、体验等,积极探索符合学科特点、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模式。让小学生研究一些感兴趣的课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无疑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的积极尝试。我们也别小看了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意识,在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播手段加持下,孩子们有进行一些课题研究的支撑,也有进行创新的现实能力。

然而,从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本身来说,重点在过程,不能本末倒置,即过度追求“宏大”的课题和过于重视“包装”的流程。更何况,众所周知,科研要坐得住“冷板凳”,很多科研人员都要经过漫长埋头苦干的过程才能出成果,作为科研的一环,论文答辩本身也是对科研成果、学术能力的一种严谨的检验,而不是在舞台上进行的“表演”。如果将重点落在公开展示教育成果上,一方面或会误导小学生,让他们将关注点放在聚光灯下的最后演示环节,而忽略了研究性学习、科研最根本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可能给家长带来焦虑,为了让自家孩子的表现足够匹配“盛大”的舞台,家长们很容易过度参与其中,甚至有可能在背后全权代劳。一番操作下来,学校必定是满意的,大多数家长也可能是累并满意的,“别人家的孩子”素材又添一笔,而孩子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且不说小学生的论文是否具备了严谨规范的结构和逻辑,我们相信排除了家长代劳等因素,经过一次真实有效、全程自主的课题研究,很多孩子必定会产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甚至一定程度被激起对科研的兴趣,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学业产生良好的影响。但类似的有意义的小学生研学,不必非要冠上“论文答辩”之名和舞台化完成的形式,可以作为研究课题、研究小组,落实素质教育、劳动教育,重在激发孩子的思辨能力、创造力,重在实效,不加重孩子和家长的负担,更减少形式化和表演性。

“双减”的扎实开展,孩子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教育理念。但教育创新应该落在实处,学生是否真正受益、是否从中获得成长,才是检验的最大标准。学校在创新的同时也应该对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孩子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索“真课题”、开展“真探究”,非一味地追求“高大上”。如此,方能起到创新的效果。

一句话,在激发孩子创新能力、探索梦想的同时,也请切记,莫将形式等同于创新。

评论员 徐小梦 薛蓓

校对 王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