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道的敷设方式(详解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给水管道的敷设方式(详解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1)

本期,为大家介绍给水管道如何更好的布置和敷设,施工有不当之处

给水管网的布置方式给水系统按给水管网的敷设方式不同,可以布置成下行上给式、上行下给式和环状供水式三种管网方式。

室外给水系统室外给水系统的任务是从水源取水,按照用户对水质的要求进行处理,然后将水输送到用水区,并向用户配水。

室外给水系统的组成给水系统通常由下列部分组成:取水构筑物(用以从选定的水源(包括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取水)、水处理构筑物(是将取来的原水进行处理,使其符合用户对水质的要求。)泵站(用以将所需水量提升到要求的高度,可分为抽取原水的一级泵站、输送清水的二级泵站和设于管网中的加压泵站。)、输水管渠和管网(输水管是将原水输送到水厂的管渠,配水管网则是将处理后的水配送到各个给水区的用户。)、调节构筑物(它包括高地水池、水塔、清水池等。用以贮存和调节水量。高地水池和水塔兼有保证水压的作用)。

配水管网的布置形式和敷设方式配水管网可以根据用户对供水的要求,布置成树状网和环状网两种形式。树状管网是从水厂泵站或水塔到用户的管线布置成树枝状,只是一个方向供水。供水可靠性较差,投资省。环状网中的干管前后贯通,连接成环状,供水可靠性好,适用于供水不允许中断的地区。配水管网一般采用埋地铺设,覆土厚度不小于0.7m,并且在冰冻线以下。通常沿道路或平行于建筑物铺设。配水管网上设置阀门和阀门井。

室内给水系统给水系统的任务是将市政给水管网或自备水源的水,在满足用户对水质、水量、水压的要求下,输送到室内各用水点。给水系统按用途可分成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及消防给水系统。各给水系统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采用合理的共用系统。

室内给水系统组成室内给水系统由引入管(进户管)、水表节点、管道系统(干管、立管、支管)、给水附件(阀门、水表、配水龙头)等组成。当室外管网水压不足时,还需要设置加压贮水设备(水泵、水箱、贮水池、气压给水装置等)。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使用要求以及用水设备的位置等因素确定。

基本要求

1

保证最佳水力条件;

尽可能与墙、梁、柱平行,呈直线走向,力求管路简短。

干管应布置在用水量大或不允许间断供水的配水点附近,利于供水安全,减少流程中不合理的转输流量。

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

应从室外环状管网不同管段引入,引入管不少于2条若必须同侧引入时,两条引入管的间距不得小于15m,并在两条引管之间的室外给水管上安装阀门。

室内给水管网宜采用枝状布置,单向供水。

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和设备:

应采用环状管网或贯通枝状双向供水;

不可能时,应设置高位水箱或增加第二水源等保证安全供水的措施。

设2条或2条以上引入管,在室内将管道连成环状或贯通状双向供水,如建筑物不同侧引入室内,管道贯通状布置图所示。若条件不可能达到,可采取设贮水池或增设第二水源等安全供水措施。

引入管布置

给水管道的敷设方式(详解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2)

2

保证管道不被损坏、安全供水和方便使用;

管道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穿越时,应与有关专业协商处理。管道不宜穿过伸缩缝、沉降缝,若需穿过,应采取保护措施。

管道穿过伸缩缝、沉降缝时,常用的保护措施有:

留净空: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留有不小于150mm的净空;

软性接头法:用橡胶软管或金属波纹管连接沉降缝、伸缩缝隙两边的管道;

丝扣弯头法:在建筑沉降过程中,两边的沉降差由丝扣弯头的旋转来补偿,适用于小管径的管道;

活动支架法

保护管道不受损坏的要求

给水管道的敷设方式(详解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3)

3

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美观;

管道不得穿越变、配电间、电梯机房、通信机房,大中型计算机房、计算机网络中心、有屏蔽要求的X光、 CT室、档案室、书库、音像库房等遇水会损坏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

一般不宜穿越卧室、书房及贮藏间。

不能布置在妨碍生产操作和交通运输处或遇水能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设备、产品和原料上。

不宜穿过橱窗、壁柜、吊柜等设施和在机械设备上方通过,

以免影响各种设施的功能和设备的维修。

4

便于安装维修。

管道周围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以满足安装、维修的要求。

布置形式

按供水可靠程度要求可分为:枝状和环状两种形式。

枝状:单向供水,供水安全可靠性差,但节省管材,造价低;

环状:管道相互连通,双向供水,安全可靠,管线长、造价高。

一般建筑内给水管网宜采用枝状布置。

按水平干管的敷设位置可分为:上行下给、下行上给和中分式。

1

中分式

水平干管设在中间技术层内或蹭某层吊顶内,由中间向上、下2个方向供水的为中分式。

适用于:屋顶用作露天茶座、舞厅或设有中间技术层的高层建筑。

2

上行下给式

干管设在顶层天花板下、吊顶内或技术夹层中,由上向下供水的为上行下给式。

适用于:设置高位水箱的居住与公共建筑和地下管线较多的工业厂房。

给水管道的敷设方式(详解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4)

3

下行上给式

干管埋地、设在底层或地下室中,由下向上供水的为下行上给式。

适用于:利用室外给水管网水压直接供水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给水管道的敷设方式(详解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5)

给水管网的敷设方式

建筑内部给水管道的敷设根据美观、卫生方面的要求不同,可分为:明装、暗装。

1

明装

指管道沿墙、梁、柱或沿天花板下等处暴露安装。

优点:明装管道造价低,安装、维修管理方便。

缺点:管道表面容易积灰、结露等,影响环境卫生,影响房间美观。

适用:一般民用建筑和生产车间,或建筑标准不高的公共建筑等。

2

暗装

管道隐蔽敷设,管道敷设在管沟、管槽、管井内、专用的设备层内或敷设在地下室的顶板下、房间的吊顶中。

优点:卫生条件好、房间美观。

缺点:造价高,施工要求高,一旦发生问题,维修管理不便。

适用:建筑标准比较高的宾馆、高层建筑,或由于生产工艺对室内洁净无尘要求比较高的情况。

给水管道的敷设

给水横管道在敷设时应设0.002~0.00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1

横管设坡度的目的:

便于维修时管道泄水;

管道安装完毕,清洗消毒时,便于排空残留的污水;

便于管道排气,有利于水流通畅和消除水气噪声。

给水管道与排水管道或其他管道同沟敷设、共架敷设时,给水管宜敷设在:

排水管、冷冻管的上面

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

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平行或交叉敷设时,管道外壁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规范的有关要求。

给水横管穿承重墙或基础、立管穿楼板时均应预留孔洞,暗装管道在墙中敷设时,也应预留墙槽,以免临时打洞、刨槽影响建筑结构的强度。

引入管进入室内,必须注意保护引入管不致因建筑物的

2

沉降而受到破坏,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引入管从建筑物的外墙基础下面通过时,应有混凝土基础固定管道;

(2)引入管穿过建筑物的外墙基础或穿过地下室的外墙墙壁进入室内时,引入管穿过外墙基础或穿过地下室墙壁的部分,应配合土建预留孔洞,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

管道应有套管,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应采用柔性防水套管连接。

管道穿过孔洞安装好以后,用水泥砂浆堵塞,以保证墙壁的结构强度。

给水管道的敷设方式(详解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6)

管道在空间敷设时,必须采用固定措施,以保证施工方便和安全供水。

给水管道的敷设方式(详解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7)

管道防护

1

防腐

通常的防腐做法:管道除锈后,在外壁刷涂防腐涂料。

铸铁管及大口径钢管:管内可采用水泥砂浆衬里。

埋地铸铁管:宜在管外壁刷冷底子油一遍、石油沥青两道;

埋地钢管(包括热镀锌钢管):宜在外壁刷冷底子油一道、石油沥青两道外加保护层(当土壤腐蚀性能较强时可采用加强级或特加强防腐);

钢塑复合管:埋地敷设,其外壁防腐同普通钢管;

薄壁不锈钢管:埋地敷设,宜采用管沟或外壁应有防腐措施(管外加防腐套管或外缚防腐胶带);

薄壁铜管:埋地敷设时应在管外加防护套管。

2

防冻、防露

金属管保温层厚根据计算确定,但不能小于25mm。

结露现象: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或在空气湿度较高的房间内敷设给水管道,由于管道内的水温较低,空气中的水分会凝结成水附着在管道表面,严重时还会产生滴水的现象。

结露现象的危害:会加速管道的腐蚀,影响建筑的使用,如使墙面受潮、粉刷层脱落,影响墙体质量和建筑美观等。

防露措施:与保温方法相同。

3

防振

尽量避免水击现象发生。

控制管道的水流速度。

系统中尽量减少使用电磁阀或速闭型水栓。

住宅建筑进户管阀门后宜装设家用可曲挠橡胶接头进行隔振。

可在管支架、吊架内衬垫减振材料,以缩小噪声的扩散。

住宅建筑进户管的阀门后(沿水流方向),宜装设家用可曲挠橡胶接头进行隔振。

给水管道的敷设方式(详解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8)

可在管支架、吊架内衬垫减振材料,以缩小噪声的扩散。

给水管道的敷设方式(详解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9)

4

防漏

防漏的主要措施:避免将管道布置在易受外力损坏的位置,或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其直接承受外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