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分为易术和易理(知道了我)

好久不写了,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学易的经验。

一句话,学习易经的功夫,在易经之外。也就是说,您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就是什么样的易经。您的人生经验才是开启易经大门的一把真.正的钥匙。

这就是说,知道了“我”,就知道了易。

这是因为,这个“我”里有“真我”,有“自我”。所以说,能学懂易经的人都是找到了真我和自我的人,知道“我”字的真.正的涵义的人。

这个学易的功夫在易经之处,其实就是道德经里玄之又玄的道理,玄之又玄是什么样的道理呢?就是玄外之意。

易经本来就是六爻的变化,易经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是“赋比兴”的方法,只代表了事物的一个方面,或只代表了一种事物。

要想学好易经就得知道易经的爻和字里,所代表的玄之又玄的玄外之意。

一个只有先了解自己人的,才能真.正了解易经;一个只有真.正读懂了自己的人,才能读懂易经;一个只有知道了“我”的真义的人,才能知道易经的真义。

易学分为易术和易理(知道了我)(1)

下面,我们简单地来分析下这个“我”字。

简画字里的“我”字是“找”字加一点。这个一点,其实是个部首,是“ノ”,这个一撇的部首却是“我”字的重.点。

比如,自己的“自”字,上边的一撇;禾苗的“禾”字,上边的一撇。“我”是“找”字上加一撇。可见,“我”找的就是一点,那一点就是一撇。您要了解它真.正的涵义。

这一撇用易理来分析是什么呢?

就是太芨图的阳鱼,“ノ”字用毛笔去写时,是上边一点,向右下逐步提笔,形成鱼尾。上边粗而圆,下边细而尖,就是太芨阳鱼所表示的“道者反之动”的道理。

那个我字的“ノ”,找的是道,这个道在心里,也在身上。

那个“自”字的“ノ”,眼睛盯的是道,盯的是天道,阳道,正道,就像打坐时眼观鼻,鼻观心,守着玄关一窍。

而那个“禾”字是木道,是万事万物生发的道理。禾的“ノ”就是发芽、生根、生长,发展的道理。易经其实就是讲了这么个东东。

这一撇“ノ”,是心,是天地的心,天心、地心、人心,天.人.合.一的心。也是主,是理,是真,是玄之又玄的玄外之音。

诗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这是实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是真我。真实合一就是两仪合一,阴阳合一,太级无级,一以贯之。

所以,我就是真理,我就是道路,我就是易,易就是我。

所以,知道了“我”,也就找到了学易的精髓。

精髓在哪里?在我心,在易外,在道心,在书外。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象灵山塔下修。

所以说,禅心不在外象,修行何必远求。学易也不在字词中,字词全在卦外求。

就如“大音希声”,要自己感悟,易经用语言讲不明白,只能是越讲越糊涂。所以,学易的精髓在文字外,在书本外。想要学会易经,一定会学会倾听生活中的弦外之音,无非平常心、平常事中找到我,知道我,就知道了道的弦外之音。无论多么玄,哪怕是玄之又玄,也是人家一讲你就懂了。

所以,“我”字的精华就在“找”那“一”点之“中”。你只要认识“自我”的那一点,找到了“真我”,你就是大罗真仙,有了一颗通天彻地的心。

诗云:三十三层天外天,天外还有大罗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

心不坚。你就永远找不到“我”中那一撇,或那一点。

易学分为易术和易理(知道了我)(2)

“我”字的甲骨文

您看甲骨文的“我”字,左边找个天地人,右边找个天地人,找来找去,无非找个天.人.合一的心与行。

看兰色框里的白字,“我”是持戈找道的人,找什么道呢?五横一竖,共六画,找就找了个阴中生阳。

易学分为易术和易理(知道了我)(3)

看到这个象,我就想象了《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这就是“我”呀!出淤泥而不染!

这就是“我”呀!濯清涟而不妖!

这就是“我”呀!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这就是“我”呀!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自我之本真,无非执中精一。

“我”就是:人心惟危,出淤泥而不染!

“我”就是:道心惟微,濯清涟而不妖!

“我”就是:惟精惟一,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我”就是:允执厥中,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您懂“我”了吗?

易学分为易术和易理(知道了我)(4)

我本一支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