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桓王怎么评价(年轻人还是不要太努力)

周平王死后直接传位孙子姬林,这样姬林就成了东周的第二任周天子。像这样爷爷传位孙子的,这爷俩绝对开了先河。姬林他爹是太子,太子熬不过老爷子。老爷子无论从礼制还是从感情上来讲,都倾向于让嫡孙即位。

周平王有大政治智慧,看清了时势,除了即位和迁国,一生没啥大动作,可以说是谨小慎微,死后落个“平”字。但他孙子姬林绝对是个宠坏的主儿,一点也不安分。也可能是看不惯爷爷那怂样儿,这小子一刻也不消停,以天子之名大闹四方!

周桓王是复兴之君?

周桓王怎么评价(年轻人还是不要太努力)(1)

周桓王图像

《逸周书·谥法解》:“辟土远服曰桓;克净动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桓”是一个美谥,那意思就是开疆扩土、有战功的君主死后可以用这个,比如鼎鼎有名的齐桓公。

周桓王呢,让我们扒拉扒拉他都干了啥!

周桓王即位第二年,就派人协助晋国国内地方上的封君曲沃庄伯攻打晋国正主晋鄂侯,晋鄂侯因此连败带气,一病不起,死了。同一年秋,这周桓王又反过来支持晋国,去打曲沃庄伯。晋鄂侯不是死了嘛,周桓王说我是周天子啊,天下以我为大,那我就让晋鄂侯的儿子光当晋国国君吧。这就是《左传》记载的: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

这一通操作代表了啥?你周桓王是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杀伐决断要代表天道、正义。其实,周桓王也是这么想的,我是天子,你们不是争斗嘛,来来来,拉出各打八十打板!

一切看上去是那么地美好。

但,诸侯们一想,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一是你曲沃庄伯和晋鄂侯产生矛盾,是你们晋国的家务事,不是国与国的争端,你周天子出面算个啥?二是晋国可是东周的大功臣,有拥立和护卫之功,你没东西赏人家也就算了,现在却倒打一耙,把人家国君给气死了。这是整的哪一出戏啊这是!

接下来,咱们这位天子并没有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和检讨,又打了郑国、芮国、虢国,在位二十三年,这战争频率也是蛮高的了。

论领兵打仗,姬林还真能往“桓”上靠靠。开疆拓土倒是没有,打着打着,天子威严没打出来,尊严倒是碎了一地。

周桓王十三年,他又去打郑国了。这一次,郑庄公毫不客气,摆开鱼丽阵势,前面留出空隙,左右夹击,后面补刀,不仅打败周军,大将祝聃还把准心瞄向了周天子,射出了写进历史的一箭。

有一支箭,射穿了历史的烟云

周桓王怎么评价(年轻人还是不要太努力)(2)

桓王中箭图

对于这一箭,《史记》记录如下:十三年,伐郑,郑射伤桓王,桓王去归。《左传》更为详细: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

祝聃射了周桓王一箭,射中了肩膀,虽然不致命,但让天子颜面扫地啊。事不大,影响很坏。周天子原本高高在上,现在一下子就坠落人间,泯然众人矣。

事后,祝聃见周桓王还活着,就要去追着打。郑庄公知道礼节和轻重啊,赶紧拉着祝聃,语重心长地说:君子不希望欺人太甚,哪里敢欺凌天子呢?只要能挽救自己,国家免于危亡,这就足够了。那意思就是,咱们这是在生死存亡的时候,不得已才射了一箭。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我这不是被逼急了嘛,你们史官可不能乱写,天下人都看着呢!

周国和郑国原本好得秤不离砣,亲如一家人(论辈分,周桓王还得喊郑庄公一声爷爷),周平王即位和东迁,郑国可是居首功的。现在怎么闹成这样了呢?

前面说了,周桓王不像他爷爷周平王那样低调,那么懂得知恩图报,对郑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周桓王怎么评价(年轻人还是不要太努力)(3)

荥阳市郑国三公(左武、中桓、右庄)

郑庄公和他爹郑武公,因为周平王称王、迁国的事儿居功甚伟,所以父子俩一直是周朝的卿士,就是帮天子处理朝政。你要往大了想就是他俩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中华民国1934年出版的《辞通》就把郑庄公也列为春秋五霸之一,人送绰号“春秋小霸王”。

这么一说,形势就明朗了。这就是妥妥的争权啊!

你郑庄公不是“春秋小霸王”吗,我还是周天子呢!周桓王一即位,就给郑庄公甩脸子。《史记》记载: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王不礼。不礼,就是不给你符合你身份的礼节待遇。

我们现在说的周礼,就是“周公吐哺”那个周公为了宣扬周朝的合法性和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制作的《周礼》一书。说白了就是规矩,天子有天子的规矩,诸侯有诸侯的规矩,老百姓有老百姓的规矩,等级森严,不能逾越礼制,坏了规矩。

不给你相应的礼遇,还把郑庄公的官“卿士”给罢免了。您老回郑国呆着去把您!

“春秋小霸王”也不是吃素的,回去就拿自己的地去换鲁国的地。鲁国的啥地那么香?那可是周天子祭祀泰山的专用田。

就这么地,两国一来二去交恶了,关系恶劣到敢于一箭射向周天子。

周桓王意欲重现祖上的荣光

周桓王这么折腾,其实就是想重振家业,找回天子往日的无上荣光,这叫雄心壮志。这么说来人家周桓王也是有理想有胆识有目标有谋略的四有好青年。

他祖上是哪里不服就率领天下诸侯征讨哪里,天下诸侯也是唯天子马首是瞻,指哪打哪。

不就是率领诸侯打其他的嘛,周桓王也会。于是乎,号令什么陈国呀、蔡国呀、卫国呀,一干人等,浩浩荡荡,征伐四方。不得不说,敢于直接和晋国、郑国这样的大国硬碰硬,是需要真正的勇气的。这就是鲁迅说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那些小国家也是敢于扯虎皮拉大旗,一旦动真格的立马作鸟兽散。

这就是周桓王越挣扎越失败的原因。可惜,他挨了一箭还没能闹明白自己哪里错了。打铁还需自身硬,拳头不硬,收回来看到的就是自己的淋漓鲜血啊。

周桓王八年的时候,鲁桓公谋杀自己的哥哥鲁隐公,自立为君。当时,要当诸侯国君是需要周天子册封的,也是就备案。鲁桓公直接省去了这个环节,自己册封自己。

从此以后,天子真成了名义上的共主。大家各自安好,各自为之,为自己国家的生死存亡努力奋斗吧。

题外话

周桓王怎么评价(年轻人还是不要太努力)(4)

春秋小霸郑庄公

东周经过周桓公这么一通闹腾,是彻彻底底没落了。以前还保留三分薄面,现在是一毛没有,荡然无存。大家都是国,各自为政,干嘛要听你的。这就引发了春秋时期一系列称霸的口号“尊王攘夷”。

说周桓王善于折腾,一点也不冤枉。他死之前,还在给日落西山的周朝埋雷。病榻前,拉着他的辅政大臣“周公”黑肩的手,说:太子即位后如果哪一天死了,一定要让我那讨人喜欢的小儿子即位啊!崩。

瞧,就是这样的一个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