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毡工艺也有多种不同的制作手法 多少人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擀毡的匠人

毛毡,是一种古老悠久的非编织而成的织品,是人类所知最古老的面料。《考工记》说:“毡之为物,无经无纬,文非织非衽。”有考古学家证实,在土耳其一处遗址发现的毛毡,至少可以追溯至公元前6500年,距今有八千多年的历史。高精密度毛毡文物在西伯利亚的冻土中发现。毛毡的制作方法在古罗马时代就已流传,是欧洲家喻户晓的手工技术。

毛毡工艺也有多种不同的制作手法 多少人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擀毡的匠人(1)

关于毛毡起源的传说有很多,最切合实际的是西方鞋帽商人的守护神圣·克莱门特,有一次,为了躲避敌人的追赶,他在树林中拼命奔跑,脚发热发痛,他发现树林中有一些羊毛,为了减轻疼痛,他将羊毛裹住脚,穿上鞋继续奔跑。当到达安全地时,他将发痛的双脚从鞋中取出,发现裹脚的羊毛已变成了一双毡鞋。这种长时间走动以及涉水,羊毛最终毡化,就是毛毡的雏形。

毛毡工艺也有多种不同的制作手法 多少人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擀毡的匠人(2)

在我国有关毛毡的记载也很早。《周礼·天官·掌皮》说:“秋敛皮,冬敛革,共其毳毛为毡。”《释名》说:“毡,旃也。毛相著旃旃然也。”《说文解字》说:“毡,撚毛也。”又曰“撚,执也,蹂也。”蹂毛成片,故谓之毡。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作毡法,春毛秋毛中半和用。秋毛紧强,春毛软弱,独用太偏,是以须杂。三月桃花水毡第一。凡作毡,不须厚大。唯紧薄均调乃佳耳。”

毛毡工艺也有多种不同的制作手法 多少人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擀毡的匠人(3)

我国新疆楼兰罗布泊孔雀河北岸古墓沟出土的毡帽,经测定,距今约4000年,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我国西北部就有人戴毡帽。西北地区因气候寒冷,人们使用羊毛毡十分普遍。比如将羊毛毡做成毡房,用来御寒、挡日。把毡铺在炕上防潮、保暖。做成毡鞋、毡帽、毡包等,抗磨、耐用。

毛毡工艺也有多种不同的制作手法 多少人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擀毡的匠人(4)

六盘山区的擀毡技艺,最早由草原游牧民族传入。该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据《史记·匈奴列传》载,早在商周间就已“放逐戎夷泾洛之北”,即六盘山及周边地区。又说:“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獂之戎。”西汉初年在隆德境内设月氏道,建月氏城。两晋南北朝时期,该地区为鲜卑族、羌族、氐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隋唐时期该地区为监牧地,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宋、元、明、清时期,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在这里。当地少数民族用擀的毡铺炕,做毡帽、毡鞋等,用来御寒,非常实用。于是,当地汉族人就主动向他们学习。从此,擀毡技艺在六盘山区扎根,也出现了专门从事这一行业的毡匠。该地区毡匠做的毡活,如毡、毡帽、毡靴等,结实耐用、隔热耐潮、冬暖夏凉、御寒祛病,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毛毡工艺也有多种不同的制作手法 多少人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擀毡的匠人(5)

上个世纪困难时期,六盘山区许多人家炕上没有盖的被子和铺的褥子,甚至有些人家炕上连席子也没有,全家人只有一条破羊毛毡,晚上就直接睡在土炕上,盖的羊毛毡不贴身,当地百姓形象地称这是“瓦沟里扣麻雀,两头儿开着。”冬天冻得熬不到天亮。那时,谁家炕柜上如果叠放洁白绵软的羊毛毡,那就说明这个家庭很富有,羊毛毡成了当时生活富裕的象征。那时,羊毛毡也是当地青年结婚必备的床上用品,更是姑娘出嫁时主要的陪嫁品。

毛毡工艺也有多种不同的制作手法 多少人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擀毡的匠人(6)

六盘山区人擀毡,用的工具主要有弹毛案、弹毛弓、竹帘子、手扦、压扇、尺杆等。主要工序有弹毛、铺毛、喷油、喷水、撒豆面、捆毡帘、擀竹帘、解帘子压边、卷毡洗毡、整形、晒毡等。毡的种类有纯羊毛毡、杂毛毡等。毡的大小有四六毡(长六尺,宽四尺)、五七毡等。

擀毡是一种纯手工工艺活,也是个苦力活。以擀一条宽四尺、长六尺的大毡为例,要用十二斤毛、一斤豆面粉、三两油,需要三个人经过一天地弹、铺、洗等几个环节才能完工。

擀毡的第一道工序是弹毛,毡匠把剪下来的团状羊毛用手撕开抖散,再用细竹棍子反复翻动抽打,剔除脏物。准备好案板、席垫、弹弓等加工羊毛的工具,把弹羊毛用的两米多的大弓悬挂起来,再把准备好的羊毛放在支起的案板或席垫上,正对上面的大弓。毡匠左手握着弓背,右手操着用牛皮做成的拨子上下拨动弓弦,“叮当,叮当”的弹毛声就不紧不慢地响了起来,随着弓弦的颤动,羊毛被弓弦弹成白净柔软的絮状。羊毛中的脏物、尘土被弹出,落在地上及羊毛下面的案板上。当地有句民谚:“叮当叮当,三斤羊毛入裤裆。听到锅里馓饭响,三斤羊毛捍求上,闻到锅里有肉香,三斤羊毛可放上。”意即弹羊毛的弓发出“叮当,叮当”的响声,毡匠听到主人给他做的饭是馓饭,待遇不好,就乘机将羊毛装入裤裆,准备带回家卖钱。如果闻到肉的香味,就把装进裤裆的羊毛拿出来放到擀毡的羊毛里。因此当地有“木匠走了想三天,毡匠走了骂三天”的说法。木匠走后留下一大堆柴火,毡匠走后拿走三斤羊毛。这都缘于生活窘迫而致。

毛毡工艺也有多种不同的制作手法 多少人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擀毡的匠人(7)

羊毛弹好后,就是铺毛,毡匠根据所需毡的大小,把弹好的羊毛用三根细竹扦制成的手扦均匀地铺摊到竹帘子上面,用压扇压实毛絮。接下来就是在铺好的羊毛上均匀地喷上清油、热水,撒上豆面,为的是擀出的毡瓷实、光滑。最后将羊毛和竹帘子紧紧卷起,用绳子捆紧反复摔、滚,用力蹬踏,把羊毛加压成毛坯,这叫做打毡坯。把打好的毡坯展开,将四边均匀折回,并在毛边上加毛、压实。接下来铺开用尺子将边子弄齐,这道揉弄毡边的工序最为讲究,因为薄厚不一的毡边不能用剪刀剪,只能用手揉齐,最后用钩子按尺寸拉平四角,再用水冲一下,这叫修边。之后,将毡坯放在一块斜立在水槽边的木板上,两人坐在凳子上边浇水边用脚上下来回蹬毡坯,使其展开、卷起,这样来回搓揉、滚动,直到水分完全挤出,羊毛充分粘合,并拉平四角使其成型,这叫洗毡。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晒毡,将毡坯展开在院内进行晾晒,直到晾晒出了油才能使用。

擀一块好羊毛毡,往往是两代人都用不坏。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六盘山区很多人都用电褥子、毛毯铺床。而结实、御寒、防潮、耐用的羊毛毡,用的人越来越少。随着老一代擀毡人离去,这个古老而悠久的体现人类文明和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制作工艺濒临失传,已慢慢消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