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我们总想让他们改变世界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我们总想让他们改变世界(1)

图片来源:纳豆家

01

鲁迅有个很著名的梗,就是,他上学时总是迟到,然后有一天他被老师责骂,于是决定发奋了,就在桌上刻了个“早”字,来警示自己。这个梗出自鲁迅先生1926年写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当时语文老师和我们解读这篇课文时,就说道,希望班上的同学都要学习鲁迅的这种自律精神。可结果就有几个同学只听了前半句“学习鲁迅”,于是在学校新购置的桌上也刻了字,于是被兼任班主任的语文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在教室最后一排站了一个星期,直到学生家长找了工人师傅给把字填了漆成和新的一样。我估计老师一方面是气学生没有明白老师希望他们着重于精神的力量而不只是行动的改变,另一方面应该是气学生的精神力量也不太上道。鲁迅先生刻了一个“早”字,那几个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同学,有的刻了“忍”,有的刻了“恨”,唯一刻了和鲁迅先生差不多的,是个“旱”。我现在回想,语文老师大概看到这些的时候,心里也只有恨和忍了。

精神力量我觉得自己学到了。我不在桌上刻字,在心里刻,这样不费刀工,还能随时改不用请工人师傅。

现在我心里的字是做了教师这个职业以后刻的——“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比别人厉害,哪怕我是站在讲台上的那个。”

字挺长,没事。我说了,反正不费刀工,多刻点才占便宜。

02

这个字是我的学生教会我的。

有一次开主题班会,我也说了鲁迅刻“早”的故事。当然,大学的课那自然要挖掘新高度深内涵也要有新形式,高度和内涵我提前备好课了,就准备用互动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往我那道上引了,熟门熟路了。

我设计的主题是“多想一步”,本意是引导学生思考当鲁迅先生刻了早以后,他多想了一步,去如何实践这个早,由此做出了哪些改变,并且后来对于他的学习生涯和职业规划以及人生理想中,他如何通过“多想一步,以理论为光,付诸实践前行,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再然后,代入学生对自我的思考。整个班会设计是不是很棒?是的。

认真备课,开讲。

不要看我平时交流脑子总是漏半拍,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辩论什么的我还是不怵的,当然,主要也是练的多了,毕竟学生怼老师,要么不张嘴,张嘴那都是逼上墙头的。偶尔就会有翻车的时候,譬如那一次。

03

当时有个学生课上一直拿手机在翻找什么,那我必然是会“无意”的点这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结果这个学生站起来就举着手机和我说:老师,既然你说多想一步,那么我刚搜了一下,你看当时鲁迅住的地方和他上学的三味书屋,用地图定位一下,其实这两个地方都在一条街上,而且距离只有30米,步行一分钟就到,这样还会迟到,被老师骂当然是活该啊。鲁迅刻字一定是高大上的吗?那个时候他也就是个孩子啊,为什么没有可能是因为赌气呢?毕竟也是破坏公物嘛。干嘛要强行美化一个错误的行为呢,就因为他后来成名人了吗。

我:……语塞。冷场。

也不是没话说,主要是我自己之前一直着重于研究课文,没想找过其他背景资料,不知道他的内容真假,也没做好回答的准备。而我那个时候要是张嘴了,大概率也就只能不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转移注意力顾左右而言他。

当时我脑子里第一个念头是“真是个难搞的学生!”,然后第二个念头就是“学生做错了吗?没有啊,他确实按照我的要求来的呀,只是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而已,这是他的问题吗?这更是我的问题呀。”

那时我自大而轻视学生,以为必然强过他们,要求学生多思考多查证,而自己却乐于做一个井底之蛙只看眼前文章。催促学生进步,向前,自己却一动不动,我对学生要求志存高远,心怀世界和未来,可自己却逐利于眼前苟且。那天站在讲台尴尬的一分钟里,我想的可太多了。

04

我初中时遇到一个老师,我上的初中特牛。他可以在这样的学校当老师,按现在很多同学的职业规划,重点中学编制教师,简直完美工作。可他,担任政治老师和班主任工作的同时,还是自学自考通过了司法考试。后来,他辞职了,去追逐他心中的正义之光了。

我高中遇到一个老师,那个时候那所高中名声不好,大家都不看好。那个老师在这样的学校里,常被人撺掇转行或者跳到其他学校,毕竟,“在这有什么前途呢”。可我这老师就在学校待着,好好教着他的数学课,把末游排名带成正数,就这么在岗位上好好干一直干,干到现在成了那所高中的校长。

他们只在课上教过我政治和数学,我真的都忘光了。可是,我又学会了点别的,譬如不要放弃梦想,譬如脚踏实地工作。不是因为他们告诉了我这些道理,而是他们活成了道理。让我知道,这做法切实有效。

幸运的是,我遇到过很多老师,他们在课堂外也活成了优秀的道理,成了我人生的贵人。

他们教会我,这个世界是我们自己可以改变的,而不只是一代一代的去向下一代施加压力,强求他们改变我们都未曾努力改变的自己的人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是因为成了“老师”“家长”“前辈”“领导”就天然的拥有了可以给别人下命令要求他们改变我们都未曾尝试撼动的世界。这不是教,这是要。

以前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现在我们让后人拼命上各种辅导班参与内卷为我们栽树,然后我们还要说:你为什么不学习!你为什么不这样做那样做……!

我们应该明白,他们并不是弱于我们,他们只是在模仿我们。

05

那堂课我当然还是把问题解决了。不过是继续践行我的“多想一步”。

我和学生说,你这个问题我确实没准备,你给我五分钟时间,让我再稍微准备一下,好不好。当我认真向学生示弱,学生也就没有再恃强,我有了拯救那堂课的黄金五分钟,班上同学从昏昏欲睡也有了看热闹的心态,好家伙,立刻有赌上职业声望的感觉,不得不说当时压力挺大。

学生能查到的,我先立刻查了一遍来验证,学生说的没错。那么,我开始了合理推理得出几个疑点,根据疑点,又查资料论证,很快得出结论——虽然家和课堂确实很近,但当时鲁迅的父亲生病了,鲁迅是家中长子承担重要家庭责任。所以每天需要先找医生告知父亲病况从而对症开药方,然后再带着药方去药材店拿药,送回家,再上学。这样下来路程就远了,所以会迟到。

其实,网上早就有讨论这个话题帖子,只是我那时不爱上网不知道。后来,我逐渐沉迷网络,走上了一条琢磨上网的不归路了。

那节主题班会有没有教到学生我不确定,但我至少是被学生教育了。学会了这样一个刻在心里的道理——

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比别人厉害,哪怕我是站在讲台上的那个。

感谢阅读支持,欢迎转发点赞,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