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健身休息几天(天天都健身的发烧友)

对于健身而言,恢复是许多健身教练口中的“重中之重”,但这不只是说吃好睡好就够了的,即使你安排好了自己的饮食和睡眠,你还是可能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遇到传说中的平台期,亦或是发现自己的训练表现不升反降。

“这对于每个严肃认真的训练者而言,是非常正常且应该发生的事情,尤其当你在执行一个简单的线性计划时,你基本上是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训练难度,而这也就会给你的恢复造成压力,在你执行了2个月的计划之后,你不太可能还跟计划开始前一样精力充沛。”

我市专业健身教练范杰举例,就像是对于学生会有寒暑假,对于上班族会有固定的年假以及法定节假日,对于健身更是如此。

肌肉、关节、韧带以及心理都需要休息

“没有良好的恢复你就没法完成更多的训练,我们恢复的不仅仅是疲劳的肌肉,你还需要考虑到你的神经系统、心理以及关节和韧带压力,这些相对于肌肉来说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所以在这个时候,一种积极的恢复手段——Deloading就可以登场了。”范杰介绍,Deloading的意思直译过来就是减负,也就是在一段时间里降低自己的训练负荷,从而让身体从训练疲劳中恢复的做法。

一个月健身休息几天(天天都健身的发烧友)(1)

范杰表示,这个“假”可以是3-5天,也可以是2-3周,休息并不意味着偷懒,也不意味着就会使得自己比别人慢上一步,相反,这么做反而会使得你快人一步。“肌肉并没有那么容易流失,而且你曾经通过训练增长的肌肉,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即使流失了,但只要继续训练,可以非常快地恢复。以退为进,积极休息会对我们带来益处。”范杰说。

减负期内也需要合理安排

至于减负期我们该做些什么?范杰也给出了建议。

“减负期就跟训练一样,只要遵循基本的原则,具体的安排可以做出很多调整。当你的训练计划越激进,强度、量、频率都比较高时,那么你就会需要更加频繁地减负,比如3周安排一次。而如果你的训练计划比较平缓,更加注重长期结果,那可以8-12周左右安排一次减负。假设你只是有健身的习惯,不追求非常大的进步,每次也更多只是锻炼活动下身体,那么你甚至不需要安排减负,因为你不会有什么恢复上的压力。”范杰说,减负的日子里,最简单也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安排3天到1周甚至2周的休息,具体多久取决于之前持续训练了多久,这段时间里完全不用举铁,好好“过日子”就行了。

如果还是想继续训练,害怕“休假”影响健身效果,那么就需要对训练计划作一些调整。

范杰建议,首先是降低训练重量。“一般在减负的时候你可以考虑降低50%左右的训练重量,来完成一样的训练,比如说在常规安排里,你卧推是做20公斤的4组5次,组歇2分钟,那么在减负的时候,你就可以使用10公斤做一样的4组5次,组歇2分钟。”范杰表示,总体来说,减负期间不需要那么累,整体训练强度需要下降,测体能或力量极限在这段时间内也不适合,会给你造成较大的恢复压力。

另外,除了简单的降低训练难度之外,范杰还建议尝试更多新安排,“比如安排一些柔韧性的练习,重新使用轻重量评估矫正一下自己的复合动作质量,亦或是尝试其他形式的运动,瑜伽、篮球、骑车、游泳等等,只要别给身体明显负担,那就都没有问题”。

如何直观判断运动效果?

运动时,并不是出汗越多越好

对于大多数健身爱好者而言,都是凭借着主观的感受来判断自己是否过度训练或者恢复不足。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训练的时候汗是越出越多,很多人都用出汗量的多少来判断训练强度跟量的大小,乃至于训练是否有效果,是否够减脂的指标,其实这真的有很多误区存在。

流汗是身体调节体温的正常现象,最主要是起到帮助身体散热的作用。范杰告诉记者,对于运动出汗的多少而言,不单单跟身体温度,还跟环境温度湿度,跟运动时的应激水平、体液含量以及运动前跟运动中的饮水量都会有所关联,这些因素时常会发生更改,因而对于同一个人而言,很难简单地去用出汗量的多少来判断运动效果好坏大小。

“出汗的意义在于给身体散热,降低体温,大量出汗后体重明显下降是由于体内水分的消耗而不是脂肪,因此运动中的大量出汗能够让你起到体重减轻以及看起来瘦的效果,但你只要去补充适当的水分和钠之后,这种‘减肥效果’就会消失。”范杰说。

他向记者介绍,相对而言,身体素质体能水平更好的人,在外部环境相同,进行同样强度运动时,往往会比相对体能更差的人更不容易出汗。不过,运动时总是不出汗也不是很好的现象,因为进行一定强度运动时,身体温度会升高,皮肤表面往往也温度较高,但你如果无法通过有效的排汗去帮助散热,这就可能导致中暑的产生,而且也可能是身体状况不佳的信号。

那么对于大部分普通的健身爱好者,应该参考什么指标去判断自己的运动效果呢?

范杰认为,短期,比如以1-10天为单位,应该以体重变化为相对主要的参考指标,而到1周以上的时间,测量体脂也会有一定参考价值,用健身房内的同一台设备在相似条件下进行横向比较,还是相对可以取信的。同时在这个期间穿插着安排对于围度,尤其是腰围的测量,以及在相似条件下拍摄的对比照片,跟自己穿着衣服佩戴腰带等时的松紧程度,都会是比较好的参考标准。

本版文字 郑雨露

本版图片 夏晨希

【关注头条号乐居买房,掌握购房好时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