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的主要根部病害(三七的生长习性及主要病害)

三七的主要根部病害(三七的生长习性及主要病害)(1)

1、三七俗称田七、山漆、金不换、参三七,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湖北、江西、四川等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短,肉质根,与人参同科同属,有 “北参南七”之说。生长需三成光、七成阴。典型的喜钾植物。

2、生长周期(从种子萌发到收获)

苗期(一年生三七):从播种至移苗所经历的一年的生长期,地下根供第二 年繁殖用,俗称“籽条”

大田期(两年生和三年生三七):移栽至收获期,当前多是两年的大田生长期,第三年即可收获。

收获:春七(打掉花蕾,不留种,9-12月);冬七(结果后挖取,12月-翌年2月)

生长规律

种子经历45-60天的休眠期,在12月至翌年1月播种,明年2-3月萌发,3-4月出苗展叶,5月以后地下根系开始膨大形成明显根系和休眠芽,至8月已全部形成。11月至翌年1月移栽,移栽后至3-4月,地上部分就长出了茎和复叶,6月左右进入现蕾期,8月开花结实,11-12月果实成熟,翌年3月左右,地下休眠芽开始萌动长成新的茎叶,三年生三七6月现蕾,8月进入盛花期,10-11月果实逐渐成熟。

这个时期管理要点:

三七收种后茎叶衰老,逐渐枯萎,收种后半个月(12月份上旬),需要将地上茎减掉,对畦面杀菌消毒,预防次年病虫害发生。

要点:地上茎剪断后,留下伤口,病菌从伤口处侵入越冬,明年温度适宜会大量繁殖,苗期易上立枯病、黑斑病、疫病等。大田期易上炭疽病、黑斑病、根腐病、锈病等。此时期用溃腐灵90-150倍 沃丰素500-600倍喷雾,修复受损部位,杀灭土表和植株潜藏病原菌,有效预防上述病害发生,同时补充营养,促进来年萌芽展叶,预防明年倒春寒。

来年管理:

萌芽前后畦面喷施青枯立克150-300倍 沃丰素500-600倍,为植株萌芽、展叶补充营养,促进芽与土壤摩擦伤口的愈合;

2、展叶期用青枯立克150-300倍 沃丰素500-600倍喷雾1-2次,此时期病原菌数量少、抗性弱,用药能减少病原菌基数,预防后期病害的发生;

3、开花坐果前分别用青枯立克150-300倍 沃丰素500-600倍喷雾或灌根1-2次,补充氨基酸、中微量元素、多糖类等物质,使花芽饱满,促进开花坐果,传导杀灭病原菌。

4、遇到病害高发期,可适当提高青枯立克的用药浓度,对于病情严重的可同时复配大蒜油或其他化学杀菌剂进行重点控制。

三七的主要根部病害(三七的生长习性及主要病害)(2)

苗期病害:

三七抗病性弱,病虫害种类多,苗期病害主要包括黑斑病、根腐病、疫病等。

1、立枯病。4-5月危害较重,高温低湿环境下的多发病。

2、根腐病。生长后期出现的根部病害,多发生于10月之后。

3、黑斑病:全年发生,高温高湿条件下多发,发病高峰在6-7月。

4、疫病。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

5、白粉病,苗出土即开始发病。

大田期病害:

1、炭疽病。降雨期间,6-7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

2、黑斑病。带菌土壤和三七种子是主要初侵染源,借风雨、灌溉水传播,温度高、湿度大发病。

3、根腐病。土壤带菌传播为主,4月下旬开始发病,多发生在6-8月的雨季。

4、疫病。一般5月开始发病,6-8月气温高湿度大,发病快。

5、圆斑病。

6、锈病。以侵染休眠芽为翌年初发病的中心病株。高温多湿条件下,发病迅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