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站规模(拉动郑州的第三列火车)

一个人拥有足够的财富之后,就需要有相应的名声。

这样的道理极度深入人心,所以每当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出现,哪怕对他的思想情感一无所知,我们总是会建议他先换套北龙湖的房子,然后去读个EMBA,接着再去登登山、跑跑步之类的。

老毕最近也在为如何获得巨大名声这件事情而烦恼——当然,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问题还是——如何实现一夜暴富。我一边算着48小时有效期一边给他说,当今世界唯二能让他名利双收的,就是俄罗斯的核弹与大郑州的核酸。

剩下还有半条道,就是去航空港找找机会。

他哈哈大笑,人家满嘴跑火车,你这是在满天跑火车。

一、关于郑州,很多人知道的不多,都是关于火车

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流传着一个俗套的故事,叫做“火车拉来的城市”。这其中,最落入俗套的可能非郑州莫属了。

虽然有着近六千年的历史,挂着“八大古都”的头衔,守着黄河滩的厚重,但一提到郑州,大家最先想到的还是轰鸣的火车和拥挤的车站。

一个火车拉来的城市,为什么非得跑到天上抢赛道,弄出个航空港?

郑州航空港站规模(拉动郑州的第三列火车)(1)

▲郑州火车站

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解,老毕就一直跟我说,他自己不怎么喜欢坐飞机,觉得火车是在地上跑心里踏实。所以对于航空港,他也始终抱有一丝莫名奇妙的不安感。两年前我跟兵哥也聊过这个问题,他后来专门写了篇文章来解答这个问题:

用火车的逻辑思维,你看不懂港区,更看不到真正的未来!

里边的观点我几乎举双脚赞同,但要真想让大家相信与理解航空港,可能还得回到火车的轨道上来。

翻开郑州的近现代史,到处都是火车的汽笛声。但如果过滤掉其中大量的过路或中转列车,你会发现真正拉动郑州的,其实就是那两三个伟大转折与机会——而这几次机会的背后,就是三个火车站的传奇故事。

1.百年郑州火车站:将郑州推向河南的C位

如果说1904年郑县站的设立,拉开了郑州的近代史篇章;那么1953年火车站的改造扩建,则是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狂奔和绽放,其影响一直持续半个世纪:1954年经国务院批准河南省会迁址郑州,1956年火车站改造完工一举成为全国十大火车枢纽之一,之后数十年里站经过几次扩建在1999年底完成现貌;2010年西广场的竣工使用,让郑州站与高铁时代完美链接,开始进入新的纪元。

郑州航空港站规模(拉动郑州的第三列火车)(2)

▲郑州国棉一厂

伴随郑州站轰鸣的机械声,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在郑州投资1.76亿建设五座大型棉纺厂,加上改制而来的国棉二厂,织造出显赫半个世纪的国棉六朵金花,80年代初期纺织业一度为郑州贡献70%财政收入,老国棉厂也成为郑州城市永恒的经典记忆。

几乎在省会搬迁同时,1954年郑州首个零售商业郑州百货大楼开始兴建,并于1955年建成营业,自此“二七塔-火车站-百货楼”三大图腾全部落位,二七商圈雏形具备。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亚细亚引发的“中原商战”,将郑州商业推向历史顶峰;近几年以大卫城为首的商业巨头,以近100亿零售额再现二七商圈的辉煌与荣光。

郑州航空港站规模(拉动郑州的第三列火车)(3)

▲郑州锦荣商贸城

与此同时,火车站还为郑州带来另一个重要产业——由银基、锦荣、大观等商贸城围合而成的大型批发市场,每天几十万人在这里收集分发各类商品和物资,成为中部地区最重要的流通中心,被誉为“全国四大服装集散地”之一。

回过头看,以郑州站为核心的第一列火车,为郑州城市奠定了伟大的基础,但也留下一些不可忽略的隐患。

首先,因为以棉纺厂为基础的轻工业城市定位,让郑州错失了一五期间苏联和东欧援建的重工业项目,这些厂基本都设到洛阳了。

其次,由于长期过度依赖棉纺织业,缺乏足够的前沿视野和创新活力,在面临产业转型时显得茫然和落后。

最后,由火车站带来的另一个核心产业——物流批发行业,因为缺乏相应产业链和运营思路,导致其影响范围限定在河南省域及少数周边城市,没能打开更大的市场和局面。

所以,在进入到21世纪之后,当整个社会朝着新经济新产业新未来狂奔时,郑州亟需由内而外的变革和机遇,此时,第二列火车迎着曙光出现了。

2.亚洲旗舰郑州东站:重新定义中原的朋友圈

自200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铁路进入疾速飞驰的高铁时代。但对于郑州而言,这一段历史无疑是悲喜交加的。

2005年铁道部将郑州铁路局进行拆分——曾经下辖6个铁路分局的巨无霸,瞬间变成郑州武汉西安三局鼎立。2009年底,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开通运营,成为中国正式进入高铁时代标志,武汉首次站到舞台中央,而郑州与历史擦肩而过。但作为中国铁路的心脏,经历黯淡之后郑州终将焕发光芒——2012年亚洲最大高铁站之一的郑州东站正式投入运营,郑州高铁时代宣告启幕。

郑州航空港站规模(拉动郑州的第三列火车)(4)

▲郑州东站

伴随着“米”字型高铁网络的建设,郑州将形成辐射全省省辖市的1小时经济圈、高效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2小时经济圈,通达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8小时经济圈。

论高铁三小时城市圈,郑州辐射能力排在全国首位,这一点北京上海也没有办法与之媲美。在拓宽自身的朋友圈之外,郑州高速铁路网还将有机衔接京津冀、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成渝城市群五大城市群的高铁脉络,对接亚欧大陆和东南亚地区,成就“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支点。

很多人说,郑州未来看东区,东区点睛在北龙湖。事实上,如果你真正深入这里,就会发现郑州东站才是灵魂和支点。因为郑州东站的兴建与落成,带来了川流不息的商旅客群,带来了高屋建瓴的总部集群,带来了蒸蒸日上的站前经济,带来了链接未来的产业契机……米字型快速铁路网带来的便捷商务,为郑东新区带来了不少现代金融科技企业,目前在这里有近400家持牌类金融机构,为郑东新区贡献了1/3的GDP。此外这里还有7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近百家国内500强企业。

还记得2015年12月,上合组织峰会在郑州召开,其中一位与会的外国领导人,站在大玉米楼下的如意湖畔,不无惊讶地感叹道,没想到郑州建设这么好,看上去跟上海都差不多了。

这句赞美给了我们无限的骄傲,但也隐藏着我们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郑州的独特价值和优势到底是什么?

总部经济、金融市场、科技行业……这些都不是郑州领先或独有的。如果这个想不透这个问题,偌大建设中的高铁东广场就失去了指引和方向,整个郑州东站乃至郑州东区的价值,也将陷入时代的困境——郑东新区再好,也只是河南的新区。

如何发挥郑州的枢纽优势,打造郑州独有的城市模式?这是郑州入列新一线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后,面临的新考验,而答案,就在呼啸而来的第三列火车。

3.下一站郑州航空港站:面向世界的国际型枢纽

在2016年开始规划时,郑州航空港站(那时还叫郑州南站)一定想不到6年后自己会因为改名而登上热搜。

郑州航空港站规模(拉动郑州的第三列火车)(5)

▲郑州航空港站

从郑州南站到郑州航空港站——中国铁路史上唯有的一次改名事件——让航空港再次成为聚焦世界的目光。再结合一个月前系列升格调整——“副省长挂帅”、“18 1管理逻辑”,航空港作为河南引擎的事实已经不言而喻。事实上,自2013年获批国家级航空港试验区以来,河南承接的大部分国家战略都落到了航空港,此次高铁航空港站的落成,将为港区再添一翼。

郑州航空港站,拥有16座站台32条到发线,建筑总规模50万平方米,放在全国估计能排进前十,是河南省“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和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的重要枢纽站。车站共4层,其中地上3层,由高至低分别为高架层、站台层和地面层,地下一层为地铁线。外观设计融入“莲鹤方壶”地域文化元素,创造出“鹤舞九州”的建筑新形象。

而比规模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战略势能和价值。

郑州航空港站规模(拉动郑州的第三列火车)(6)

▲郑州航空港站

作为第三代火车枢纽,郑州航空港站融合了高铁、城际、地铁客运及快速物流等诸多功能,投入使用后将与郑州车站、郑州东站共同串联起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同时,还将与新郑国际机场联袂构成空铁双核驱动的优越格局,有力支撑河南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崛起。

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拉高一点,“国家中心城市”给郑州的定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很明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一定是以“空铁联运双枢纽”的航空港为基础的。

同时,作为全国23个国家物流枢纽中唯一的空港型枢纽,空铁联运将为空港及其辐射区域提供快捷高效的国内国际航空直运、中转、集散等物流服务,进一步提升港区的能动性。对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以及中央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来言,郑州的“枢纽”地位意义重大。

郑州航空港站规模(拉动郑州的第三列火车)(7)

▲郑州航空港站地面进站通道

除了以上讲的“枢纽中的枢纽”这种众所周知的价值,其实郑州航空港站的建设与落成,还有两个更深远的意义。

首先,是对产业升级与扩展的拉动性。

目前港区的产业已经进入第二轮的生长和发展,以比亚迪、超聚变为核心的产业链正在快速落地,而高铁站将提供更便捷的商务出行和更立体的物流体系,未来港区将打造“产业集群-总部商务-会展经济”的全新产城模式,实现区域发展指数级增长。

其次,是对城市功能与格局的提升性。

郑州航空港站独具艺术气质的莲鹤方壶和青铜尊构型,将成为郑州城市标志性地标之一,它将串联起北部国际航空城和南部双鹤湖科技城,形成完整的城市功能板块。可以说,高铁航空港站让航空港真正从一个实验区蜕变成一座完整的城。

郑州航空港站规模(拉动郑州的第三列火车)(8)

▲郑州航空港站候车厅

如果说老郑州站拉来的是覆盖河南的商贸物流中心,郑州东站拉来的则是辐射全国的总部商务中心,那么郑州航空港站拉来的则是面向全球的智慧产城中心。这必然是一次,他承载的不止是一亿河南人的热望与期待,更是中国国家的战略发展与探索。

三、航空港区,开往天空的列车,驶向未来的航班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郑州和武汉总会被拿到一起比较。

郑州航空港站规模(拉动郑州的第三列火车)(9)

▲郑州航空港站

前几天有个久未联系的武汉朋友,突然忿忿不平地给我发信息,问我郑州南站为什么改名航空港站,那武汉东站是不是可以改名武汉光谷站。我想了想,给他回了句:

“长江有长江的潮,黄河有黄河的浪;五千年起伏跌宕,郑州还看航空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